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各種各樣的能量》評課稿

《各種各樣的能量》評課稿

《各種各樣的能量》是蘇教版科學六年下冊第五單元《神奇的能量》中的第一課。顧老師為五年級的同學上了這堂課。

“能量”是一個抽象的物質,看不見,但它確實存在於我們的周圍,也就是說,它“附著”在別的物質身上,透過一定的方式得以表現。對於這個抽象的看不見的物質,怎樣才能讓它被學生感知並接受和理解呢?

首先,匯入設計巧妙:顧老師透過一組幻燈片和一首與之相匹配的詩,將學生身邊發生過的或學生知曉的事件、場景、情景一一呈現出來,然後逐一啟發觀察、描述,將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個點——“動”。“動”就是在工作,在運動。為什麼會運動?因為能量。就這樣,順理成章地就引出了今天學習的關鍵詞——“能量”。這個匯入設計,再配合課本上的一段對能量的描述,讓學生初步感知、體會了能量是怎樣一回事。

在匯入上,我有個建議:在出示畫面的時候,不妨配合一些表現“動”的動作,比如風箏的“飛”、熱氣球的“升”、足球的“滾”、龍捲風的“旋轉”及小木屋的“翻倒”、汽車的“飛馳”。然後啟示回答分別是什麼讓它們“動”的。這樣,應該會更順利更直接地達到引入“能量”的目的,從而節省匯入部分所花的時間。

其次,從能量的概念到能量的`種類,顧老師將它過渡得自然得體。顧老師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各種不同的能量:風能、水能、、電能、太陽能等,還利用近階段日本因地震海嘯引起的核輻射這一新聞熱點事件引導學生知道“核能”這一能量名,從而自然而然地匯出“各種各樣的能量”。

在引入“各種各樣的能量”這一部分。我有個設想,不知是否恰當。課本第52頁上有句話“任何東西只要有移動、發熱、冷卻、生長、變化、發光或發聲,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我覺得可以從這句話中的“移動、發熱、冷卻、生長、變化、發光、發聲”這些詞來引導學生說一說所知道的生活中不同的能量。這個設想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將“能量”與“動”緊緊聯絡在一起,從而深化“能夠使物體工作或運動的本領叫做能量”這個概念。

最後,顧老師設計了發射火箭的實驗,讓學生探究“能量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係”,使學生切身體驗能量的存在和其表現形式,揭秘能量的大小與運動的關係。顧老師對實驗的規範和要求講得很細緻,這對學生良好的探究實驗習慣的養成和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學生隨即開展兩人一小組的實驗。實驗的結果是讓學生從資料中發現一個現象:隨著皮筋拉得越長,火箭升得越高。再從這一現象中得到一個結論:皮筋拉得越長,產生的能量越大;能量越大,物體的運動越快。

如果時間允許,讓學生將各自測得的資料彙報,教師在黑板上列表呈現一些小組的資料,再讓學生從所列資料組中發現並總結出規律,將會令這次探究實驗活動更圓滿。

總之,顧老師的課層次分明,每一環節的教學設計目的明確。授課,顧老師注重從學生生活出發啟發學生、歸納知識和學生實驗的規範,體現了她對學生的表達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總結概括能力等科學素養的培養和提高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