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讀後感

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讀後感1

近期我一直在讀《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這本書,讀後感觸頗深:要做,就該做一個快樂明哲的班主任。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概括本書的內容,那就是:主張班主任實現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轉軌,從只會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轉變到逐漸更多采用“幫”的方法上來。管孩子就是用各種規則和批評、懲罰手段迫使孩子就範,哄孩子就是用表揚、賞識等手段誘使學生走成人設定的道路,這兩種辦法都強調從成人的主觀願望出發的外部干預。幫孩子則不然,它是先搞清孩子的特點,從他的現實出發,幫他實現自我。

管孩子時,教師是指揮者;哄孩子時,教師是鼓動者;幫孩子時,教師是研究者。管孩子時,教師希望孩子害怕,恐懼是動力;哄孩子時,教師希望孩子欣喜,興奮是動力——兩者都主要訴諸感情,比較情緒化。幫孩子則不然。幫孩子時,教師希望孩子冷靜、清醒,動力是智慧。幫孩子是一種平靜的、理性的交流,當然“幫”也需要“管”和“哄”兩種方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書中引用了兩個故事,一個是美國商人去亞洲某部落訂購草墊,定得多反而提價,因為單一的重複動作將使人很厭煩;第二個故事是一個工作了十五年的人從沒被提升,而剛進公司一年的小夥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並沒有十六年的經驗,您只有一年的經驗,只不過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這段話發人深省,如果我們年復一年地走老路,總是一遍又一遍地複製自我,那收穫的多半就是疲憊和焦慮,永遠做不成快樂明哲的班主任。快樂的前提是明哲。想起去年自己剛做老師,當時我只是一個初出茅廬、年輕力盛的“孩子王”,跟著有經驗的老師學本領、學技巧。

而如今一年過去了,我覺得班主任要擅用個人的魅力和威信,讓學生真正欽佩,並在工作中不斷自我反思,切實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專業技能。

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讀後感2

這本書的寫作宗旨是:儘量減少行政思維和行政語言,減少空話,大話、套話、廢話,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為一個教育專業,進行學術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規律,構建其體系,尋找其方法,從而使更多的班主任從“知之”走向”好之“和”樂之“。下面談談我的讀後感悟。

1.以研究型思維看待發生的問題

2.學會分類,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原因

3.醫生給病人看病前 ,先問病因,我們老師在處理學生問題之前,一定要調查原因

4.以學生的現實為工作的起點,而不是以自己的目標和要求為起點

5.班主任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不同,工作的方式就是不同的,做好班主任應同時具備以下角色意識:教育型管理者、學習指導者、學生的平等對話者、學習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導者。不可以拿一種角色的身份去處理本該另一種角色處理的問題。比如,教育的問題就不應該用管理的方法去處理。

6.細化班級任務,學生能做的,班主任堅決不做

7.把得罪人、難做的事,班主任自己拿來做,比如:紀律問題、問題學生的教育問題等

8.讓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對班級有貢獻的人

9.班主任工作有自己的邊界,邊界外的事不做或少做

10.考試要為育人服務

11.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性,自主策劃班級管理和學生教育

12.先穩面,再抓點

13.想想自己管理中有多少教育的因素

14.教育學生要服從真理,而不是怕某個人

15.看一個班主任的真正水平,往往要看他如何對待“非評價”一類的問題

16.管理是為教育服務的,而不是相反

17.當你手裡只有一把錘子,那你看什麼都像釘子

18.教育的本質是人與人相互作用和交流資訊

19.對話的結果是整合,是求同存異

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讀後感3

作為一個教師,習慣於高高在上,教訓學生。這也是教師的一大弊病。教師強化了自己作為教育者的身份,完全淡化了自己作為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從而導致了教師整體素質並不是很高。

王曉春在他的《尋找素質教育的感覺》中曾經說道:“我不得不遺憾地說,有些老師沒有養成反思的習慣,卻養成了不反思的習慣。他們練就了一身硬功夫,無論遇到什麼事,絕不想自己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你介紹外國的經驗,他就說:‘人家是外國,咱們是中國。’他就不想,既然同屬人類,為什麼不能互相學習;你說有些優秀教師的經驗,他就說:‘人家老師和學生的素質高,我比得了嗎?’你局一個教師失誤的例子,他聽了反感,你知出他自己的失誤,押回千方百計給自己找理由。總之,他老有理,戰無不勝。”像這樣的情況,我們身邊也有,出現這種情況,多數與自己的思想有很大關係,他們絲毫不想改變自己,卻總想要求別人、改變別人。這種教師,真的是有些封閉和僵化,幾乎失去了學習的能力。可有趣的是,他們總說自己並不保守。

我們都知道“活到老,學到老。”人應該做一個不斷學習者,才能順應不斷髮展的社會,才能適應新時期的教育形式。否則,教師“厭學”,還怎麼批評學生“厭學”?我覺得,出現這種情況,多數與教學方法不當有關,一個習慣於填鴨式教學的老師,他自己一定習慣死記硬背,一定習慣於讓學生做簡單重複的無效記憶。靠加大作業量來保證教學成績。這樣的教學方法,難怪學生不喜歡,難怪學生厭學。相反,如果老師,善於學習、善於發現、善於總結,積極探索課堂教學中省時高效的方法,學生又怎會討厭自己的課呢?又怎麼會厭學呢?

所以我覺得教師作為一個學習者是理所應當的,而且是一個能引導學生的學習者,讓自己終身學習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在學習中還要善於反思,在反思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在教學實際中有意識地改變自己,這樣,才不愧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光榮稱號。

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讀後感4

幾乎可以說從一翻開序言就已經被作者真誠客觀的分析深深吸引,裡面談到很多教師或者班主任已然麻木的問題,並且很誠懇地一針見血,把問題的根源拔出來放在你面前,讓你不得不承認自己在反駁背後的真實想法實際上就是作者的觀點,只不過自己沒有來得及細想就被其他同事的態度即所謂的經驗快速地同化,年紀輕輕已經變得麻木。它把班主任當作一個區別於其他職業的專業化更強、也更需要學習和提高的職業,很多觀點都是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我們的工作有時候很難做、很不願意做……

這是一本對所有班主任都有實際意義的好書,沒有高高再上的說教,空洞的理論。更多的是實際的教育案例,加上作者理性的分析。 他講出了很多我迷惑和未知的看法,看得我有點坐不住了。 說到教師作為“學習者”角色,他說“教師這種職業對人最大的害處之一,是使他習慣於教訓別人而不是提高自己,不斷強化‘教育者’的身份而淡化‘學習者’的身份,最後使‘活到老,學到老’淪為一句虛偽的謙辭。” 說到班主任影響學生的手段----“說服”,他提醒“許多班主任對說服期望值過高,看不到說服的侷限性,他們竟然以為:我一‘說’,你就應該‘服’,既然我說得對,你為什麼不聽?不聽就生氣。”他還說“從某種意義上說,並不是名言教育了我們,而是我們選擇了名言。” 說到教師的愛心,他認為“關鍵不是教師有沒有‘真心’,而是有沒有教育智慧。”我反思自己對待學生,清楚自己的科學性不夠,也就是教育智慧還是不足啊! 說到教師工作的邊界,他批駁“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論調,因為“教師工作是有邊界的”、“教師是學生一生的指導者,但不是學生一生的承包者”。所以,老師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也不要太把自己不當回事……

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讀後感5

不知不覺我已經做班主任半年了,要說成就也是有的,但更多的感受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累,班級的管理使我經常覺得不知所措,經常要處理許多很瑣碎的事,連教育局裡組織的教研活動或是聽半天的課,心裡都栓著一根弦,生怕我不在的時間裡班裡的搗蛋學生又生出什麼事端。班級秩序要管,班級學生之間要培養集體榮譽感,上課紀律出現問題要處理,所有的事情使我感覺到當一名好的班主任真難,當一名好的班主任更是難上加難。

儘管自己付出的心血較多,但是半年的努力並沒有得到我所期待的結果。我帶的班級成績最差,班級紀律也是這幾個班級裡最亂的,讓我覺得很無能為力。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許多的煩惱是自己不夠專業所導致的。《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在某些管理和教育方面給了我思考和借鑑。以下是我的感想以及對以後的工作的一些啟示。

有一句話長期在教育界及社會中流傳著,那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自我從做班主任起,我就經常用這句話用來鞭策自己。但是當我讀了王曉春老師對這句話的`理解後,我對這句話才有了全新的認識。王老師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誇大了學校和老師的作用,遺傳和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教師的工作是有邊界的,教師是學生一生的指導者,但不是學生一生的承擔者。而班主任不過是他的很多幫助者中的一個而已。

這本書裡,王曉春老師告訴我們,為什麼用我們的愛去教育孩子、感化孩子,可這些孩子仍然我行我素,沒有辦法轉化他們,就是因為愛和教育並不是萬能藥。現在的社會,把老師對學生的教育作用過分誇大了,認為教師只要有愛就可以教好學生,其實不然。很多的時候,我們需要以一種研究者的身份去研究學生,研究他為什麼不愛做作業,研究他為什麼上課注意力總不能集中,研究他為什麼總與其他學生髮生矛盾甚至打架,只有找出問題的根本,才能對症下藥,才能讓學生真正有所進步。新形勢下班主任的角色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班主任不在是班級內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與專制者,班主任應是教育型的管理者,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是學生的平等對話者,是學習者、心理工作者,還應該是家庭教育指導者。

透過閱讀《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結合我半年來當班主任所面臨的種種問題,我發現要想做一名好的班主任,首先是思想上轉變。以往我總是覺得在校時間不夠,班主任的工作耽誤了我很多備課的時間。這首先就是一個態度上的問題。王春曉老師在書中講到,不要把班主任工作當做一個苦差使,不要認為它會限制自己專業發展。從事班主任工作,能讓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完整、更加豐富,能從另外一個角度來促進專業成長,對學生的深入理解,引導班風的方法等等。透過讀這段時間的閱讀,我好像沒那麼討厭做班主任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心中稍有些底了吧。確信,只有品嚐到班主任的酸甜苦辣,才是一名教師。

其次是要科學地去做班主任。我們經常採取的教育方式表揚和懲罰,現在的教育理念似乎都在宣揚表揚的好處。但是表揚不能盲目,要發自內心地看到學生的優點。我常常想表揚班裡一些特別調皮的讓我頭疼“問題生”,卻一直苦惱沒有找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有事會突然表揚一下某個學生,這樣其實學生也很排斥,認為老師不真誠,其他學生看到我表揚他後也會很不服氣,憑什麼他沒有做任何事情沒有任何進步卻得到了表揚,久而久之我的表揚在班級內缺乏威信與認同。所以表揚和改變一個學生的行為,得多用心觀察,時時刻刻關注到那個孩子的表現,下意識地去看看他是不是有所進步,即使他只是安靜地坐在那裡。有目的地觀察一個學生,不要被突發的事情牽著走,要感覺學生都在你的掌握之中,這才是一個專業的管理者。

如前所述,我所帶的班級紀律最亂,學生集體榮譽感不強,說白了就是班風差,班主任管理不到位。因此,我著力閱讀了第五章----班風建設和第六章---班級日常管理這兩個章節。首先,何為班風,班風使一個班級以價值觀位核心的、有特色的氛圍、行為方式、習慣等。在班風建設中最重要的是輿論方向,一個好的班級應該以好學位榮,以厭學為恥。在現在的社會轉型期,價值觀趨於多元化,教師不可太古板,但是大的方向還是要把握住。在這方面我顯然是做的不足的。記得有一次學生當著我的面抽菸,我在制止後不管用便不再想辦法了,這種現象被學校內幾個初三的“問題學生”看到了,結果跑到校領導那裡說“學生當老師的面抽菸,老師都不敢”,甚至到了我所在的班級內向我的學生宣揚此時。此事我才發覺,即使是學校裡最不好的學生也是有是非觀念的,而且我這種不作為的方法也會給整個班級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學生們會認為他們做錯錯事老師不管,以後會更肆無忌憚,無所不為。索性學校德育處出面解決了這件事,沒有造成特別嚴重的後果。可見一個班的班風和班主任是有密切關係的。然後是紀律和學習氛圍。學習氛圍是班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學校不學習,學校就是去了存在的意義。我校一名老教師也跟我傳授,沒有衛生就沒有紀律,沒有紀律就沒有成績,可見,紀律對於一個班班級建設的重要性。王曉春老師還在書中講到,好的班風是靠老師引導的。在引導班風時,班主任只解決班風的主流,不能期望全班“眾口一詞,萬眾一心”。在班級裡,只要掌握住主流,即使是有一些不和諧的學生及其言論,學生群體內就會自行處理掉。

班主任的個性和行為習慣有可能對班風也產生相當的影響。透過閱讀此書,我發現以往我在處理問題時不夠堅定,底氣不足,學生抓住我的特點後就肆意妄為。王曉春老師認為,一個老師必須有堅定的底線,要讓學生們知道平時小錯誤可以犯,但不能觸犯到老師的底線,否則班主任會和他沒完沒了。需要指出的在班風建設方面,引導不是萬能的,只是培育班風的一種手段。

讀完這本書後,我認真思索了我的班主任工作該如何給自己定位呢?俗話說的好“澆花要澆根,育人要育心”。我是一個班級管理者,我希望我的管理中有更多的教育元素,我的管理是為教育服務的,是為學生的成長、學生的學習服務的,為了更好地達到這個目標,我必須加強學習、勤于思考,把每一天的班主任工作,把與學生、家長的每一次對話與交流,班級組織的每一次活動作為學習和提高的機會,在此過程中用心享受其中的樂趣。

今後要做好班主任,應該同時具備以下幾種角色意識:教育型的管理者,學習指導者,學生的平等對話者,學習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導者。做學習指導者,學生的平等對話者,學習者,我平時就有這樣的角色意識,可是“教育型的管理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導者”我以前沒有這樣的意識,從現在起,要從閱讀、實踐中自我教育,做好教育型的管理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導者。

在以後工作中,還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尊重學生,少而必要的批評永遠不能缺少,但把它減到最少是我的任務。具體可以採用記錄對學生的批評事件,分析其中有幾個可以轉換為提醒、分析、理解、表揚等方式,懲罰手段也可以一一寫在紙上,加以分類然後進行評估,這樣一來工作的實效性可以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