1. 首頁
  2. 企業管理

運用企業管理職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論文

運用企業管理職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論文

企業管理在中等職業學校教材中的定義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和激勵,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一系列有組織、有計劃的實踐活動。教學效率是指任課教師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在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教學任務量。

課堂教學效率的實現要透過課堂教學組織管理。課堂教學組織管理是嚴密組織起來的傳授知識、促進學生髮展的最有效形式,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所以,教師透過履行管理職能來調動其他要素為學生服務,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教師透過運用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和激勵等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成目標。

一、透過計劃職能,完善教學目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計劃職能是教學組織管理的首要職能。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要有統一的標準要求,要有清晰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規定了教材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還能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方向。要讓學生知道,學習什麼內容,學完之後將得到什麼,把教學目標明確的告知他們。有了明確、具體的目標,教師才能更好地創設教學情境、設計教學環節、利用教學資源、把握教學生成、評價教學效果等。所以,制定教學目標一是要合理,二是制定之後必須堅定不移地去做。只有帶領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才能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和工作競爭力,並真真切切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提高,學生才能與教師配合一致、共同完成學習目標。

教學計劃的制定首先要關注學生的發展,而不是在課堂上只是關心實施自己的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環環相扣,時間分配不給學生一點機動的.餘地,唯恐給學生留出思考時間後會出現課堂亂哄哄的局面。其次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真正做到制定教學計劃時以學生為中心,根據目標去確定要講的內容,根據計劃去確立教學目標,透過為學生講述切合實際的內容去實現目標,這就需要教師要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要有創新的思維能力;要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對教材的理解和對所教學生的充分認識;要有反思能力,寫好教後記,才能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透過組織職能,穩定課堂紀律

組織職能是計劃職能完成的保證。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管理者,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對組織施教的具體內容、方法、手段以及組織學生學習的各種形式,如個人的、集體的、課內的、課外的等等,起到協調作用。透過合理利用各種教學要素,協調教學活動中發生的各種關係,如教師與學生、課堂環境、授課資訊、教學目的與計劃等使教學活動中的各要素相互協調起來。教師透過對教學活動的計劃、組織,利用資訊反饋及時疏導、調控教學流程中的各種問題、偏差,把課堂教學組織起來,形成協作系統進行整體運作,以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達到教學活動整體最優的目標。

在班級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中,開學的第一節課就給學生建立有效地考核制度:一學期終了,考試成績佔70分,日常成績佔30分,考試成績與日常成績綜合歸入檔案。其中日常成績包括按時上課和下課,共計分10分(一次遲到早退扣一分,曠課一次扣3分);課堂表現共計分10分(課堂違紀一次扣1分);作業完成情況良好共計分10分(作業未完成一次扣1分,扣完為止)。

教師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管理體制,這是順利完成本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有效途徑。只有制定並能夠堅持執行完善的課堂教學管理規定,才能使課堂教學體制能夠有規可依、有章可行,才能夠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

三、透過領導職能,發揮教師的影響力

領導在管理學上解釋為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透過該過程來影響、激勵和引導人們執行某項任務,以達到特定目標的一種行為。教師作為帶頭人按既定的教學目標來引導學生前進,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推動、督促教學目標的實現。

還有學者認為,“發展到今天的教師領導力是指教師在一定的群體活動中,透過自身的專業權力以及所具有的非權力性要素,如教師的知識、能力、情感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對‘被領導者’活動中的其他成員的一種綜合性影響力”。

具有領導力的教師能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不僅在學習上,心理上、思想意識上給予學習指導,發現自身的潛能,而且在生活上以及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不斷地幫助、激勵學生。在與學生的動態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於學生而言,教師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學生就會尊重、感激、喜歡教師,學生只有喜歡自己的任課教師,他們才會“愛屋及烏”,而對該門課程產生學習興趣;對於教師而言,只有由衷地去欣賞學生,並獲得學生的信任,才能開展好課堂教學。教師喜歡學生、學生信任教師,這樣的班級組織才具有真正的凝聚力,課堂教學目標才有可能實現,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得以提高。

四、透過控制職能,確保教學目標實現

控制職能是指在教學計劃的執行過程中,隨時將實際執行情況同原定的教學計劃進行對比,及時發現工作偏差,進而採取糾正措施來調整原有計劃,以保證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的活動。教學活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學活動系統各要素是錯綜複雜、相互影響、不斷變化的,有的因素還是不確定的。教學中是否發生了偏差、發生了多大偏差、應採取什麼控制職能,教師通常採用觀察、與學生對話、提問、收集意見、批改作業等具體措施進行補救與調整,以確保計劃完成。

五、透過激勵職能,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激勵通常和動機聯絡在一起,是推動動機的一種手段。從心理和行為過程來看,未得到滿足的需求目標就是激勵過程的起點,激勵主要是透過一定的刺激激發人的動機,使人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而向著既定目標採取的行動。達到了目標,需求得到滿足,激勵過程也就宣告完成。

學生的能力和天賦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動機水平的高低,教師必須使學生形成這種需要。職業院校學生文化基礎較差、處事能力較弱,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組織管理中必須要注重正向激勵,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賞識教育”。如果一味地使用負向激勵的方法責備、譴責學生,必然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學生有可能先對任課教師產生厭惡,繼而產生厭學情緒,對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產生消極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和能力,為他們分配一些與本課題相關但又各不相同的任務讓學生去完成,並且透過大量地、貼近實際的教學案例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

總之,將教師的教學課堂比作一個公司的業務團隊,將企業管理職能中的一些技巧和管理思想滲入到課堂教學組織管理中,針對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發揮各種職能的作用,使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