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絮話小學數學教學心理》有感
6月5日下午我們有幸聆聽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張興華老師的講座——《絮話小學數學教學心理》。針對小學教師缺少數學教學心理知識,出現了誤讀誤用的心理學概念等現象,張老師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深入淺出地進行了闡述。
首先,張老師提到了變式。所謂“變式,就是變換肯定例證的非本質屬性,使學生在事物的各種變現形式和事物所在的不同情境中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張老師用教學垂直概念做例子,解釋了在進行垂直概念時不僅要提供垂直的標準式,還要提供垂直的各種變式。如過直線外或直線上一點畫垂線,不僅要畫水平方向直線的垂線,而且要畫出豎直方向的、斜方向的直線的垂線,這樣學生才能對互相垂直有概括化的理解。其實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經常需要用變式進行教學。如在教學方程時,書本給出了方程的定義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學生在初學方程時,容易產生誤解:認為含有未知數就是僅指含有字母。在此時教師應該給學生出示“未知數”的各種可能的變式讓學生去辨別,如出示未知數是符號、是圖形等的方程讓學生去辨別,從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概念。
在講座中,張老師提到的`另一個常用的概念——反例。反例可以結合變式來理解。所謂“反例,就是變換事物的本質屬性,使他質變為其他事物,在引導對比和思辨中,反襯突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同樣在方程概念教學中,我覺得另一個重點“等式”教師就可以運用反例來加強學生的理解。如在練習中教師增加如5+x>7、a+2這樣的題目,如此就可以從心理學角度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概念,體會式子、等式與方程之間的邏輯關係,從而加深對方程含義的理解。
在短短的幾個小時的講座中,張老師用自己深厚的學術內涵、幽默質樸的語言,生動的教學案例,讓我們對教學中常用、但容易產生誤解的一些詞語有了新的理解,今後我們也會用今天學到的心理學知識去進行自己的數學教學,去提高自己的數學教學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