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微課在大學物理課堂教學的運用
摘要:微課因其短小精湛、內容聚焦、針對性強,在大學物理教學課堂上深受教師與學生們的喜愛。但國內微課還處於起步期,大規模應用方面的研究和實踐模式尚屬空白。本文探討的“微課”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既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能力和習慣,又可以推動教師教學能力全面發展。
關鍵詞:微課;大學物理;課堂教學
1前言
大學物理是理工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課程,教學過程中仍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靠一支粉筆,一張嘴,一份課件就能掌控整個課堂,學生學習效率較低,對學生的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微課的出現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2大學物理教學現狀
2.1課堂教學學時在壓縮,內容多、難度大
大學物理課程內容多、知識面廣、難度大,但課堂講授學時不斷被壓縮,教師要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課堂講授時只能講最基本的內容或者根據專業需求刪減部分內容,對知識的系統性造成不利影響。學生更趣稱“老師只給了菜鳥級的遊戲裝備、我們卻要直面boss級的怪”。
2.2班級集中授課,難以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
班級集中授課時,教師只能面向大多數同學,學生存在“吃不飽”和“吃不了”現象,教師要實現因材施教也只能心有餘而力不足。
2.3教學過程單一、方法單一
目前大學物理課堂教學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仍以講授知識為主,教師講什麼,學生就聽什麼,從而出現其教學過程單一、方法單一、內容單一、結果單一的現象。在解決物理問題時需要很多的數學知識,基礎較差的學生還會因為困難打消學習念頭[1]。
3微課的概念以及特點
微課又稱為“微課程”,以影片的形式進行教學,其中還包括了對教學內容的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點評教師教學等輔助性教學資源[1]。微課的主要特點是時間短、容量小、內容精。時間短,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效率高,並且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容量小,有利於學生充分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裝置自主學習,反覆學習;內容精,重點突出,開門見山,有利於學生各取所需,形同“一對一輔導”。
4微課融入大學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辦法
4.1組建教學團隊、建設微課資源庫
微課不是把傳統的授課影片簡短化,其內容設計要主題明確,結構緊湊。影片後期加工處理如:影片剪輯,音訊、文字嵌入,網路開放與維護等需要專業技術團隊完成[2]。組建教學團隊分工合作,各取所長,向教師定期開展微課資源建設的培訓,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積累大量微課資源,在不斷的審查、改進後逐漸形成微課資源庫,為大學物理課堂教學提供有力補充。
4.2微課融入大學物理課堂教學的設計思路與實施方案
“微課”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首先要打破課堂教學長期以來形成的“先教後學”,“在教室教,回家自學”的教學流程和模式。教師利用微課輔助講解與闡釋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或者以生動有趣的演示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要進行教學方式探索,以課堂授課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使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式向主動式、互動式轉變[3]。具體實施方案有下幾點:第一,選題:首先,選取學生最關心、最期望的問題。如利用微積分知識解決物理問題。學生可以隨時暫停、重複觀看,讓學習變的輕鬆無壓力;其次,選取與生活息息相關,最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例如講解碰撞問題時,選取飛鳥撞毀戰鬥機受力分析,以激發學生求知慾,使其對課堂講解內容充滿期待。第二,設計教學過程:要結合課堂教學設計出用於課前預習、重難點講解、習題解答、知識拓展等類別的微課,每一個微課要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第三,微課影片製作:影片是整個微課教學中的核心,其內容做到快、準、新,知識點才能更好的凸顯出來[4]。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制作,增加互動環節,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4.3將微課資源進行共享,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
課上微課展示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有限,不能達到教學最佳效果。需要將微課放在網路上進行資源共享,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和思考[5]。同時要為微課進行評價,教師透過學生的意見進行不斷的完善,才能將微課資源進行有效利用,並對課堂教學起促進作用。
5總結
大學物理課時逐漸減少的情況下,如何引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勢在必行。將微課教學融入大學物理課堂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促使教師不斷革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實踐課堂翻轉等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更富活力。
參考文獻:
[1]李存,塗友超,馮一兵,曹秀坤,謝忠強.微課資源與大學物理課堂教學相融合的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16,(4):78-80.
[2]郝丹輝,張蕾,陳思敏.微課嵌入式教學——大學物理高效課堂教學法研究[J].科技視界,2016,(18):152.
[3]蒲桂娟.微課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寧夏大學,2015.
[4]劉芬.基於微課的高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有效教學的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2014.
[5]羅瓊.教育類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實踐研究[D].山西師範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