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複習提綱
一、百家爭鳴
1、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
學派 代表
人物思想主張備註影響
孔子⑴提出“仁”與“禮”的學說;
⑵政治思想:主張“德治”(含民本思想);
⑶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敬而遠之;
⑷教育上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孔子開創了儒家學派
孟子⑴“仁政”學說;
⑵君輕民貴。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學說
荀子 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義);
⑵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把握“禮”。荀子廣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華,豐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內容。
老子哲學思想:
⑴“道”是世界的根本;
⑵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轉化的規律(樸素辯證法)。
政治主張:
“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莊子“齊物”、“逍遙”。
法家韓非⑴“法”、“術”、“勢”結合;
⑵加強君主集權;
⑶主張變法。
墨家 墨子“兼愛”,“非攻”。
2、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⑴“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⑵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基礎。
二、儒學的興起(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思想:董仲舒將法家思想(大一統思想)糅合進儒家,形成新儒學。
2、成為正統思想:
1)漢武帝時期,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
2)根本原因:改造後的儒家思想適應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
三、宋明理學
1、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儒學面臨危機。
2、思想:三教合一(儒學+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程朱理學:(北宋)二程(程顥、程頤) (南宋)朱熹
3、相關人物 創立者 集大成者
陸王心學: (南宋)陸九淵 (明)王守仁(明)
宋明時期理學的出現與走向成熟,體現了儒學的新發展。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
1、“異端”李贄:⑴批判程朱理學;⑵不能以“聖人”之言作為判別是非的標準。
2、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⑴政治上:批判君主專制,提出限制君權的主張;⑵經濟上:反對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⑶學術上:“經世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