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矛與盾》課堂實錄及評析

《矛與盾》課堂實錄及評析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文言文的韻律美,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指導學生結合註釋讀懂文字的意思。

3.懂得說話辦事要講究分寸,不要言過其實,避免自相矛盾。

教學重點:讀懂文字的意思,知曉其中道理。

【教學實錄】

一、學法引入

師:同學們,上學期我們曾學過兩篇文言文《兩小兒辯日》和《學弈》,誰願意和大家說一說你是怎樣學習文言文的?(教師相機板書)

生1:讀正確、讀流利;

生2:結合註釋讀懂;

生3:明白文中道理。

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文言文《矛與盾》(生隨師書空寫“矛”和“盾”)

師:大家齊讀課題。

生:矛與盾。

二、初讀文字

師:請同學們開啟書,聽老師讀課文,注意聽你讀不準的字音。(多媒體出示課文,配古箏曲範讀。)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努力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生:自由讀課文。

師:誰願意讀?(教師指名讀)

師:這位同學是第一個站起來讀課文的人,大家評一評他讀得怎麼樣?

生:自由評價。

師:很好。大家既能說出不足,又能發現別人的優點。希望下一個同學再讀的時候,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誰想讀?(再指名讀)

師:你讀得真好!尤其是“……何如?”一句,讀出了文言的韻味。誰還想讀?想讀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

三、讀懂文字

師:楚人是怎樣誇矛和盾的?誰能用書中的話說?

生: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板書:矛之利,於物無不陷;盾之堅,物莫能陷。)

師:真好,看來你讀書時用心思考了。同學們齊讀這兩句話。

生:齊讀。

師:這兩句話什麼意思呀?誰能試著說一說?

生:我的矛非常鋒利,什麼東西都能穿透;我的盾非常堅硬,什麼東西都穿不透。

師:他說得對嗎?

生:對了。(七嘴八舌)

師:這裡的“陷”是什麼意思?(指名說)

生:是穿透的意思。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書下注釋寫著呢。

師:好,就請同學們對照書下注釋一句一句讀課文,相信你一定能自己讀懂課文。(學生自學)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篇課文的意思?(指名說)

生:從前有個楚國人賣矛和盾……

師:真了不起,自己就能讀懂文言文。誰還想說?(再指名)

四、動畫配音,積累語言

師:同學們不但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而且能把意思讀懂,真了不起!為了獎勵大家,老師請同學們看一段動畫片,你們願意嗎?

生:願意。(齊)

師:播放動畫片。

師:看明白了嗎?

生:看明白了。

師:這個動畫片講的是什麼故事?

生:矛與盾的故事。

師:是的,遺憾的是這個動畫片沒有聲音。你們願意彌補這個不足嗎?

生:願意。(齊說)

師:好,請大家對照畫面,試著給動畫片配音。同學們可以獨立配音,也可以找你喜歡的同學合作配音。(動畫迴圈播放,學生練習配音。)

師:誰願意給動畫片配音?(指一名學生)

生:從前,有一個大漢到市場去賣矛和盾。這市場可真熱鬧,一會就圍上來好多人。他對大夥說:“你們看看,這個盾多結實呀!這是世界上最好的盾,什麼東西都穿不透它!快來買呀!我這兒還有一支矛,你們看這支矛多鋒利,還發光呢,再結實的東西它都能刺破,不信,你試試。”這時候,一個人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麼樣呢?那個人什麼也說不出來,急得滿頭大汗。

師:怎麼樣?誰來說一說?

生:我覺得他配得挺好的,不但能把故事的意思說明白,還能加上自己的話。

師:你說得有理有據。

生:我覺他配得不夠好,有的時候畫面和聲音沒合上。

師:是有一點。希望下一位同學注意這一點。誰還願意配音?(請合作的學生配音)

師:先介紹一下你們的角色。

生1:我是楚人。

生2:我扮演觀眾和提問題的人。

生3:我是旁白。

師:好,開始吧。

生3:一天,一位彪形大汗來到市場上賣矛和盾,他對著圍上來的人說。

生1:你們看,這是世界上最結實的盾,無論什麼東西都不能把它刺破。我這兒還有一支矛呢,看多鋒利呀,再結實的東西都能刺破!

生2:真有那麼利厲害嗎?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呢?

生1:啊……這……(伴有掌聲)

師:有的同學已經為你們的表現鼓掌了,真好。

師:剛才,幾位同學都是用自己的話給動畫片配音,我們再用課文給它配音,好不好?

生:好。

師:請大家先讀一讀課文,爭取把它背下來。

師:誰願意用課文配音?(指名)

生:楚人有鬻盾與矛者……

師:了不起,雖然不熟練,但你是第一個能用文言文配音的同學。能像這位同學一樣用文言文配音的請起立,人們一起給動畫配音。

師:同學們,課文最後說“其人弗能應也。”大家想一想,如果真用那支矛去刺那個盾會怎樣?由這個結果你又能想到什麼?

生1:盾被刺破了,說明矛鋒利。

生2:矛的尖彎了,說明盾結實。

生3:盾和矛都壞了,說明兩個都不好。

師:大家再想一想,還有沒有其它情況了?

生4:盾和矛都完好無損,這說明矛不利。

生:老師,我有不同意見。我認為兩個都完好無損,說明兩個都不好。

師:為什麼?

生:因為好的矛能刺破盾,好的盾能擋住矛面,而這兩個現象都沒出現,所以說明兩個都不好。

師:有道理。關於這個問題大家可以保留自己的觀點,下節課,我們就這個問題開一個小辯論會。

五、寫中明理

師:透過討論這個問題,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對這件事有更深的感悟,你可能明白一個什麼道理,也可能有一些話想對楚人說,還可能有一些話想對自己說,現在就請你把自己最想說的話寫出來。(學生寫話。)

師:寫完的同學,請你大聲地讀出來。

生1:我想對楚人說:請你以後說話的時候有點分寸,別再犯這樣的錯誤了。

師:你是讓他吸取教訓,是嗎?

生1:是的。

師:老師想代他問問你,他犯的是什麼錯誤?

生1:他說大話,自相矛盾了。

師:你的看法真準確,老師替楚人謝謝你。(板書:誇大其辭 自相矛盾)

生2:我想對楚人說:賣東西要講信用,你的矛和盾不可能都是最好的,你騙了顧客,就算你的買賣成功了,也不光彩。

師:你人雖小,可是你的話卻很有分量,你在告戒那些商人要講誠信。

生:……

師:老師也有話要說,同學們想聽嗎?

生:想。

師:老師引用兩句名人名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多媒體出示)請同學們齊讀。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把好和壞協調起來是一件最難辦的事——可是在這個世界上,它們卻常常結合在一起——那裡面有憂傷也有快樂——在看見惡的地方,我們也應看到善

——泰戈爾

師: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裡,下課。

附:板書設計

矛之利,於物無不陷

自相矛盾 言過其辭

盾之堅,物莫能陷

【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對文言文作出說明:“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

鑑於此,張老師本課的教學中主要關注兩點:第一,關注興趣:第二,關注學法(尤其是讀書方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小學生初次學習文言文,讓他們喜歡文言文比什麼都重要。張老師主要從兩方面入手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首先,採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例如:講故事,給動畫片配音等,讓學生在活動和遊戲中學習文言文,也就是說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文言文的快樂,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死記硬背。其次,把學習文言文由外在的引導轉變成學生內在的需要。主要幫助學生髮現文言文字身內在的價值:文言文的句式和音調具有獨特的韻律美,是現代文不相提並論的';文言文中有趣的故事,發人深醒的道理令人回味無窮。只要讓學生認識、理解、體會這些,學習文言文就會成為學生內在的需要。

在《矛與盾》的教學中,給動畫片配音這一環節主要就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而設計的,學生因為喜歡為動畫片配音,所以積極的讀書,主動地背誦,在活動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二、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新課程標中七至九年級階段目標中提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小學階段我主要指導學生藉助書下注釋,讀懂文字的意思。在讀中讓學生初步感受古漢語中常用詞語的意思,瞭解文言文中句式的一般規律。這一目標主要是在學生的讀書活動中完成的,因此,張老師注重設計學生的讀書活動。讀書分層次,每一次讀書都有不同的目的,達到不同的要求,做到層層深入,步步推進。

三、讀寫結合,巧示寓意

《矛與盾》中包括哲學對立統一的思想,對於學生來說難以理解,空洞的講解只停留在口頭,並未入腦入心。而張老師巧妙地設計了寫話活動,學生選擇的範圍廣了,可以說明白的道理,也可以寫想對楚人或自己說的話。學生能夠從這個故事中想到自己的現實生活,告誡自己該如何說話辦事,這也正是寓言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