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教案
第一單元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教案
第二課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一、教材分析
本專題主要講述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與發展演變的脈絡。這一過程共分為四個歷史階段,各有時代特色。本課為第二個歷史階段,漢武帝時代形成儒術獨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滅學之禍”的儒學,經過西漢儒學大師董仲舒的系統改造,形成適應大一統時代需要的新儒學。
董仲舒“倡導儒學”的建議被漢武帝採納,儒術取得獨尊地位;太學的建立,標誌著儒學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漢武帝時代起,儒學思想逐漸被確立為我國封建社會長達二千年的正統思想;隋唐開始的科舉制,使儒學思想全面影響了中國社會政治和文化生活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漢代儒學興起的相關內容,分析其對中國文化發展所造成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根據教科書與教師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關知識,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並學會用獨立思考與同他人合作學習和交流相結合的方法,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教師要予以適當的指導與及時而準確的評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對本課的學習,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以及發展路程的認識,弘揚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自豪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透過對歷史現象的恰當評價,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儒學在漢代的興起及其發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難點:對“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太學興起及科舉制度的產生與發展幾個問題形成客觀的評價。
四、教學建議:
可採用以下方式匯入:漢武帝時代,是中國古代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徵是秦代“焚書坑儒”後大受限制的儒學思想,逐漸成為正統思想。結合相關知識思考:漢武帝時代儒學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五、教學方法
1.學案導學:見後面的學案。
2.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問題匯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填寫預習學案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後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瞭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匯入、學案展示。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一.從“無為”到“有為”講兩個問題:
1、漢初“無為”的時代背景、目的、措施及評價。
2、從“無為”到“有為”的原因和目的。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要講述儒學獲得獨尊地位的原因及評價
1、原因
講授時,讓學生結合課本知識和“學習思考”,回答這兩個問題:漢武帝時代儒學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1)漢武帝時代中國政治“大一統”局面得到鞏固。
(2)儒學大師董仲舒對儒學進行改造,為儒學獲得獨尊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
(3)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獻策,從而完成了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的文化體制和文化政策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