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課堂實錄及評析
這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是值得肯定:1、想把學生推進教學過程的主體。2、整節課的一個鮮明的探究主線和層次,說明教師在備課時做到了“心中有課”。3、教師堅持“讓學生在經歷數學中發現規律”。4、以問題為核心組織開展學習活動,並把問題隱含於具體的學習任務之中體現“自主探索”,達到預期目標
《可能性》課堂實錄及評析
授課者:林遠芳.時間:2005.12.9地點:電教室
筆錄、點評者:鄧權
教學活動一:
教師出示一個盒子,展示給學生(三個黃球,一個白球)
師:你認為老師在裡面摸一個球,那會摸到一個什麼球?
生1:可能摸到黃球;
生2:一定能摸到黃球;
生3: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多。
師:你們認為誰的對,同意誰的說法?
生:生1、生3說得對。
師:為什麼摸到黃球的機會多?
生:黃球的個數比白球多。
師:你認為摸到什麼球的大小跟什麼有關?
生:跟球的個數有關。
師:說得很對,只不過我們把“個數”叫做“數量”。
得出:可能性的大小------數量有關(師板書)
從而揭示課題:可能性(板書)
評析:
此種引入方法直接易懂本課所學知識,但沒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充分讓學生體驗所猜測的真實性。應讓學生親自去摸索一下,在體驗的直觀認識中得以驗證。
教學活動二:
師:若老師從盒子裡拿出一個白球,盒子裡剩下什麼球?
生:黃球。
師:還能摸到白球嗎?
生1:不可能摸到白球;
生2:現在盒子裡只剩下3個黃球;只能能摸到黃球。
師:不可能摸到白球,你能用什麼話來說?
生1:能摸到白球100%;
生2:不對!不可能摸到白球;
師:那用什麼來表示?
生1:1;
生2:0;
師:那究竟是什麼?
生經過確認:0。
教師板書得出:不可能--------可能性是0。
師:那你認為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呢?
生1:1;
生2:100%;
師:100%=1,所以一定能--------可能性是1。誰來舉個這樣的例子?
生1:每天都有黑夜.
師:這個不一定,有個地方,整天都是白天。
師:如公雞不可能生蛋,它公雞生蛋的可能性0。
生2:母狗生小狗的可能性為“1”。
生3:母狗生蛋的可能性為“0”。
生4:媽媽買蘋果,他可能吃到桔子的可能性為“0”。
師:不一定,那別人給他吃呢?
評析:
此教學過程很明確地讓學生對所判物體出現的可能性中的“不可能”和“一定能”二種情況進行探討,透過學生例舉更加清晰地讓學生得到理解,但教學過程只注重表面,而未曾讓學生在在實踐的操作中獲取出現的兩種可能性。
教學活動三:
師:同學們,若若老師往盒子裡放一個黃球,一個白球,那你認為會摸到一個什麼球?
生1:兩種球都可能!
生2:因為可能性與數量的關,盒子裡有一黑一白,所以摸到的可能性為.
師:若我再向盒子裡放一個黃球,那摸到黃球的可能性為幾?
生:1/2!(師板書)
師:你知道為什麼是?
生說不出,教師演示過程.先在球上標上序號,然後問及每個球佔球總數的幾分之幾.
學生明白後回答:1/3+1/3=2/3.(師板書)
師:若老師再向盒子裡放一個黃球,那摸到黃球的可能性為幾?
生:3/4(師板書)
師:那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為幾?
生:1/4(師板書)
師:若老師此時向盒子裡放一個黃球,那摸到黃球的可能性為幾?
生:4/5(師板書)
師:那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為幾?
生:1/5(師板書)
師:我想知道,為什麼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在這是1/4而在這是1/5?(師在板書的地方問)
生:球的總數不同.
師:那它說明了什麼問題?
生:可能性的大小與數量有關.
師:我若隨意說出一個數,你們能說出它的可能性是多少嗎?如:盒子裡放有3個黃球2個白球1個紅球.那你們能說出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嗎?
生:1/6
師:那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嗎?
生:2/6
師:那分子表示的是什麼?(如)
生:紅球的個數.
2--------表示所要取球的數量
板書:-----
6---------球的總數
評析:
此教學過程是專門針對物體出現不定性方面進行探討,在經過層層加入球的數量,讓學生同一種球在不同情況下出現的不同可能性,讓學生清晰明白“可能性出現的大小與所放的數量的關”。這中,老師透過列表的形勢出現不同的可能性,使可能性的.大小一目瞭然。這是本課較為成功的地方。
教學活動四:
1.根據圖示,請說出在下面盒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①.4白3黑②4白4黑③3白2黑④3白3黑⑤5白4黑⑥6白5黑⑦4白2黑⑧5白5黑
問:從哪些盒子裡摸到的白球與黑球的可能性相等?
2.口答:有紅桃撲克牌4張,方塊撲克牌2張,黑桃撲克牌3張.它們的面都朝下,從中摸出一張,翻出紅桃撲克牌的可能性是多少?那方塊呢?那黑桃呢?
3.展示遊戲轉盤,上面的三個圖,用字表示不同顏色.問各顏色所轉到的可能性.
教學活動五.
1.小結: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你們能不能找一下你身邊的可能性?
3.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認為在外面抽獎的遊戲能玩不?
總析:
這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是值得肯定:1、想把學生推進教學過程的主體。2、整節課的一個鮮明的探究主線和層次,說明教師在備課時做到了“心中有課”。3、教師堅持“讓學生在經歷數學中發現規律”。4、以問題為核心組織開展學習活動,並把問題隱含於具體的學習任務之中體現“自主探索”,達到預期目標。但這節課我有幾個值得商榷的地方:1教師地位並不是真正處在一個組織、合作、參與者的地位上進行教學,大部份時間都是帶的“審問”的問答式中完成。2、對知識認知的形成不注重學生動手操作,沒有很好地體現直觀到理性的認識。3、生活例子缺乏,沒有讓學生充分對“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上更靈活、更寬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