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三亞落日的課堂實錄

三亞落日的課堂實錄

《三亞落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的一篇寫景短文。作者運用活潑、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象,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三亞落日的課堂實錄,希望大家喜歡~

一、課前連結,順勢匯入

【片斷點選】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上堂課,在我們學完課文第二自然段後佈置的課堂作業嗎——“藍天、大海、椰子樹、沙灘,好一幅迷人的熱帶風情圖。如果你是那隻潔白的海鷗,你會怎樣地飛翔?”老師想請我們班朗讀比較出色的黃焱同學來讀一個片斷。

(黃焱有感情地朗讀片斷。教室裡響起熱烈的掌聲,同學們四下張望,急切地想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

師(放低聲音,作神秘狀):這篇文章的作者呀,就是陸文龍!其實,上次作業中寫得好的同學有很多,這是其中的代表。

(學生們的臉上都流露出興奮之情。)

【教學點評】課伊始,巧用學生的作業匯入,不請作者讀,而請朗讀好的同學讀。這樣,既提高了美文的感染力,又給教學增添了一些懸念,調動了學生的情緒狀態。學生設想自己是三亞海面上飛翔的海鷗,會怎樣飛行?思緒會放飛在寬廣無垠的海天一色處,情感與想象相互交融,文思斐然。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是對上節課的總結,又為學生儘快地進入新課的學習搭建了較高的認知、情感及語言的平臺,創設了優美的課堂意境。

二、辨析詞語,積澱語感

【片斷點選】[

小黑板出示語段:夕陽也漸漸地收斂了光芒,變得溫和起來,像一隻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懸(浮)在海與天的邊緣。興許是懸得太久的緣故,只見它慢慢地下沉(下落),剛一挨(碰)到海面,又平穩地停住了。]

師:(指名讀)請注意文中帶點的字,如果換成括號裡的字,有什麼不一樣?

生1:我想在黑板上畫圖區分“懸”與“浮”的差別。(指著簡筆圖解釋)“懸”是說明太陽沒有靠近海面,離海面還有一段距離,而“浮”說明太陽下面的`邊緣已接觸到海平面。“懸”還表明這輪太陽置於天與海之間,無所依託,靜靜地悠閒地停泊在半空中。

生2:“下沉”顯得很有力量,慢慢地壓下來,具有不可阻擋的氣勢與力量。“下落”顯得速度很快,“刷”地一下就下來了。夕陽落下去是有個過程的。“下沉”比“下落”更準確,更有力量。

生3:“挨”是靠的意思,若即若離;“碰”表示太陽與海面完全接觸。“挨”讓人感到親密,“碰”讓人覺得生硬。如果換用“碰”字,我似乎還聽到了“轟”的聲音,而太陽落下去的過程是靜靜的,毫無聲息的。

師:同學們的分析得真深刻,體驗得很到位。這就是作者用詞巧妙之處,每用一詞都是十分講究。給讀者以無限的品味與咀嚼的空間。結合剛才的理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

【教學點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語言與思維是同構共生的關係。語文教學的核心是什麼,就是培養學生對語言的直覺、理解和感悟能力。透過語言的訓練來發展學生的思維,促進言語的積累與感悟。透過上述的教學過程,在特定的語境裡,學生在言語經驗與心理機制的積極作用下,“潛心會文”,透過換詞辨析,細細推敲,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與精妙,同時,他們還感覺到了詞語的“份量”、“溫度”、“音質”與“可親近性”。這些都是“如水在口,冷暖自知”鮮明而生動的語感積澱。

三、探究閱讀,人化自然

【片斷點選】師:長時間地看這一輪落日,覺得眼前的這輪落日何止只像一隻大紅燈籠,看著看著,這輪落日彷彿有了一份生機,有了一份情意。還記得李白的《送友人》嗎?裡面有這麼一句:“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小黑板出示後半句)“故人”是什麼意思?快速瀏覽課文,看看在作者眼裡,這位“故人”是怎樣的一位朋友?

生1:是個孩童。

生2:是一位跳水運動員(還有學生欲言又止)。

師:孩童也好,跳水運動員也好,既然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她總該有自己的相貌、個性和動作吧。讀讀這些語段,小組討論討論,想想,落日是一個什麼樣的孩童?又是什麼樣的跳水運動員?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發現學生們討論無章可依,便及時叫停。強調要在充分讀課文的基礎上,在認為有意義的詞句上做上記號,發表見解時做到有根有據。二次討論氣氛和效果明顯好轉。)

學生討論後彙報――

生1:太陽像一位鄉下的野孩子,在外面瘋玩了一整天,臨下山時,還是野勁十足。

生2:我覺得太陽是冬天裡的一位小姑娘,而且還有點害羞。不知是凍的,還是羞的,漲紅了小臉,正低著頭,擺弄自己火紅的蝴蝶結呢。

生3:我認為此時的太陽多麼像一位心底善良、純真的兒童呀,在告別白天的時候,還把最美麗的色彩留在人間,把世界裝點五彩繽紛,絢麗多姿。

生4:作為跳水員,夕陽入海時“水波不驚,悄然無聲”,說明她是位技術高超的運動員。她的身材肯定非常苗條,如果身材肥胖臃腫,入水時就會濺起很大的水花,談不上優美和賞心悅目了。

【教學點評】“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活用詩句,賦予古詩句以全新的意義,教學流程頓覺峰迴路轉,眼睛為之一亮。太陽不僅僅是一隻懸在海與天邊緣的紅燈籠,而成了可親可感的人。學生們的思路驟然暢開,在充分閱讀文字的基礎上,依託小組討論,學生利用自己的認識、經驗構建起了個性鮮明的太陽形象:即使是跳水員,那也是一種飽含著情意的美的形象。“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山已不再是簡單的物性的山,而是可以充滿人性的可以對話的知交。同樣,三亞落日也不應就是對照與審美的物件,而成了物我合一,情思交融的美的載體與象徵。

四、借力美文,心生敬畏

【片斷點選】師:顯然,被落日感染的不僅是作者,就連蔚藍的大海與天空也被她的笑顏感染了。(在用藍粉筆板書的“大海”與“天空”兩個詞的邊緣勾上幾道紅邊。“大海”與“天空”的中間部分皆用紅粉筆書寫。板書如下)

天空

像紅燈籠

三亞落日

像孩童

像跳水員

大海

師:面對此情此景,萬語千言,唯有一聲感慨。(出示小黑板:哦,這就是三亞的落日!)

生:(女生讀――男生讀――齊讀。學生讀得十分投入。)

優美的音樂響起,伴著海浪湧過的濤聲,海鷗聲聲的鳴叫顯得空靈悠遠。一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教師事先給她的一篇習作《感謝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