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課後反思 (彙編7篇)
《周長》課後反思 1
本節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學得紮實,靈活,有成就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探究和實踐能力,自認為教學過程中有以下幾個方面較為成功:
1、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我認為營造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已不再只是一種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而應成為一種教學的目標去追求並努力實現,力求達到“情意共鳴溝通,資訊反饋暢通,思維活躍流暢,創新精神湧動”的最佳境界。
在課堂教學中,把尊重學生人格放在第一位,理解學生“天真”的思維,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幫助學生補充他人不完整的敘述,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問難,發表意見。
改變了以教師為出發點的教師個體與學生個體或群體的交往關係,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多邊互動的主體結構。
2、創設學生自主探索的舞臺
整節課,我並沒有把哪一部分的知識直接告訴給學生,而是透過學生觀察,討論交流,質疑,釋疑反覆驗證的方法學習新知,還給學生的自主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教學過程中採取了明確目標激勵、情感激勵
巧用匯入激勵,教學媒體激勵,評價成功激勵,多樣練習激勵等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過程的積極性,取得了樂中求學,學中求樂,和諧發展的良好效果。
4、教材是教師實施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載體,是學生學習知識、進行思維活動、發展探索能力的重要依據
我們說教材是死的,但教學卻是活的。我努力做到把握教材、源於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從學生實際出發,靈活運用教材,巧設教學過程,真正做到了用活教材,將教材內容分解成若干小問題,使原教材中的“死”知識變成了課堂教學中的“活”問題。不足的是,在個別環節的處理上還欠細緻,前後時間安排上還可更好一些。
《周長》課後反思 2
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進入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的、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興趣高漲,進行了充分的活動,並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感悟到了周長的實際含義。教學過程比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
以小螞蟻的引領為主線,小螞蟻從“客人”到“同學”,最後到“小螞蟻考一考我們”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小螞蟻――這個使學生平視的形象融合在整個課堂中,從象小螞蟻一樣描邊線,到小螞蟻提出的問題,讓學生關注自己、關注他人――小螞蟻。以周長的認識為暗線,實現過程性和知識目標――經歷周長的認識過程,理解周長的含義。兩條線相互交融,共同著力於學生的發展。
《周長》課後反思 3
學生在學習過程,透過自己動手,用手摸物體的邊線一週,用筆描樹葉和圖形的輪廓,測量周長等親身體驗周長的意義與測量方法,學生學習興趣高漲,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具體的事例聯絡起來,在親身體驗和經歷中真切的感受周長。同時,在體驗之後動腦提煉周長的含義:選擇一個圖形,比較快地測量出它的周長;測量老師的腰圍時,先讓學生估測老師的腰圍,然後選用合適的工具實際去測量,藉此來估計自己的腰圍。透過這個環節,學生在初步體驗的基礎上上,拓寬對周長意義的理解,實現了對周長的深入建構。
課堂上,生動有趣的探索內容,可以給予學生愉悅的人文體驗;開放寬鬆的課堂環境,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處的鼓舞激勵,可以給予學生強烈的人文尊嚴;各抒己見的思想交鋒,可以培養學生民主的人文作風;標準嚴密的知識表達,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人文精神;課堂生活的親生經歷,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人文道德。 “你還想知道哪些關於圓的知識呢?”“究竟什麼是圓的周長呢?誰能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請你大膽猜想,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呢?”“究竟圓周長與直徑存在著怎樣的關係呢?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要求圓周長,只要知道什麼就可以了?請舉例證明你的想法。”都是探索過程中人文交融的真實體現。
《周長》課後反思 4
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這節課,並不是孤立的計算,它包括對形體的認識;空間觀念的形成;對概念的理解和學生運算能力的體現。由於傳統的教學過於強調預設和封閉,從而使教學變得機械、單調、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抹殺了學生的創造才能。老師把公式告訴學生,或者透過簡單的推理得出計算公式,都不是好的教學方法。死記公式非常不利於學生學習,而且當學的知識多了以後,很容易把公式記混,亂用。
長方形的周長這節課,看似學習周長的計算,實質對周長概念的學習、理解更為重要,同時我認為在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中也不應強調公式。我是這樣做的:首先,和學生一起學習周長的概念,使學生明確所謂的周長就是圍成這個圖形的所有線段的總長。其次,讓學生動手操作,如:指出某個長方形的周長;量出你的數學書的周長等,在操作中加深對概念的認識理解。最後,當學生明確了周長的概念後,很自然就能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了。學生的演算法可能有很多種,如:一個長方形,長7釐米,寬5釐米。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學生的演算法有如下幾種:
(1)6+4+6+4=20(釐米),
(2)6×2+4×2=20(釐米),
(3)(6+4)×2=20(釐米)。
學生透過自己的研究得出長方形周長計算的三種方法:
(1)長方形的周長=長+寬+長+寬,
(2)長方形的周長=長×2+寬×2,
(3)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這時再引導學生分析,哪種方法更簡便一些,這裡並沒有強調必須用哪種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我力求透過開放的問題設計,讓問題情境生活化,解題策略靈活化,問題答案多樣化,促進學生的思維和數學素養在開放的練習中得以發展。充分享受著學習的歡樂,同時減少了死記硬背的煩惱。
《周長》課後反思 5
圓這部分內容我覺得是小學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習圓柱和圓錐的體積的一個基礎。尤其是圓的周長和圓的面積的區分。所以在學習圓的周長的時候,我用的時間比較多,在教學圓的周長的公式推導的時候,我讓學生帶了硬幣、光碟、圓片、圓形的瓶蓋以及其它圓形的物體,便於研究圓的周長。還讓學生帶了線、直尺等研究工具。讓學生親自感受了周長的測量過程,
一是體會滾動法測量圓的周長,一是繩測法測量圓的周長,這樣圓的周長的問題解決了。透過操作學生體會圓的周長,這樣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就知道題意是有關周長的問題了。還有一個難點是直徑的測量,圓片的直徑測量比較好測量,但是圓形物體的直徑的測量對一些同學來說,應該還是有難點的。所以我提問直徑的測量方法,也是為了計算周長和直徑的比值,為了計算的相對比較準確做準備。這樣周長和直徑的比值總是3多一些,如我預想的一樣,學生測的相對比準確,3多一些的答案比價多,幾乎沒有出現2多一點或4多的。
同時,也給孩子一種研究的精神,細心準確是實驗的最根本的要素。進一步引入圓周率的概念。很輕鬆地推匯出圓的面積公式。這樣學生很輕鬆地突破了難點,圓周率其實和圓的大小沒有關係,它是一個固定的數。因為我們在測量的時候用的是大小不同的圓或圓形物體推匯出來的。並且和很輕鬆地理解圓的.周長的具體含義,以及透過滾動法和繩測法理解了圓的周長的應用,一舉兩得。圓的周長公式也會掌握的比較牢固。
《周長》課後反思 6
1、數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絡
本課的素材來源於生活,從學生熟知的身邊圓形物體入手,讓學生指出看到的圓形並摸一摸圓的周長指的是哪裡。較好的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2、讓學生大膽實踐,重視了學生的測量方法的培養。
聽不如看,看不如做。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動手做數學也是這個道理。於是我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想出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選擇測量圓的周長的辦法,在圓的周長測量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採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培養學生測量技能和思維的靈活性。
3、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協調能力。
在測量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長度及計算不同的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都有什麼特點時,學生產生了需要合作的需要,在合作探索的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體驗了發現數學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索實踐及合作能力。
《周長》課後反思 7
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數學想象,以激起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和積極的思維,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如“∠”有沒有周長?這一問題的設計,鼓勵孩子進行大膽猜測。有的孩子說有,而有的孩子說沒有,這一矛盾的激化,孩子們很自然地投入到研究中。在老師的指導下,應用所學知識,透過猜測、思考、討論、表達等數學活動,主動探索出“角”沒有周長,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從而進一步認識周長。
反思至此,我最大的感觸是:優點與遺憾是每一堂課必經的兩道風景。我這節課的遺憾是:在每一次活動進行總結時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時,要多給學生機會說說。在測量腰圍時,有的學生隔著很厚的衣服從外面測量腰圍,出現了很不準確的估算結果,教師指導不到位。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冷靜珍視每一堂課,化遺憾為經驗,我們的課堂不就達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