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寫的文章,請大家齊讀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學生齊讀: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師:同學們在上一節課已經熟讀了課文,也自學了生字詞,在讀課文時遇到過什麼問題嗎?現在可以提出來。要注意,提的問題要經過認真思考,提得有價值。請大家快速瀏覽一遍課文,然後,提出問題。
(學生瀏覽課文。)
師:誰有問題了?請提出來。
生1:我從“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這一句產生了疑問,為什麼說景色是“奇麗”的?民族是“奇特”的呢?
師:是啊!這個問題提得好。我記住了你的問題。
教師板書:
奇麗、奇特
生 2:第三自然段中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為什麼說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耐人尋味”是什麼意思?
師:問題提得很有價值,你在讀課文的時候,特別要注意第三自然段,看你自己能不能讀懂。
教師板書: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生3:“變化是有的,但美麗並沒有改變!”“美麗”的東西指得是什麼?
師:這個問題,相信只要你自己認真讀書,就能找到答案。
教師板書:
美麗
生4:“這是一個花的夢,一個思鄉的夢!”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夢”?
教師板書:
夢
師:還有問題嗎?好,大家提的問題都很好,既有思維價值,也很有整體性。這些問題中,先研究哪個問題呢?在學習本課之前,我們閱讀了這一組的單元導讀,這組課文的單元主題是什麼?
生:這組課文的單元主題是瞭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
師:還有嗎?
生:是瞭解外國風光、異域文化的。
生:從表達上,還要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的特點的。
師:也就是說透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要我們學習運用這樣的表達方法。
師:好,在剛才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中,哪個問題與“瞭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這個主題更為密切?
生:是“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這個問題。
師:好,請大家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
生:生讀句子“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
師:咱們就先圍繞這個問題來研讀課文,我們在研讀的過程中,再逐一解決其他問題。可以嗎?
生:可以。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課文的哪些句段中體會到景色的奇麗,又是從哪些句段體現民族的奇特?你們可以圈點、標畫、批註,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有了感受之後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後把你的感受說出來。(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師:好,我們一起來交流,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麗,民族的奇特?”請你說,其他同學認真聽,可以補充、可以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
生:我從這句話感受到景色的奇麗“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在窗前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的景象,這叫我感受到那裡的花很多,顏色也特別鮮豔,非常美麗。
師:教師出示這段文字課件(紅字出示)。
師:就這句話,你是怎麼感受到了景色的奇麗?
生:我從“家家戶戶“這個詞讀懂的,德國的所有人他們都是把花擺放在窗外的,不是一家兩家把花擺放在窗前的。所以,我感受到這裡的景色又奇特,又美麗。
師:不錯,你能從一個詞語裡讀懂,很會學習,讀書就要這樣注意揣摩它的意思。能說說,你還從哪看出不是一家兩家這樣做的?
生:從“任何”這個詞看出那裡的每一條街都盛開著鮮花。不是隻有一條街有如此美的景象,而是所有街道上的家家戶戶都自主的把花讓別人看。走在那條街道都能看到這樣美麗的花。
師:你找的`很準,談得也很深刻,這樣美能不能給大家讀一讀?
生:讀句子“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
師:感情沒有讀出來,誰能再讀,讓我們感到花的多,花的美,景色的奇麗?
生:再讀。
師:好,他讀時什麼詞強調了呢?
生:是“任何”。
師:還應該強調什麼詞?
生:我覺得還應強調“家家戶戶”。
師:請同學們再聯絡著讀讀。
生:練讀。
師:請你來試試。
(生讀。)
師:這麼美的詞語請大家一起讀讀。
(課件打出紅色字:花團錦簇,奼紫嫣紅。)
生:齊讀詞語“花團錦簇,奼紫嫣紅”。
師:請大家想象一下,在你眼裡,“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是怎樣的景象?
生:就是花太多了,一簇連著一簇,都緊緊的簇擁在一起,顏色有各種各樣的,非常鮮豔,特別美麗。
生:這種景象一定是大家都特別嚮往的,花多得成團,各色鮮花怒放的美麗景象。
師:多美的景色,請大家都來讀讀美麗迷人的景色。
生:練讀。
師:就這一段,你還從什麼句子看出景色的奇麗?
生:我從這句話“許多窗子連線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看出景色的奇麗。
師:能否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從這句能讀出那裡的花非常奇麗,花多的眼睛都看不過來了。看得我眼花繚亂,我覺得那種境界太美了。我們很喜歡這種境界。
師:從哪個詞語看出花的多。
師:從“花的海洋”和“應接不暇”這兩個詞看出那裡全是花的世界,窗外全有花在點綴著。課件(紅字出示:花的海洋應接不暇)。
生:我給他補充,我從“山陰道”這個詞讀懂了人走在街道上,就彷彿在山上,兩邊高高的茂密的樹,路上被樹木擋著陽光而很陰涼。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有走進樹林才有這樣的意境呢!
師:這位同學在讀書時融入了自己的生活體驗。我們從哪裡看出來的,要從書上找到依據,具體的詞語或者是哪句話,這些都是比較好的讀書方法。請大家練著讀讀這奇麗的景色。
(學生練讀。)
師:你們想不想親眼目睹一下這奇麗的景色?
生:想。
師:好,下面我帶大家一起去看看,我請一名同學讀,大家一邊聽一邊看文字,一邊展開想象,透過這些語言文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一會請你描述一下。
師:學生配樂讀。
師: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生:我彷彿看到了家家戶戶的窗子上都盛開著含苞欲放、千姿百態的鮮花,在向我們招手,行人還不時的駐足觀賞。
生:我彷彿看到了德國人家家家戶戶的窗前鮮花怒放,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爭芳鬥豔,美極了。我感到走在街道成了一種美的享受。
師:想象得太豐富了,談出了你此時自己的真實感受。請接著說。你彷彿聽到了什麼?
生:我彷彿聽到了,花兒們竊竊私語,好像在說“我們要感謝我們的主人啊!”
生:我彷彿聞到了,花兒們散發出的陣陣清香。
師:看(出示課件),大家所描述的就是這樣的景色,人們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裡,聞著花香,聽著鳥語,望著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競相開放,奼紫嫣紅的鮮花,真是一種美的享受。請你們用朗讀把老師帶到這美麗的異國風光。你們想不想美美的讀一讀?
生:想。
師:誰能自己給大家讀一讀,讀書太重要了,一個語文素養高的人,必定是朗讀水平高的人。
生:一名學生讀。
師:讓我們一起美美的讀一讀。
生:學生齊讀第三自然段奇麗景色的句子。
師:此時你走在這樣的街道上,你的心情會怎樣?
生:我的心情非常高興。
生:我的心情很愉悅,神清氣爽。
生:我的心情比較舒暢。
師:帶上我們此時的感受,再來讀這段話,相信你會讀得更好。
生:大家自由讀這一段奇麗景色的句子。
師:多麼美的異國風光,你能背下來嗎?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一背。誰背下來就可以向老師舉手示意。
生:學生背誦。
師:剛才我們感受到了景色的奇麗,你從哪體會到了這個民族的奇特?讓我們接著交流。
生:我從第二自然段:“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把花都栽種在外面,不像我們中國人把花養在屋子裡。“這讓我感受到民族非常奇特。當時的作者很吃驚,很不理解。
師:聽到了沒有,他用了一個非常恰當的詞語,很“不理解”。他們民族的奇特讓我們也很“不理解”。他們把話樣在窗子外面,是不是不喜歡花呢?
生:不是,他們很喜歡花,家家戶戶都在養花,。而且把最美的花放在窗外,讓別人去觀賞。他們處處為別人著想。
師:養花給別人看,是不是意味著自己不喜歡花呢?
生:不是。
師:不是,從哪看出來呢?
生:因為“愛花的民族很多,德國在其中佔重要的地位。”
師:噢,原來他們也喜歡花,養花也是很美妙的事情,我們中國人養花與德國人養花有什麼不同?
生:我們城市的居民把花養在屋子裡。
師:誰家養花舉手。
(大多數都舉手。)
師:我們養花的目的是什麼?
生:我家養花的目的是為了美化環境。
生:我家養花的目的是為了淨化空氣。
生:我家養花的目的是為了給家人帶來美的享受。
師:我們養花是為了自己看,那季先生初到德國,看到德國人這樣的養花,花朝外開,把最美的花讓別人看,心裡很吃驚就不難理解了。就讓我們把這種感受透過朗讀表達出來,讀出吃驚和不理解。
生:自由練習朗讀。
師:自己養花卻讓別人看,你說奇特嗎?
生:奇特。
師:還從哪看出這個民族的奇特?
生:我從“只能看到花的脊樑”裡讀明白了,他們把最美的花讓別人看,而自己看花的脊樑,感覺到這個民族的奇特。
生:從“多次”“曾問過”這兩個詞,也能看出作者當時很吃驚,不理解,也能感受到這個民族的奇特。
師:具體地說說理由。
生:“多次“說明不是一次。他曾經問過女房東,她卻莞爾一笑,我從這裡也能看出他們很自豪的。
師:他們認為這都很正常,而作者多次對他們養花之真切感到吃驚,請大家接著往下讀。
學生接著讀第二自然段。
師:他們這樣做我們也很不理解,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生:因為他們很高尚、無私,為別人著想,把最美的花讓給別人看。
師:你從文中哪裡看出他們為別人著想。
生:我從第三自然段的“每一家都是這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到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這幾句話看出的。
師:德國人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境界,給當時留學的季先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請把你(指課始提到這個問題的同學)剛才提的問題再重複一遍。
生:為什麼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師:你先說說對“耐人尋味”的意思是什麼?
生:值得人深思。
師:為什麼說這種境界讓人“耐人尋味”呢?
生:他們把花給別人看,這種為別人著想的精神境界耐人尋味。
師:這是他的理解,接著讀。
生:他們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高尚的、無私的精神境界讓我們耐人尋味。
師:能結合上下文,談談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嗎?
生:我從第二自然段作者曾問過女房東,這樣養花是為了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德國人養花的與眾不同。再聯絡下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這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這就叫會讀書。談得多深刻啊!我們理解了這個問題,明白了每個人要先為別人奉獻,在為別人奉獻的同時,也能得到很多,這卻實耐人尋味呀!相信大家再來讀,會讀得更好,更“耐人尋味”了。
(出示這段文字課件。)
生:齊讀句子。
師:現在你明白為什麼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生:因為德國人們把美麗奉獻給別人,在奉獻的同時,他們也能得到別人賦予自己的最美的東西。失去了自己的利益,把最美的總是留給大家。
師:當我們再次讀這段話的時候,你會帶著怎樣的心情來讀?
生:我會帶著讚美的心情來讀。
生:我會帶著敬佩之情來讀。
生:我會帶著欣賞的心情來讀。
師:請大家自由的讀這句話。
生:讀。
師:你們之所以感受這樣深刻,是因為眾多的德國人無私的境界,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他們的這種境界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境界,使我們見識到了這樣奇特的民族,請大家讀。
課件出示的: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在德國我們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聞到花綻放的清香,所以讓我們感受到他們“人人為我”的境界。奇麗的花,奇特的民族,深深的打動了季先生,所以他說:大家齊讀這句話。
生: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
師:街道上的這種美是誰讓你們享受到的?
生:德國的居民們。
生:德國這個民族讓我們享受到的。
師:你們之所以感受這樣深刻,是因為眾多的德國人無私的境界,深深的打動了我們,他們的這種境界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境界,使我們見視到了這樣奇特的民族,請大家讀。
生讀第二自然段。
師: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境界,也才有了這樣奇麗的景色。
生讀第三自然段寫景的部分。
師:我為人人,家家戶戶都在養花。
生再讀第二自然段。
師:人人為我,大家共同建立了這樣如畫的景象。
生再讀第三自然段寫景的部分。
師:這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這樣的奇麗的景色,會長久保持嗎?
生:會的。
師:那我們再看看,當季先生再次踏上這塊土地時,又有了怎樣的感受。剛才誰從這裡提出了什麼問題。
(學生舉手。)
師:請你重複一遍。
生:我提的問題是“變化是有的,美麗為什麼沒有改變,美麗到底指什麼?”
師:現在你能解決了嗎?
生:我從2自然段“家家戶戶都在養花”、3自然段“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還有4自然段“又是家家戶戶的視窗上”讀懂了“美麗”指的是德國那奇麗的花。
生:“美麗”指的是那裡的環境很美。
師:你還怎樣理解這個美麗,“美麗”還指什麼?
生:“美麗”還指德國人的心靈很美。
生:“美麗”還指他們那種無私境界的美,這種奇特的美。
師:談得好,在美麗的花背後,卻隱藏著這麼多美麗的東西,難怪作者說,請大家一起來讀這句話。
生齊讀“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並沒有改變。”
師:剛才誰在這一段裡提出有關“夢”的疑問,現在你怎樣理解這個問題?
生:這夢表達了作者當時在德國留學時,企盼我們的祖國也能有這樣美的境界。
生:這夢寄託著季先生,想讓我們中國人,也擁有這種自覺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
生:他想盡早學習德國的優秀民族文化,早日回到自己的祖國,讓自己的祖國也這樣和諧。
師: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夢?需要同學們讀季先生的作品,瞭解他的心境。(教師出示作者照片)這就是作者留學德國的城市哥廷根,這個城市因一座大學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學。這所大學已經孕育了 32位諾貝爾獎的得主。早在1935年,我們中國也有兩位有志青年,帶著祖國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學於哥廷根大學。其中一位就是我們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當時他才 25歲,滿懷雄心壯志在哥廷根大學留學十載,1945年才回歸祖國。1980年,35年後,當他再次踏上第二故鄉,感慨萬千。後來寫下了今天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課下,同學們讀他的《季羨林先生》、《季羨林文集》就會對這句話有更深的瞭解。
師:每學一篇課文,我們都要領悟比較突出的表達方法。這篇課文描寫奇麗景象的句子,寫的既具體又生動,讓我們體驗到了語言描寫帶來的美,大家已經背下來了,請試著默寫,不會的也可以抄寫。
生:默寫或抄寫。
師: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