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課程革新教學的工作報告
新一輪中小學音樂課程改革正在研討熱潮中,一項對於我國普通音樂教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建立以人為本的音樂發展觀”的音樂教育科研專案最近已經啟動。針對當前音樂教學現狀,許多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九年基礎教育對人一生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如果在這階段學生就已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思維方式,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最大的變革就是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改善教與學的方式,倡導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我們這場討論中得以獲得科學共識的重要前提:那麼,中小學音樂課程該給學生一個什麼樣的資訊呢?
首先應該從課程內容談起,我們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觀念,即是課程內容強調系統和規範,不成熟的內容是不能進入課程的。我們的課程強調的是打好學科的基礎,強調學科基礎中的原理部分。因此,我們是教所有人按同一種方法做同一種事情。老師講,學生去操作,強調的是記憶、模仿,重現書本知識的間接經驗,強調學生聽講與接受。幾十年來學生的學習方式是一種記憶、接受、模仿的學習方式,教學寧可要若干個知識的結論,也不願意要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一種“唯書、唯上”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影響了人的一生。這是目前課程改革關注的重點。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給教育下的定義是,教育是為了提高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因此西方課程關注做人的基礎、生活的基礎。西方課程強調理解和創造,強調實踐活動,強調直接經驗,強調學生自主探索,強調合作學習;西方人也有原理,但他們強調的是從生活中理解原理.強調學科中應用的部分。他們學原理是為了應用;是為了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理解原理,尋找原理。他們是從兒童的生活經驗中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最後獲得知識。也許時間不夠,也許最後沒有形成共識,但過程的教育價值比結論的教育價值更為重要。二十世紀初教育追求的第一價值是知識擁有的多少;二十世紀中葉隨著蘇聯衛星的上天導致國際教育和科學的變化,國際教育的改革運動引起人們的思考;二戰後隨著計算機的產生,知識的更新極為迅速,在學校時間內獲得的知識是極為有限的.。因此,能力比知識更重要。我國中小學音樂課程改革,應該有一種開放的姿態,使得課程內容隨著時間的發展,能及時予以調整,強調應用和生活,這個問題應該值得我們思考。
對於新一輪的音樂課程改革,我們要從重視學生學習的心理研究開始:正如國際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所說:“如果沒有精心建立一個真正的兒童心理或心理社會學,就不可能產生新的方法,新方法的存在無疑必須從建立這樣一門學科之日算起。”縱觀本世紀重大的教育改革,無一不是建立在研究兒童心理基礎上的。而音樂學科中音樂學習的心理研究可以說在我國還是一塊有待開墾的土地。這種滯後直接影響了目前音樂教學的深層次改革,即課程、教材、課堂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學習方式和評價等多方面的改革,有礙於二十一世紀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前景。
課程內容只是課程改革中的一部分,是根據教學目的來組織的,呈現一定的教學內容和資訊,是供教師和學生展開教學活動的材料,並不完全等於教學內容。因此,新一輪音樂課程改革對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課程要求,教師必須創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和改善教學方式。並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改善學習方式。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不僅是認識過程,還是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和實踐過程,構成教學方式的思路為,不拘泥於某種教學模式,以在活動中促進學生髮展為宗旨,參考建立當代心理學、教學論等理論基礎上的多種教學方式,結合學生學習物件的不同特點和學生認知、情感的實際,創造和採用合理、靈活、適用的多種教學形式。如目前很多教師在實踐中創設和開發的教學形式有:發現式、情境學習式、範例式、問題解決式、資科研習式、課堂討論式、合作學習式、探索情感和解決矛盾式、辯論式、分層自學指導式、角色扮演式、群體調查研究式、掌握學習式等等。其中分層自主學習式是利用編制“人機互動”型的多媒體課件,由學生自己操縱計算機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從課件的設計、大量資料的“引入”、“幫助”等手段,實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形式。學生喜歡的是活動性強的教學方式,例如:
1.配合教學以各種形式欣賞聽音樂,
2.配合教學蒐集音樂資料;
3.老師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4.希望不是老師一人講,學生也參與教學;
5.教師參與活動,如角色扮演等;
6.研究音樂材料,進行間題研究式學習等等。音樂課程應該給學生營造一個多樣化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走進音樂,領悟音樂和人生。因此,“建立以人為本的音樂發展觀”,用新的資訊和新的觀念衝擊陳舊的教學方法,加快新一輪音樂課程改革的步伐,是我們全體音樂教育工作者當前十分緊迫的任務。美國教育家弗雷塔科說過一句話:“只有教師擁有教學過程中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尋找自己的道路的時候,教育才有可能成為藝術,才會有高質量。”願此言作為共勉。
當然,當前這次大面積而迅速的課程改革實驗對我們來講還有些不太適應,課改的某些理論還不十分成熟(如,課程標準正在徵求意見進行修訂),對於教學中某些問題還顯得模糊和茫然,在一些操作層面尚存在著和理論相脫節的現象,甚至在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
1.課堂是越“活”越好嗎?
2.表揚是越多越好嗎?(程式化和庸俗化的現象)
3.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問題(不是可有可無,而是要賦予它新的內涵。如必要的識譜教學的必要性和唱歌方法的習慣性培養等等)
4.學科綜合的某些問題(顧彼失此的現象)
5.音樂課的音樂含量的問題(音樂課應以聲響為載體,以音樂審美活動為核心)
6.如何看待主導與主體的問題
7.音樂教師自身對音樂的情感有多少的問題(只有在教學中授課者以自己豐富的音樂情感體驗和表現才能與學生一起享受音樂的快樂和美的真諦。)
面向21世紀,中小學音樂課程改革涉及的問題還很多,只要我們認真領會和貫徹音樂課程的新理念,不斷探索、總結音樂課改實驗的規律和經驗,經過全體音樂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國的音樂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必將取得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