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的快與慢》的教學分析
教材分析:
《溶解的快與慢》是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四年級上冊溶解單元的第5課,本課在本單元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基於前一課《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基礎上來研究、探索“溶解的快慢”,引導學生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探究影響物質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讓學生自主經歷“問題——假設——驗證——證實”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為後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等課時的探究活動作好充分的知識準備。有關“怎樣加快溶解”的知識對於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可能是生活中經歷過的事情,但是在教材中作為一個問題來研究,其目的就不單純是讓學生知道用攪拌、加熱、切碎的方法可以加快溶解,而是以認知這些知識的過程為載體,培養學生自行探求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掌握一種科學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對比實驗的方法。這對學生在以後學習科學課以及將來進行科學研究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學情分析:
學生對於“溶解”的生活經驗比較豐富,學習興趣也比較濃厚。對於影響溶解快慢的因素現實生活中很常見,學生很自然地會注意到。但是,由於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在學生設計驗證方案的時候,教師要使當地點撥。
設計理念:
遵循認知規律,創造性的將主要的教學過程設計成三部分:雜亂無序的探究→初步形成科學概念的探究→自主充分的探究。整個教學過程沿著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無知→初步形成→不斷深化這樣的程序進行。著力體現科學探究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攪拌、加熱水、壓碎(物體顆粒小)的方法可以加快溶解。
過程與方法:
設計“攪拌是否加快溶解”和“水溫高是否加快溶解”的實驗,親歷控制單個變數進行對比實驗的活動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活動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與同學合作探究、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科學態度,逐步發展科學探究的樂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
透過對比實驗,使學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學難點:
對比實驗過程中,各種變數與不變數的控制。
教、學具準備:
小組材料:
4個燒杯、、1個水槽、冷水、熱水、紅糖4包、一包水果糖,記錄表。
教師材料:燒杯兩個,方糖一塊,糖果一塊,實驗記錄單;演示實驗的材料和簡單;
教學流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激起探究興趣
1、老師把一塊糖放入水中,請一名學生品嚐,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2、老師明明放入杯中一塊糖,為什麼他感覺不到甜呢?(糖塊沒有溶解)
3、那怎麼樣才算溶解呢?(顆粒變小、消失直到最後看不見了)
4、我想盡快喝到糖水,你們有沒有辦法讓糖塊快速溶解使糖水變甜呢?有什麼辦法?(板書:攪拌;水溫高;碾碎)
5、你們說的壓碎和誰比溶解的快?(不壓碎)
你們說的攪拌和誰比溶解的快?(不攪拌)
你們說的加熱和誰比溶解的快?(不加熱)
6、剛才某某同學說的壓碎比不壓碎溶解的快,你是怎麼知道的呢?你能不能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呢?
二、師生互動合作,開展探究活動
(一)師演示碾碎實驗。
1、師生一起做演示實驗來驗證。(最好學生說老師來操作)
2、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老師做實驗的過程,並思考實驗中哪些條件相同,哪些條件不同?
3、老師取兩塊大小形狀相同的糖塊,把其中的一塊糖碾碎,碾碎的糖比整塊糖顆粒小,然後再取兩個燒杯分別往燒杯倒入同樣多的水,水溫相同,把糖同時倒入燒杯中,兩個燒杯都靜止不動,這時觀察燒杯的現象。
4、看誰觀察得認真,這個實驗中哪些條件相同呢?哪些條件不同?一會兒我們再觀察。
不同條件:一杯中的糖碾碎,一杯中的糖不碾碎(出示)
相同條件:糖量相同、水量相同、水溫相同、同時加入糖片、同時進行觀察(一樣的水。一樣的糖)
5、我們來看看這兩個燒杯裡的糖塊溶解的`狀況。碾碎的糖塊顆粒變小,都消失了,溶解的更快。
剛才的實驗裡,我們只有一個條件是變化的,其他的條件都不變。我們發現壓碎能加快溶解。那麼攪拌和加熱能否加快溶解呢?請小組同學先根據表一、表二來設計實驗方案。
(二)探究實驗過程:攪拌是否加快溶解,水溫高是否加快溶解。
1、小組討論合作設計攪拌和水溫高是否加快溶解的實驗方案?
2、分別彙報實驗方案。哪些條件相同,哪些條件不同?
3、實驗中注意事項,學生探究實驗,教師參與實驗過程。
4、彙報實驗結果:攪拌的一杯紅糖溶解的快,沒攪拌的一杯紅糖溶解的慢。熱水的這杯紅糖溶解的快,冷水的這杯紅糖溶解的慢。
5、小結:同學們,你們透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動手實驗,得出了攪拌;水溫高;顆粒小能加快物質(糖)的溶解。
三、解決生活實際,拓展延伸教學
1、吃糖比賽(安全提示:不能把糖塊吞下去)
2、剛上課時的這杯糖水,我們怎麼樣才能更快的喝到甜甜的糖水呢?
3、生活中,你還用過這種方法加快溶解麼?
4、總結:同學們,只要我們平時留心觀察,就能發現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要我們用心去探究,一定會發現許多科學奧妙1
板書設計:
溶解的快與慢
不壓碎 壓碎 能
不攪拌 攪拌 能
不壓碎 壓碎 能
加快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