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股票

經理人股票期權確認與計量經濟論文

經理人股票期權確認與計量經濟論文

摘要:20世紀90年代末股票期權引入我國,至今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同時也引發股票期權會計處理問題的爭議,爭議的焦點主要在會計確認及計量上。股票期權的確認我國有非會計物件觀、或有事項觀、費用觀、利潤分配觀四種觀點。而在會計計量屬性有歷史成本法、最小价值法、內在價值法及公允價值法四種可供選擇的方式。但是經理人股票期權的經濟實質是企業經理人參與企業剩餘價值索取權的分享,經理人股票期權的會計計量應以公允價值來計量股票期權。

關鍵詞:經理人股票期權;確認;計量

經理人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是一個比較富於爭議和挑戰性的財務會計領域。股票期權制度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是一種旨在解決企業“委託——代理”問題,實現報酬和風險相對稱的長期激勵制度。20世紀90年代以來,股票期權制度作為股權激勵的典型方式在國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據有關資料記載,目前全球500家大企業中,有89%的企業採用了向經理人授予股票期權的激勵機制。20世紀90年代末股票期權引入我國,至今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同時也引發股票期權會計處理問題的爭議,爭議的焦點主要在會計確認及計量上。

一、經理人股票期權的內涵

期權是一種合約或契約,它轉讓了在某一特定時期內特定價格購買或出售某一標的商品的權利。股票期權所標的資產或商品是股票。從運用角度來看,一般可以分為認購股票期權、公開交易性股票期權和行政性股票期權。其中行政性股票期權不同於前兩種投資性股票期權,它屬於激勵性股票期權,通常狹義的股票期權就是指的這種型別的期權,也稱經理人股票期權。

經理人股票期權是指企業所有者向經理人提供的一種在一定期限內按照某一既定價格購買一定數量該公司股份的權利。一個完整的股票期權計劃包括受益人、行權價、有效期和授予額等幾個因素。受益人主要是高階管理人員。股票期權作為一種長期的激勵措施和權力安排,其有效期一般為3到10年。 行權價是指受益人購買股票的價格。授予額是指受益人根據契約可以購買股份的多少。根據企業的規模大小一般佔總股本的1%到10%。在行權之前,股票期權的持有人沒有任何的現金收益。行權之後,其收益為行權價與市場價之間的差價。如果在約定的行權期股票市價高於行權價,股票期權受權人就會向公司購買股票,即行權,從而獲得價差收入;如果所購股票的市價在行權後繼續上升,受權人還可以透過股票轉售獲得股票增值轉讓收入。行權價差收入和轉售增值收入的合計,就是受權人獲得的股票期權收入。在股票市價低時被授予者可以不購買股票。受權人行權需滿足一定的條件,如從授權到行權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公司向受權人提供的股票,可以是公司從市場上購買的股票(即回購股票),也可以是公司新發行的股票(即增發股票)。

二、經理人股票期權確認

澄清股票期權的性質是制定期權會計處理的前提。確認和計量是密切相關的,確認是計量的前提,計量是把已確認的交易加以定量化入賬或列入財務報表的必要手段。會計上如何確認股票期權性質?目前國內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存在一些爭論。關於股票期權的確認,我國有非會計物件觀、或有事項觀、費用觀、利潤分配觀四種觀點。

“非會計物件觀”認為股票期權體現的是企業員工,特別是經營者與所有者之間的利益分享關係,不符合現有的所有會計要素的定義,它已經超越了會計系統處理物件的範圍,因此不宜在會計報表中確認,但應制定相應的資訊披露準則,披露股票期權的有關資訊…。持“或有事項觀”的學者認為,由於股票期權的經濟實質是剩餘索取權,是人力資本參與分配企業資源的要求權和企業剩餘的未來經濟利益的要求權,所以它應該屬於企業的權益,不應該屬幹企業的負債,在目前的會計模式和報表要素的定義下,把股票期權確認為負債是值得探討的,但是它也不符合現有會計模式下傳統的所有者權益的定義。

現在的主要爭議在“費用觀”和“利潤分配觀”上。“費用觀”認為,股票期權是企業為補償經理人將來要提供的服務而發生的一項經濟利益的讓渡,與工資、獎金、福利性質相同的員工薪酬的一種支付形式,作為對員工正在提供的或將來要提供的服務進行補償,根據配比原則,應將股票期權交易相關支出作為企業的成本在員工提供相應的服務期內攤銷計入利潤表。具體來說,授予經理人的股票期權是有價值的,此價值體現為經理人所提供的服務的價值(一般以公允價值計量)。企業將股票期權授予經理人,從而獲得經理人未來將提供的資源一服務(有人稱之為服務性資產),當經理人實際提供服務時,相當於企業消耗了這一項資源,因此應確認為企業的一項費用。中國新股份支付準則規定,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換取職工提供服務的,應當以授予職工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計入相關成本或費用,即為費用觀。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於2004年頒佈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2(? IFRS2),以規範:以股份為基礎的支付”(share—basedpayment)的會計處理問題,該準則規定,自2005年1月1日起,所有公眾公司必須將股權激勵而產生的費用計人其年度損益報告。2004年12月16日,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正式修訂了第123號準則“以股權為基礎薪酬會計”(FASB123),要求大部分公眾公司自2005年6月30日起將所有基於股票的報酬費用化,小規模的公眾公司和私人公司可自2005年12月15日起的第一個年度報告期開始確認股票期權費用,採用的均是費用觀。趙敏等認為,經理人股票期權是一種股權激勵機制,解決的是委託人和代理人之間的委託代理關係。在現代企業中,所有者將其財產的使用權轉讓給代理人,代理人將其人力資本轉讓給所有者,從而達成非人力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契約。因此,委託——代理關係無論其本質還是形式,都是一種契約關係。經理人得到股票期權的實質是獲取企業剩餘索取權,是對企業稅後利潤的分配。

股票期權的確認不符合傳統費用要素的定義。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在《編報財務會計報表的框架》中對費用要素的定義是:“會計期間內經濟利益的減少,其表現形式為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權益的減少,但不包括向所有者進行分配等經濟活動引起的所有者權益減少。”中國基本準則中將費用定義為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其定義中也體現兩大特徵:費用的發生一方面會使企業的資源減少,另一方面會引起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減少。而事實上,股票期權的實施一方面並沒有導致企業發生經濟利益的實際流出,也沒有引起企業的資源減少;另一方面,根據股份支付準則的會計核算,股份支付費用化並沒有引起所有者權益總額在數量上發生增減變化,股份支付僅僅引起所有者權益內部結構的變化,即現有股東未分配利潤減少,或有潛在股東(激勵物件)權益相應增加,由此可見,這與傳統費用要素的定義明顯相悖。股票期權是作為一種長期激勵制度而設計的,費用觀弱化股票期權的激勵作用,違背股權激勵的初衷。

三、經理人股票期權的計量屬性

計量屬性,又稱計量基礎,是指被客體的特徵或外在表現形式,具體到會計要素就是指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可以用貨幣進行量化表述的'方面。股票期權會計計量就是在會計資訊系統中運用會計手段,依據相關的股票期權會計處理規則,運用貨幣作為計量尺度,對企業授予經營者股票期權這一經濟事項進行量化,使其轉化為能用貨幣表現的財務資訊和其他經濟資訊,以便綜合描述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經理人股票期權的會計計量屬性可供選擇的方式有四種:歷史成本法、最小价值法、內在價值法及公允價值法。

對於股票期權的計量屬性選擇,FASB與IASC現在都傾向於採用公允價值屬性。FASB在SFAS123中就鼓勵用公允價值計量,在2003年10月29日宣佈從2004年12月15日之後第一個會計年度開始,以公允價值計入財務報表。我國的新會計準則也以公允價值計量股票期權。公允價值具有如下優勢:

公允價值既考慮了股票期權的內在價值,又考慮了時間價值,因此更具有相關性;能保持會計準則的穩定性,並且可以處理不同型別的股票期權計劃,包括條款複雜的股票期權計劃,處理結果具有內在一致性,便於不同型別的股票期權之間進行比較;在通常情況下,要直接計量所獲得的服務的公允價值在技術上不可行。然而在股票市場有效的前提下,經理人提供的服務與股票的價格正相關,按股票期權的原理,在經理人與企業就股票期權計劃達成一致意見時,經理人與企業都認為經理人提供的服務與股票期權的價值相當。因此以公允價值計量能較好反映經理人服務的價值。

近年來,隨著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日趨理性、相應的政策法規的不斷出臺、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日益加大,我國股票市場正逐步成熟起來。可以預測,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證券市場的逐步完善,我國上市公司將出現股權激勵多元化的趨勢,為了適應這種形式的需要,有必要允許條件適合的企業採用公允價值對經理人股票期權予以計量。以公允價值來計量股票期權,較內在價值法更進一步。

四、結論

按照現代企業理論,經理人股票期權的經濟實質是企業經理人參與企業剩餘價值索取權的分享,在股票期權贈予經理人後,經理人就成為企業的非股東所有者,成為企業所有者權益的擁有者之一。因此,應將股票期權確認為企業的利潤分配,而非美國現行的確認為費用之處理,以反映經理人股票期權的經濟實質。這樣,經理人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將不影響利潤表,從而也更有助於推動用公允價值法計量之,以更科學地反映其價。為此,應革新現行的財務會計觀念與模式,建立非股東所有者的新概念,使之適應企業經理人參與現代企業剩餘價值索取權分享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