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角的度量》評課稿

《角的度量》評課稿範文

徐老師執教《角的度量》一課,總體來說比較完整,對於第一次上數學公開課的徐老師來說,已經非常不容易了。能把握教學重點,控制好教學環節,組織好學生課堂活動與交流,教學語言乾淨利落,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能做到如此不錯矣。但教學當中自然有優點與不足,下面本人就本節課部分環節談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與建議。

1、認識量角器時,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教師手中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麼發現”這種探究的方法。

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比較拘緊,參與面不廣。儘管課堂中學生的回答也有精彩的,如:“我發現量角器上的有數,這些數的排列有規律,一個從左往右,一個從右往左”等等,但整個環節比較零亂,如果能讓學生自主觀察自己的量角器,然後小組進行討論再彙報,這樣學生說起來也比較有自信,比較完整,教師適時地進行補充,就能把所有的資訊反饋出來,也較為系統。

2、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時,徐老師又分以下幾個層次來學習的:

(1)在量角器上找出1°角,並說出為什麼?

(2)在量角器上找出幾個角的度數(2°、10°等)

(3)讀一個媒體上標數的角(50°)。再找出一個跟它一樣大的角。

此題是因為讀角時學生容易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學生透過這兩個角的認讀,深有體會地說:讀角時要注意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因為讀角時雖然都是50°,但一個是看外圈,一個是看內圈的。第三個層次是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所以相當重要。但在第三個小環節上,教師沒有加強內圈外圈的辯別,導至後面量角的教學環節出現不紮實的狀況。因為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麼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於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麼情況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儘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於對形象的記憶。儘管也有教師的示範,但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太抽象。

3、別小看學生的力量。

在測量中,應該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會了的學生指導不會的學生幫我承擔了一部分任務。教師的親自指導和學生的指導都比教師反覆將方法效果好的多,所以我認為教學時應給出更多的實踐時間。

4、讓數學與生活相聯絡,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學習應該是孩子自己的生活實踐活動,數學教學應該與孩子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來。為此,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取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置身於現實的問題情境之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學,運用數學知識能較好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因此,我覺得在本課中是否可再充實一些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絡的量角問題。

5、先估後量,突破難點。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直角的認識,徐老師在度量角的度數前把直角等於90度作為參照物,讓學生先估計一下給定的角有多少度,再動手測量。這樣的做法很好,可以更好的突破內、外刻度的難點,減少錯誤。

6、首尾呼應,結構完整。

課始的比角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學生一定的問題和懸念,若在學完本課內容之後再回顧一下比角的準確方法,首尾相呼應,不僅顯得結構完整,更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今天所學的角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