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複習學案
水平測試要求:
1、瞭解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諸家的代表人物
2、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觀點
3、瞭解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太學
4、瞭解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與基本主張
5、理解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張
考點1、課標指引: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瞭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
概念:“百家”泛指數量多;“爭鳴”指爭論和辯難,“百家爭鳴”是 指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
社會背景(原因):社會大變革是根本原因
1、經濟根源:鐵犁牛耕的推廣,生產力的發展,井田制崩潰,出現了多種經濟基礎並存 的局面;封建經濟的迅速發展,為學術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
2、政治狀況: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奴隸制度進一步崩潰,封建制度逐步形成,歷史經歷著劃時代的變化;各種力量爭論較量,對社會變革的現實發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時弊的各種方案,就必然會出現觀點各異的現象;新的統治階級還未形成絕對權威,人們的思想不受任何規則限制,儘可以暢所欲言。
3、階級基礎:階級結構、階級關係十分複雜,代表不同階級立場的思想家(士)層出不窮,對當時社會變革,發表不同見解,並形成來不同派別,出現了“諸子百家”。
4、社會環境:在諸侯割據稱雄的時期,統治階級不可能推行文化專制主義,相反,各諸侯國競相招攬人才,禮賢下士成為社會風尚,使各學派都有了發展機會。
5、思想文化:從“學在官府”到“學在民間”。私學的興起,造成了一大批知識淵博和閱歷豐富知識分子,同時也為學術繁榮提供了輿論陣地。在社會上,一批以傳播文化,發展學術為宗旨的社會力量被稱為“諸子百家”。
6、不同派別的代表人物競相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批評別人,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總之,百家爭鳴是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階級關係劇烈變化,奴隸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歷史條件下出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
考點2、瞭解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諸家的'代表人物
主要學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
學派代表主要思想
墨家墨子 “兼愛”“非攻”“尚賢”節儉
道家老子 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無為而治
莊子 繼承老子的學說,
法家韓非子 歷史向前發展、政治改革、主張法治、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考點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觀點:
1、背景: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圍中產生,並在吸收各家之長的過程中發展成長起來。
主要觀點:
孔子——仁與禮、為政以德、有教無類
孟子——仁政、“民貴君輕”、性本善
荀子——仁義、以德服人、性惡論、天行有常。
探究學習
1、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各種思想流派紛呈。有學者對各種思想主流進行整理,將它們分別描述為:“全面歸服自然的隱士派”、“專制君主的參謀集團”、“勞苦大眾的行動幫會”、“擁有無限同情心與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學派”,請按順序指出它們分別代表哪一流派(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