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資訊科技與物理教學的整合論文
【摘要】本文討論在現代資訊科技下教師該如何將資訊科技與物理課堂教學進行整合,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適應新形勢下的物理教學工作。
【關鍵詞】資訊科技;物理教學;整合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全面提出,這一場影響深遠的教育變革已經深入人心。它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也必需重新進行定位,而資訊科技正悄然走進我們學習和生活之中。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不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物理世界其實既豐富多彩又奇妙有趣,只是因為目前學校教育中應試的觀念仍相當嚴重,加上許多學生從小就被灌輸了物理難懂難學的思想,讓本應該生動活潑的物理課堂死氣沉沉,學生學習變成了只為了應付考試……。如何讓物理回本溯源,讓學生迴歸到一個奇妙的物理世界裡呢?在這方面多媒體技術為我們的課堂提供了豐富的方法和手段。多媒體表現手法多種多樣,能達到聲圖並茂、平面立體的展示,同時作用於學生的視覺、聽覺。如一些物理學史中的常有經典小故事、物理學家們的趣味軼事,均可透過動畫、影片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一些極具趣味性,又富物理哲理的而又無法在課堂上直接完成的小實驗;一些需要經歷漫長時間的實驗;一些克服了宏觀、微觀、時間、空間的限制的物理現象與物理過程。有了現代資訊科技這一手段,都能夠在課堂上呈視出來,將形象資料進行恰當的呈現,結合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用一幅幅富有生氣、富有規律的圖片、影片、音訊進行展示。
二、應用虛擬實驗室進行物理實驗教學
在傳統物理課堂教學中總是存在著些先天的缺陷。如一些宏觀的物理過程、微觀的物理程序、極快、極慢的物理過程、特定時間、特定季節發生的物理過程,都存在著無法在課堂適時演示的缺陷。若是能恰當地運用模擬課件、實際實驗影片,就能夠讓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進行模擬實驗或進行實驗觀察。甚至能靈活地放大或縮小,加快或減慢物理過程,將這些物理過程形象、生動的還原給學生,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增強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又能使學生對物理現象加深認識,深化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實時處理實驗資料、化資料為圖表
許多物理實驗需經多次操作重複實驗以減小實驗誤差,這就會產生龐大的資料量,而對這些原始資料進行重複並且機械的處理,如:資料的運算、錯誤資料的剃除等一些既繁瑣、又耗時耗神的`工作,讓課堂上的寶貴時間就在這種機械重複不知不覺中溜走了。當然,學生偶爾進行這類訓練還是有其必要性,但大量的重複的機械的運算卻是沒必要的,也正是這些枯燥無味的機械操作讓許多學生對實驗產生了厭煩感。其實大可將這些工作交付電腦完成,比如如今漸入中學課堂的DIS數字實驗室系統,只要設定幾個公式,就能將這些工作完全交由計算機自動處理。還可將這些資料自動篩選處理後畫成透視表或透檢視,將這些枯燥乏味的數學符號直接轉化成直觀的影象,一些物理規律自然的在圖中體現了出來。即使沒有這個先進系統,我們也可以引導學生應用office辦公系統中excel軟體中強大的資料處理功能,也能達到甚至超過DIS系統所能達到的結果。
四、利用人機互動及時反饋、因材施教
作為目前較先進的一種教學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最顯著的特點就在於它具有的互動性,能夠實時實現人機的互動,這就具備了在實際教學中及時反饋資訊的功能。比如我們在課堂上學習了某個概念、某個規律之後,我們可以設計一些相關的練習課件,還可在課件中新增如掌聲、惋惜聲等激勵機制,老師在教師機能及時獲取學生情況。這就能方便地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教師就能對學生進行個別實時指導,從而真正達到因材施教。
五、整合資源、提高課堂容量、課堂密度
中學物理課程存在學時少、課程多,學生只“埋頭趕路”、不“抬頭看路”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儘可能提高課堂容量,內容密度。資訊科技的應用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條捷徑。
針對大量資訊如何進行最佳化處理,需要教師的精心備課、精選習題,設計出最適合學生實際的課件,透過語音、圖形、動畫、影片的運用,讓學生多種感官並用,增強學生的學習效度、使課堂容量增大。當然也可利用現成的、網路下載的CAI的聲、光、電的多媒體課件來加大教學密度和課堂容量,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達到將有限的課堂時空拓寬和拓深的目的。教師還應能充分利用好網路上共享資源,擴充套件資訊來源,透過網路,現代資訊科技能夠提供海量的相關資訊,從面可以實現課堂高密度教學。
六、避開整合誤區,提高課堂效度當然,資訊科技與物理課堂的整合也要注意其有效性,從實際出發,注重最佳化學習過程,促進課堂效率,切不可為了整合而整合。在實際物理課堂教學中,物理教師應注意避開以下一些整合誤區:
1.濫用資訊科技、生搬硬套、高階裝置低階用,僅以PPT課件起到取代黑板的作用。
2.以缺乏說服力的模擬實驗課件取代演示實驗或學生的動手實驗,扼殺學生動手機會。
3.大容量繁雜資訊不經篩選,只重呈現不重效度。
4.大量精力投入在課件的開發設計中,忽視網路的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