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度和時間的測量評課稿
聽了師傅郝老師的《5.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一課。
本節課郝老師先透過章導圖《長江三峽》山水畫和詩人李白的《早發白帝城》詩句匯入本章課題,然後,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運動的例子,例如飛馳的列車、綻放的煙花等,得出機械運動的初步定義,進而提出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需要測量長度和時間。
而對本節的教學內容郝老師透過四個活動展開,透過這些活動使學生透過自身體驗後知道:要比較一個物體的長短,需要制定一個標準;而要與他人交流測量結果,則需要進一步找到一個公認的標準,即單位。接著引出長度的單位及其換算。活動“觀察刻度尺”和“用刻度尺測量一張紙的厚度”涉及對長度測量工具的認識和使用,這是初中物理實驗測量的基礎。儘管測量物理量時會涉及不同的量和測量工具,但在技能和方法上又狠毒共同之處。活動“學會使用秒錶”對測量工具的使用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對照實物閱讀說明書,以獲取有用資訊,進而探索出機械秒錶的讀數方法:先讀出小錶盤指標指示的時間,在讀出大表盤指標指示的時間,兩者相加的值才是測量出的時間值。除此之外郝老師還安排了兩個“生活·物理·社會”,介紹了幾個有趣的人體長度,讓學生初步體會物理學是有趣的'、有用的;在時間測量之後,簡述了從古代的日晷到現代的原子鐘的計時工具演化過程,並提供了透過因特網使自己的電腦時鐘與世界上最精確的鐘同步的途徑,體現了物理教學的時代性。
下面將我的聽課反思記錄如下:
新課引入部分,PPT展示本章導圖,配有《早發白帝城》的詩句。並提問:詩中有哪些詞詞語是描述小船行駛的比較快的?此處啟發學生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加以關注,思考其中蘊含的物理問題。而在幾個活動中,郝老師的教學方法充分的體現了“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例如“為什麼測量要有單位”、“為什麼還要統一單位”的問題都具有它的實際生活意義,為學生後續學習其他單位及其意義打下基礎。特別是不同人測量同一本書得到的不同值,更能說明統一標準單位的重要性。另外,郝老師還穿插著展示幾個有關心理學方面的圖片,如:謬勒—萊耶錯覺,先讓學生猜一猜,再實際比一比,讓學生感受到僅自身器官的感覺(如目測)往往是不可靠的,為引入統一單位和測量工具作充分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