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攝影課程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論文
論文關鍵詞:攝影 素質教育 作用
論文摘要:攝影課程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透過攝影教學和攝影實踐活動,有助於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創新思維、審美能力、思想品質和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因此,根據高校攝影課的特點,本文重點探究攝影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攝影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自然交匯的結晶,是瞭解、認識、反映社會現實的形象化手段,是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式,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攝影者透過畫面的構思、色調的均衡、場景的剪裁給觀賞者帶來美的享受,使觀賞者真正得到心靈的滿足。與此同時,透過對攝影器材的瞭解,我們可以接觸到現代科學各個領域,拓寬知識範圍,提高藝術修養。因此,攝影不僅僅是會擺弄照相機,而是一種包括應用科學、想象與設計、專業技巧和組織能力的綜合過程。素質教育相對於應試教育來說,是一場革命,它是全面發展的教育。將攝影藝術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一項內容,對高校學生進行攝影知識和攝影藝術的教育,既是一種科技活動,又是一種美學教育。所以,對大學生開展攝影藝術教學活動,不僅有利於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而且有助於豐富素質教育的內容,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一、攝影教學有助於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據近年全國高校大學生素質調查發現,現在不少大學生外語好、數理化好、經濟頭腦好,但對地理、歷史、傳統文化等人文方面的知識瞭解不多,也沒有很大的興趣,尤其是理工科大學生在這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而攝影教學有著趣味性極強的愉悅式的教學過程,它可以使學習變成一種精神享受。它以形象展示,以情動人,學生在賞心悅目的視覺語言中比較容易掌握所學的知識,從而消除一般教學中的枯燥與乏味。這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學習人文科學知識的積極性,改變理工科學生對人文科學缺乏興趣的局面,在沒有壓力和強迫感的情況下,增強學生自覺學習人文科學和審美知識的內在動力。
其次,綜合性強。“以人為本”的攝影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懂得人生,用反映先進文化的攝影藝術美的瞬間去顯示學生張揚個性的絢麗色彩和精神世界,而且在客觀上引導和激發學生主動地培養、加強人文與審美方面的素養。因為人文素質的高低、文化底蘊的厚薄、美學素養的差異都將制約著學生攝影作品的水平,這不僅僅是靠精通技法和造型元素就能解決的。唯有提高各學科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重視文學、哲學、美學方面的修養,瞭解歷史和社會現狀及時代特徵,瞭解社會文化、審美習慣、傳統道德,才能夠用照相機準確地記錄和反映社會的發展變化;唯有深入瞭解社會文化藝術,具備深厚的生活積累、文化功底、文化積澱、人文素養才能拍攝出寓意深刻的藝術佳作。
二、攝影教學有助於激發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由於近年來資訊、數字、傳播等高新技術的發展,攝影不僅是藝術創作和記錄歷史的依託,更是商業價值的創造者、人們工作學習的幫手、瞭解社會獲取知識的重要資訊來源。培養創新能力是攝影教學優越於其他學科教育的功能。這是因為其它學科教育多屬於認識、記憶、抽象地接受前人經驗模式的教育,而攝影教學沒有固定的目標,沒有不可變的模式,它更加強調學生個體的創新思維,是一種生動的、靈活的、室內室外攝影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形式。這種教育形式又間接地促進了學生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拍攝中訓練出一種對生活多側面、深層次的洞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探索攝影中的意境、構圖及審美方面的奧秘,從而激發出推陳出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意識和創造潛能,並時時處處處在有創新思維伴隨的過程中。攝影教學中的後期計算機運用方面的課程有利於學生藉助於先進的影象處理軟體,開展數碼影像的二次創作實踐。學生憑著自己的理解和審美,大膽嘗試,儘可能將一些看似普通的數碼影畫素材,透過對影象的處理創造出不同風格、不同色調、不同語境和表達不同含義的新作品,由此促進創新能力和意識大大提升。
三、攝影教學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
攝影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它的藝術表現物件是人、自然與社會,每一幅成功的攝影作品都表現了作者的情感、思想、性格等,表達了作者對美的鑑賞能力和審美情趣。透過各種傳統和現代的攝影教學手段,以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為特點,從情感上打動學生,感之以形,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實現對美的.事物從感知到理解再到欣賞的過程,從而提高學生藝術鑑賞能力和審美情趣。攝影能讓學生主動地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美,留意在生活中遇到的事物,關注現實世界併發掘它具有的價值,尤其是審美的價值。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可以提煉的、可以感動人的美好的事物。雖然我們所處的現實並不是完美的,但它是實在的、活生生的,在各種矛盾中、在現實的衝突與撞擊中,才更會顯示出生命的活力與真實樸素的美。在攝影教學中,我們可以從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出發,而學生時代的生活最重要的主題就是校園文化生活。我們就可以指導學生從校園生活中挖掘素材,發現現實生活中的美。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多舉辦一些攝影的觀摹展示,或是拍攝活動,如以“校園”為主題,讓學生透過攝影從多方面多角度來體現自己的生活學習、文體活動,去觀察體驗自己的生活,發掘有價值的事物。
四、攝影教學有助於大學生思想品質的培養
在攝影教學中,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攝影實踐採風活動能促使大學生身心健康。透過走進大自然的群體活動,學生能放鬆心情,增進友愛,在增進友誼的同時也使拍攝技術得到提高。課外組織的攝影講座、論壇、部落格等,客觀上鼓勵大學生多以攝影作品為媒介進行溝通交流。在攝影教學中,也可以滲透思想品質教育。透過介紹中外優秀攝影家的生平事蹟,鼓勵學生努力地把自己塑造成為勇擔社會責任、追求敬業奉獻的人。如在戰爭年代,許多戰地攝影記者懷著強烈的事業心與責任感,冒著生命危險拍下一幅幅紀實照片,表現戰爭的殘酷和激烈,歌頌為正義而戰的英雄精神。這些生動事例讓大學生從中解讀到可貴的奉獻精神和良好的職業素質,找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後努力的方向,從而激勵自己胸懷大志,積極進取,努力開發蘊藏在自身的創造潛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五、攝影教學有助於培養大學生的健康心理素質
當今,我國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明視訊記憶體在一些薄弱環節,如獨生子女人數越來越多,這一群體從小被呵護太多,在為人處世方面存在著許多不足和誤區。另外,由於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許多大學生缺少艱苦奮鬥的進取精神。改善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應從多方面努力,而積極開展攝影活動也是改善大學生心理素質的一個好途徑。一方面,可以透過欣賞好的作品來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從風光攝影作品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秀麗、壯觀之美時,會引起由衷的讚美和對祖國的熱愛。透過攝影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們更加關注社會,增強了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另一方面,大學生積極參加攝影實踐活動,可以消除心理障礙,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在攝影實踐中,成員的互相幫助和個人體力、意志的磨練,克服了困難,加深了團隊中同學間的友誼,既陶冶了情操,培養了樂觀開朗的性格,又培養了堅韌不拔克服困難的意志和團隊協作精神,潛移默化中個人的心理障礙也會逐步得到消除和矯正,也更好地為畢業後適應社會創造了條件。
綜上所述,攝影藝術教學有助於大學生素質的培養。把攝影藝術教學納入學生素質培養的內容,是時代的呼喚,它不僅僅是一種觀念上的拓展,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新途徑。目前的攝影藝術教學還存在很多主客觀的發展制約因素,為了能真正發揮攝影藝術教學在高校學生素質教育中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學校應當更多地吸引攝影方面的教育人才,完善教學裝置,充實教學內容,組織豐富的實踐活動。在攝影日益普及的狀況下,在21世紀的今天,大學生不應成為攝影的門外漢,而應把攝影作為工具,創造性地投入到各項工作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
參考文獻:
[1]彭國平.大學攝影基礎教程[M].浙江攝影出版社,2000.
[2]陳琳.大學攝影教育改革之路如何走[N].中國攝影報,2004.
[3]鍾麗.攝影教學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N].美與時代,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