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文化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應用論文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應用論文

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沒有任何一種語言能夠脫離文化而獨立存在。因此,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學內容既包括語言知識又包括文化知識。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了大學英語的教學內容包括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他們在今後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大學英語重要的教學內容,實現跨文化交際是大學英語的主要教學目標。

當前文化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我國的外語教育過多地強調母語在外語學習中的負遷移,認為外語學習需要擺脫母語的影響,因此長久以來過於在外語教育中過於強調西方文化,而我們的漢語文化則被淹沒了。母語對於目的語的學習不僅有負遷移的作用,同時也具備正遷移的作用。母語是學習任何知識和技能的工具,外語及其文化所傳遞的資訊必須首先經過母語文化的“過濾”.學習者在接受各種語言、非語言的文化因素時,必須以母語文化為背景,透過對兩種文化進行比較並找出影響交際的各種文化因素,從而發現兩種文化的共性與差異。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錢冠連教授認為,不同文化有其共核部分,從國際交往的角度來看,兩種文化的共性研究十分必要,它揭示了文化的繼承性(文化的傳播與交流)、社會性(文化的本質)、民族性(尋找不同民族之間相互溝通的基礎)、時代性(尋找文化的共同走向)、系統性(尋找內部結構特點,以便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自高考恢復以來,我國外語學習者外語水平不斷提高,一般日常交往的交際文化已不是影響他們交際能力的主要障礙,跨文化交際才是當前外語教學的主要目標。跨文化交流是雙向的,要實現東西方文化交流,西方文化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均不可偏廢。然而,由於長久以來外語教學忽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導致許多英語好的學生對本國優秀傳統文化不甚瞭解,更不會用英語表達,出現了母語文化“失語”現象。

隨著中國日益崛起,中國文化越來越受到注目。要實現中國夢,進一步擴大中國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力,文化需要先行。透過接受大學英語教育,學生能擔負起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擴大中國文化影響力的重任。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園,是中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只有秉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中華民族才能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高校外語專業教學的必要組成部分,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需要探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實現途徑。

1 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完善外語教學內容

當今文化失語症的根源在於外語學習過於強調西方國家文化,缺少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缺失導致外語學習者本土文化修養不足,使其不僅無法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而且在對外交流中無法實現雙向平等交流,進而無法真正實現跨文化交際能力。縱觀中國近代史,在尋求民族解放的過程中人才輩出,像蔡元培、胡適等近代學者身上兼具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澱和西方視野,才能在救國救亡的道路上實現民族自立。因此,外語教學需要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2 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外語教材建設

半個世紀前中國的英語教材基本上以漢語文化為語言環境,外語學習為展示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發展服務。後來隨著交際法教學的興起,西方文化逐漸代替了漢語文化成為外語交際的文化環境。致使當前我國各類的英語教材中,幾乎沒有關於中國文化的文章。外語教學中接觸到的文章都是關於西方文化的內容,學生雖然接觸到了純正的外語材料,有利於其交流吸收外來文化,但是由於傳統文化外文材料的缺失,導致傳播本族文化受限。當前迫切需要在英語教材中加入中國傳統文化材料,包括近現代大家譯著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國的經史子集等。同時教材中也可選取外國人撰寫的有關中國歷史、文化、民俗、政治和經濟等方面的文章以及外國人士介紹和評價中國文化的文章。透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外語教材建設使學生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認同感,在對外交流中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3 透過第二課堂增強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外語能力

教師的課堂講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第一課堂,其講授形式單一內容有限。然而第二課堂由於是教師組織學生在課餘時間開展,可根據學生興趣制定展示內容和活動形式。由於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且寓教於樂,深受學生歡迎。例如用外語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競答題、組織學生參加用外語朗誦漢語詩歌比賽、參與歷史話劇編寫等等。第二課堂具有學習內容豐富,時空開放,學習過程實踐性強的優勢,與第一課堂教學目標、內容、主體相統一,兩者相互補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4 加強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Bennett (1999)提 出 的 跨 文 化 敏 感 性 發 展 模 式(A Developmental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DMIS)分 為 兩個階段:一、民族中心主義 階 段(The Ethnocentric Stage):否 認(Dential)---防 範(Defense)---弱 化(Minimization);二、民 族 相 對 主 義 階 段(The EthnorelativeStage):接受(Acceptance)---除錯(Adaptation)---融合(Integration)。面臨異域文化,學習者首先會經歷民族中心主義階段,否認存在文化差異、進而選擇逃避或抵制文化差異、最後弱化文化差異。到了第二階段,學習者逐漸認可文化差異的存在、進而調整適應文化差異、靈活應對文化差異,最終在世界文化的激盪中泰然處之站穩腳跟。外語教學就是要讓學生體驗從民族中心主義階段到民族相對主義階段的過程,從而增強跨文化意識和培養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如若沒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學習者就不會經歷跨文化敏感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也就沒有落到實處。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更注重理論灌輸,形式過於刻板,很難引起學生情感共鳴。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以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微觀價值出發,採取隱性的滲透教育,寓教於樂,把抽象轉化為具體、把道理寓於問題、把學習變為探索,引導學生自己花精力尋找問題的答案。

進行中西文化對比,提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辨識度和認同感。有效利用現行教材發現中西文化的差異,透過對比中西文化,培養學生探索未知的能力,透過對比中西文化差異,進一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增強學生的民族文 化自豪感,能夠更客觀地看待中華民族的文明和西方文明。透過對比,學生可具有更為廣闊的視野和更為客觀的觀察能力,進而具備多元文化意識和平等的文化交流意識,在跨文化交際中樹立民族自信心,做到和而不同。

【參考文獻】

[1]馬冬虹。外語教學中文化因素研究[D].2007.

[2]羅玲。在大學外語教學中有機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J].中國高等教育,2015(21)。

[3]於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研究[D].2015.

[4]盧江琳。試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D].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