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文化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論文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論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要怎麼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論文 篇1

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意義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從內容上看,中國傳統文化涵蓋了文學、藝術、教育、倫理、宗教、哲學、軍事、政治、科學、風俗等方面,其豐富多樣的程度,令人歎為觀止。縱觀整個文化發展史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各學術流派萌生、演變的發展歷程看,從堯、舜、禹的開拓精神,到春秋戰國時期,儒墨道法等諸子百家爭芳鬥豔、百家爭鳴,再到秦末時期董仲舒為統一思想而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宋元時期的程朱理學、陸王也學,再至明清時期,王夫之等各種文化思潮的不斷興起,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儒學長期占主導地位,多元的學術價值理念並存的格局。

(一)有助於培養大學生的自強不息精神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勞動實踐中,逐漸孕育出了自強不息、寬厚包容、艱苦樸素、奮發圖強等高尚的品質,這些品質既是中華民族深入血液的精神命脈,同時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延綿千年而不衰的精神動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君子氣概激勵著每一代奮發圖強的青年學生,使他們為中華民族的富強而奮發學習。這種思想在我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激發著中華民族的青春和活力。

(二)有助於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自古以來,愛國情懷一直都是中華民族永恆的話題,我國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深刻的愛國主義情懷,是激勵無數中華兒女為國家之富強而努力奮鬥的精神根源。從古代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近代的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再到現代的中國夢,伴隨著五千年文明的愛國主義情懷一直教育著廣大的學生,引導著學生為了實現自身的價值而努力。

(三)有助於培養大學生的人本主義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講求的人本主義精神一直提醒著人們要注重人和,提倡自身的修養。在當今時代下,人本主義精神所倡導的是個人價值的提升,以人為本的精神是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立腳點,也是思想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優秀文化作為我國大學生思想教育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大學生思想素質提高和我國大學生總體思想水平的提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學生對於思想層面的教育需求日益增加,希望透過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來沉澱自己,塑造良好的品質。但是,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浮躁之風在大學生群體中日漸擴大,大學生的思想尚處於塑造期,容易受到這些不良風氣的影響而迷失自我。目前,我國傳統優秀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不足,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的解決。

(一)高校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

所謂傳統,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是指那些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凝聚、沉澱下來的,具有一定特點並能夠隨著社會的發展為人們所傳承的社會元素,其表現形式比較多樣,如文學藝術、風俗習慣等。從理論意義上來說,傳統優秀文化是一種觀念、意識的內容,並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表現出多種形式。只有那些具有重要價值、能夠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文化元素才能夠隨著時代的變遷沉澱積蓄下來,成為優秀文化的主要成份。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往往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能夠對外來文化產生包容和同化。另外,對於優秀傳統文化,高校並沒有足夠地重視,也沒有重點地進行教育和傳播,學校重學術輕文化的現象普遍存在。同時由於學生處於複雜的社會背景下,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一定程度上會受到扭曲,不能夠很好地對優秀傳統文化產生認同感,忽視對於自身文化素質的培養。

(二)大學生的傳統道德觀念淡薄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伴隨而來的是一些低俗文化的盛行,諸如極端個人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思想在高校大學生中得到了傳播,造成奉獻精神弱化、失信違法現象滋生,嚴重影響了大學的德育教育,大學生的精神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蝕,不利於學生的長遠健康發展。同時,由於西方文化的滲透和衝擊,一些學生對於傳統道德觀念愈加淡薄,盲從和迷信的思想充斥著學生的價值觀,使他們懷疑甚至產生否定我們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

(三)缺少傳統文化的社會氛圍

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認識還不夠,不能真正認識到禮文化的內涵和實質,甚至出現了錯誤的認識和抗拒的態度。而隨著全球化範圍的擴大,思想多元化,也出現了多種文化交織碰撞的情況,如果大學生認識不到位,不能認真對待就很容易盲目跟從落後腐朽的文化。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是深遠的,其發揮的價值也是深遠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真正價值在於透過文化將一些民族氣質和精神傳至人們的內心深處,去影響其行為習慣,塑造其獨特的個性。而大學生目前處於成長和成熟期,一些輕浮的情緒嚴重影響了其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認可,加之功利性的影響,使得學生產生優秀傳統文化價值並不大的誤區,從而阻礙了學生對於優秀文化的進一步學習的吸收,長此以往,將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的發展。

三、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作用

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一筆極具價值的精神財富,是一種重要的精神資源,透過這種精神資源的作用,可以促進我國思想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能夠有效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挑戰

21世紀以來,我國面臨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實現,思想文化的全球化也在逐步蔓延,對於這種形勢,我們要善於辯證地看待。隨著文化全球化的提出,各種外來文化必然會充斥到我們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一方面,這種文化全球化能夠豐富我國思想教育工作的內容和形式,促進我國高等教育更加面向現代化和國家化;另一方面,卻也要看到,隨著西方文化中一些負面、不良的文化的進入,一部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會潛移默化地產生新的變化,這對於我國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乃至未來社會的發展十分不利。面對複雜的形勢,我國深深植根於大學生思想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起到有效的弱化負面思想的作用,使我國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更加充分地發揮功效。

(二)能夠有效促進我國社會的良性發展

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使大學生能夠將所接觸和學習的外在的社會規範、道德法律等內容內化為自身的一種品質,然後指導自身的行為,形成一種觀念和信條,使自己的行為更加理性。如果大學生能夠將所學習的優秀傳統文化透過提煉和昇華,作為自己內心的一種行為原則,那麼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將會達到一個很高的高度,也能夠有效地抵禦不良思想的腐蝕,獨善其身。同時,大學生群體是社會發展的重要主體,隨著其思想素質的有效提升,社會整體的文化素養、行為模式也將更加趨於良性發展。

(三)能夠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

經過幾千年的沉澱,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傳承到現在足以證明了其生命力的頑強和存在的必要性。對於大學生來說,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幫助其提高自身的文化涵養,展現出優秀的氣質和能力,同時也能夠塑造良好的職業形象和人格魅力。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能夠鼓勵大學生勇於面對挫折和失敗,迎難而上;愛國主義的情懷能夠促使大學生為國家富強的目標貢獻自身的價值;人本主義的精神能夠最佳化大學生的為人處事原則,做到人和,追求和諧的發展理念。

四、結語

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有效促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時也能夠豐富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內容,為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強化和推進作用。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自強不息、愛國主義和以人為本的精神對於我國大學生思想教育能夠發揮重大的功效,促進大學生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論文 篇2

中國傳統文化在傳承發展中,經過上千年的演繹,在很大程度上融入到人們的思想意識及行為規範中,尤其在精神生活的領域,傳統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大學生作為時代青年,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也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結合著傳統優秀文化,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教學理念,將其運用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增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際效果的同時,還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打破單一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在此,本文從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體體現、優秀傳統文化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教育方法、優秀傳統文化有助於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等三個方面出發,針對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做以下簡要分析:

一、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體體現

中國傳統文化經過上千人的傳承,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在推動我國教育行業發展的同時,還為其提供了現成的教材資源。針對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體體現,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習慣性將國家、社會、家庭、自我聯絡到一起,使其在很大程度上形成沒有國,就沒有家,更不會有自我的傳統思想觀念。這種為集體利益無私奉獻的精神,在豐富當代人們價值觀念的同時,也是中國傳統道德的本質與靈魂所在。面對當前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當傳統精神被賦予相應的時代意義時,即可成為激發當代大學生愛國情操的“精神麵包”。並以此來培養他們如何處理個人與他人、社會、國家及集體的利益衝突,進而賦予其正確的歷史擔當與社會責任感。

(二)追求理想人格的人文主義精神

面對當前經濟市場的迅速發展,一些人因抵擋不住經濟利益的誘惑,其價值觀、思想觀發生了嚴重的扭曲。要想從根本上減輕其產生的負面影響,其核心途徑在於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在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的過程中,使其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價值觀,以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今後的學習、工作中。與此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在形成發展中,往往以理想的人格為出發點,在形成中注重自我完善,堅持以苦為樂的生活態度,以此來實現自我精神的超越。在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將其充分融入其中,在深化大學生人格認識的同時,還能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奮鬥方向。

(三)道德實踐的修身精神

透過研究不難看出,我國的傳統文化在發展中,道德修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針對傳統文化中德行為先的修養觀點,在很大程度上是對主體自覺性的肯定,在尊重人格價值的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注重了道德的踐履。在這一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的為《大學》。《大學》一書開宗明義指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由此即可看出受教育者思想感情的薰陶與道德修養見的關係。若將其運用到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對大學生的行為規範進行相應的引導、糾正外,還能培養其理性的思考能力,以便在遇到問題時,能夠以理想的思維進行思考,避免不恰當的言行與情緒出現,這些,都對大學生今後的學習與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天人合一”的和諧觀

中國傳統文化的和諧境界是以追求真、善、美相統一為目標的,倡導以“和合”為準則的統一發展觀,即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發展。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和”的思想被歷代思想家反覆強調,進而積澱成為中國文化中的鮮明品格。這種思想在實際執行中,主要體現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如何相處上,說到底,就是從根本上體現出自然萬物和諧、統一的發展思想。中國文化的這種精神,對於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大學生新型人際關係的構建,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的影響和啟示意義。

二、優秀傳統文化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教育方法

(一)示範教育法

在整個示範教育中,最具代表人物為孔子。孔子作為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最先提出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教育理念。這些理念,至今對我國的教育有著極大的影響。為人師表,在傳授教材知識的同時,更要重視身教言行,只有言行一致,才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二)因材施教法

作為孔子教育理念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因材施教”至今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孔子的認識觀中,將人的智力、理解能力、性格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明確的區分,並由此得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其情感、性格、個性等也不同。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結合著學生的實際狀況,因人施教,只有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情感教育法

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其核心標誌在於重情感。且這一標誌突出表現為“以情動人、以情化人”的教育方法,同時在努力的過程中,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奮鬥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想從根本上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使大學生在情感方面產生相應的共鳴,透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學模式,在提高大學生思想認識的同時,還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內省教育法

個體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應該透過內心自省,從內心達到一種對思想道德的認同,然後由道德認識再到道德實踐。在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知識的灌輸必須與學生的內省相結合,只有在內外取得一致的情況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由此可見,內省教育法在深化學生學習認識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其今後的學習、生活乃至人格的形成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陶冶教育法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不難看出環境對人的影響。在我國古代教育中,陶冶教育受到人們的青睞。而在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集體精神面貌、校風、班風等環境如何,將直接關係著學生的學習效果,而這些,也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影響學生情感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風、學風及班風,在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同時,還能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三、優秀傳統文化有助於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

(一)有助於大學生健康人格和良好心態的培養

面對當前社會激烈的發展趨勢,當代大學生在求職中,必須具備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並透過不斷的完善自我,積極向上,樂觀進取。與此同時,與傳統文化相比,今天的學習環境、學習條件、學習裝置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但學生在學習時,還應承擔艱苦的學習任務,以便在以後的求職中,能夠樹立積極的求職心態,最大限度的實現個人對社會的創造、貢獻與社會對個人的尊重、滿足。

(二)有助於大學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樹立

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從根本上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除了具備共有的奮鬥理想外,還需要相應的民族認同感及民族凝聚力,而這些,都需要當代人為後人建設文明發展社會的強大根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正是在幾年前的凝聚、積累、沉澱後傳承下來的,並由此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休慼與共的內在凝聚力,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有利於社會前進和個人發展的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面對當前物質社會的迅速發展,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找準自己的奮鬥目標,腳踏實地的進行奮鬥。

總結

綜上所述,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在提高大學生思想認識的同時,還有助於大學生道德修養、人格魅力的提升,使其在面對激烈競爭時,能夠憑藉自身優勢立於不敗之地,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還能為我國社會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論文 篇3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它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產物,是中華民族瑰寶。中國傳統文化以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倫理道德,性格特徵,等主要存在和延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的主要特點。“文化、;這一詞,對一個民族來講,是一種精神,一種文明,一種傳承。它體現著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面貌和獨特氣質,它也是中華民族的獨特的圖騰。對於高校大學生來講,“文化”一詞很常見,但對於文化的深度理解卻很少有人能明白,為什麼?因為當代高校大學生對於文化的瞭解太少。因為與一場電影球賽相比,鑽研中國傳統文化顯然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現狀

如今當代高校大學生缺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基本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的理解,很多人沒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導致了其對於多種中國傳統文化在缺失與傳承之間產生矛盾。曾經無比輝煌的中國傳統文化,在此刻,卻也面臨著逐漸流失的境地。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有很多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持續的傳承下來,但有些傳統文化在當代大學生眼裡已經變得不再那麼的重要。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春節,這個節日距離我們現在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古往今來,在春節期間,我們國家無論各種民族都要舉行各種各樣的慶典祝福活動,這些活動包括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換新、迎新接福、祈求豐年等主要內容,各種各樣的形式不勝列舉,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與文化。人們在春節期間,都儘可能地回到家中和親人們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美好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祝福。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年味漸漸消退,熱鬧的春節也漸漸存在於人們的回憶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我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物質條件好,對於生活的質量要求更高,思維的方式和價值觀念以及對生活的態度都有很大的不同。高校大學生已經對春節這種傳統習俗已經不感冒,於平常生活沒什麼區別。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

如今當代高校大學生缺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基本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的理解,很多人沒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導致了其對於多種中國傳統文化在缺失與傳承之間產生矛盾。曾經無比輝煌的中國傳統文化,在此刻,卻也面臨著逐漸流失的境地。

1、在生活當中傳統文化的缺失

一種文化的缺失和傳承更能體現出一種社會現象,在現代科技發達的時代,中國水平不斷的提高,人們追求著更快更多的經濟利益,把生活當中的一些東西簡單化,智慧化。所以對於某些老一輩傳承下來的禮儀,風俗,手工工藝,放在今天,略顯繁瑣複雜。在這個資訊的時代,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拿起一支筆來工作是一件及其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有好多的工作,我們沒法用一支筆來完成,資訊量太大,浪費時間。資訊時代,將一切文字用計算機代替,節省了時間和空間,節省了大量的紙張和筆的利用。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漢字的記憶,越來越少,提筆忘字成為了常事,這就是一種中國漢字文化的缺失。這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消失的主要原因。目前,像這種類似的情況很常見,隨著社會發展,生活在中國各地區,各少數民族及在校大學生已經缺失了很多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比如他們的思想,語言以及技能等。

2、在西方文化的衝擊背景下傳統文化的缺失

隨著社會的發展,西方文化流入中國,當代大學生也接觸到了不同的西方文化,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的碰撞與交流,讓好奇心重且喜歡新鮮事物的當代大學生不由自主的將重心放在了西方文化上,隨著時間的流失,時光的車輪慢慢推移,於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地位在各方面的衝擊下有些尷尬。社會在改變,傳統文化技能變的無用武之地,學習一些國外的文化而缺失了自己原有的文化,我們也早已經忘記了中國傳統文化真正的意義。學習西方文化、各別崇洋媚外,是當代在校大學生屢見不鮮的事實,也是趨勢所向,他們對自已本國的傳統文化沒不太注重,而對於西方的一些文化更加的敏感,綜上所述,這些因素都是導致中國傳統文化不能夠很好的在大學生群體中延續傳播的要素。

中國文化傳統的缺失,無論對於我們中華民族還是對每一個國人來講,都一種遺憾。廣大高校大學生追韓星,學習西方文化,熱衷於一些西方的節日,例如情人節時期待玫瑰花、聖誕節時希望能見到聖誕老人等,對於他們的喜愛超越於傳統文化的程度。而這種對中國文化的丟棄更演變成是一種常見的社會風氣,很多大學生對於本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保持著不關心不在乎的態度,也影響了一輩又一輩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傳承。如今當代高校大學生缺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基本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的理解,很多人沒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導致了多種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1、弘揚就是傳承

歷史的死去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於生於人類的開始而可延續永生,傳統文化有著生命力和誘惑力,不用刻意去弘揚只要不破壞,她就會很好的傳承下去。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始終有一些人依舊堅持著,傳承著,就比如中國漢字聽寫大賽,將最基本的中國傳統文化用一種別樣的方式進行著,延續著。更多的是告訴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漢字文化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歷史,是中華五千年孕育衍變出的產物,代表著一種不可磨滅的象徵。英語在世界上成為了一種普遍的語言,但是中國漢字則是一種不可替代又極具美學的文字。現在,人們努力地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做出了了很多行動,無論是國際孔子學院,還是前一階段的國學熱、再到電視節目“漢語橋”等,這些都是在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用傳統文化本身的精神,來彰顯和激勵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華人民心中的地位。

2、保護物質載體就是傳承

現在很多高校大學生在對外開放的影響下,各種外來文化透過網際網路,書籍報刊等渠道傳播到中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與生存的方式,各種不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影響著當代高校大學生。高校大學生只有率先發動起來,做好引領作用,盡力保護傳統文化的物質載體,重構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系,才能好好的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生命活力,締造文化之根、文化之魂。

四、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對策

1、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中國傳統文化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精神財富,讓我們明白了,歷史上下五千年,從無到有,從有到延續到至今仍然屹立不倒,是每一位中國人的努力,是每一個傳承人運用傳統文化孕育出的智慧結晶的努力和堅持。傳承是一種不可磨滅的精神,傳承人用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責任意識,奮鬥精神,為我們詮釋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這種精神更是我們高校大學生應該學習的東西,不忘初心。

2、加強對高校大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當今社會,高校大學生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存在著不在乎不關心的態度,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存在,多方面還是在於沒能及時的對青少年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工作,以至於太少數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了解,文化的傳承缺少了一個傳授、薰陶的過程,在這個飛速的社會當中中國傳統文化很難生存下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延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需要用時間漫漫積累的過程;文化更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沉澱。只有這樣,文化才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而對於高校大學生來講,文化的教育則是最好的選擇。

3、傳統文化需要創新的理念

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不能墨守成規也不能過於誇大,傳統文化就是傳統文化,我們所有人希望的只是文化上的傳承,而不是文化的倒退,並不是要倒退回那些個傳統的時代,高校大學生也不能任由著時間推移,忘記對於文化的傳承,然而創新,則是最好的辦法。中國傳統文化相對於社會發展,不能完全融入到社會當中,更不能很好的融入到高校大學生的當中,傳統文化是一種特定時代文化的持續,存在這一種相對比較的侷限性,而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更是一種揚長棄短的過程。對於傳統文化不好的地方我們要學會摒棄,好的地方要學會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存在一種缺少創新的概念,太老套,高校大學生對於這種缺乏創新,太普通的文化,吸引的程度不夠,導致沒有人願意去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這也是我們所存在的問題,需要深思的問題。

五、中國傳統文化的存在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在於每一個人的努力,需要高校大學生在學術上以及生活上的鑽研和傳承。特別是對於當代高校大學生來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不能因為西方文化的流入,就完全失去了我們自己本身的文化。歷史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有重要的意義,高校大學生也是祖國和民族的希望,應該學習人文知識,自覺吸收傳統文化,提高自己的自身的綜合素質。傳統文化是歷史長期的累積沉澱所形成社會意識的洪流,只有深入學習、紮實研究、沉心體會才能瞭解並弄懂弄通傳統文化。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不斷髮展,高校大學生亟需為中國傳統文化注入新鮮血脈,成為傳播傳統文化的主力。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旋律,中華文化有著重要的價值,高校大學生要善於發揚和傳承,再與國外文化交流和吸取,儲存著包容的態度,對中國文化的弘揚賦予新的含義。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需要不是幾個人甚至一代人的努力,是需要每一位高校大學生、幾代人的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好好的傳承與發揚,不能因為外界的變化,導致我們失去自己本土的文化,中國文化深厚的風俗民情孕育中國悠久的歷史大川,這些都將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傳統文化是我們繁榮的根基,一個國家的文化,就是一個國家的標誌,作為當代大學生,要做的就是豐富我們的文化,豐富我們的大腦,讓文化更全面,也讓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