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古詩塞下曲從軍行教學設計

古詩兩首塞下曲從軍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想像詩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默寫《塞下曲》。

二、教學重、難點:

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感情;想像詩句所描繪的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從軍行》。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簡介作者

二、圖文結合,初讀古詩。

(一)學習《從軍行》

1、出示課文掛圖,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

(1)你喜歡這幅畫嗎?

(2)圖上的畫是什麼景象?——將士們在軍營裡的情景。

(3)你能找出課本中的詞語來說嗎?——故城、金甲、百戰。你最喜歡圖上的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2、板書課題:從軍行。

3、全班齊讀課題。質疑。

4讓我們走進那戰爭歲月吧!讓我們共同來感受濃濃的愛國情懷吧!

5、學生自由、大聲地朗讀古詩。

6、你讀懂了什麼?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古詩是唐朝偉大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詩,詩中從西部邊疆的自然風光寫起,以守邊疆將士的豪邁氣概結尾,情景交融。

三、學習古詩《從軍行》

1、簡介作者。

2、釋題。跟著作戰的.軍隊一起行進。

3、朗讀詩歌。

4、抓住重點字詞,理解詩意。

(1)難理解的詞、句。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教學。

(2)串講詩意。青海上空的陰雲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身經百戰的將士磨穿了盔甲戰衣,不打敗入侵的敵人誓不回還。

(3)教師在學生串講詩意的基礎上進行小結。

5、出示問題,引導讀、悟: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從中你有什麼感受?

前兩句描寫了青海的陰雲滾滾,遮天蔽日,連綿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無光了。

你知道“暗”字在這裡有什麼作用嗎?

這裡用了一個“暗”字十分準確地表現了雲塊的廣大、雲層的厚重,從而隱喻著邊疆生活的艱苦和戰場拼殺的兇險

(2)詩的後兩句描寫了哪些內容,表現了戍邊將士的什麼精神?

後兩句具體地寫出戰士們的險惡處境,僅僅戰場的風沙已經足以穿透將士們的鎧甲,而無數次戰鬥中,敵人刀劍不是更嚴重地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嗎?但是,為了國家,他們早已奮不顧身,實踐著不破頑敵、決不回師的誓言。

6、過渡:是呀!青海的陰雲滾滾,遮天閉日,連綿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無光了。但是將士們的決心是那麼地堅定。那麼我們該怎麼來朗讀這首詩歌呢?

8、指名朗讀詩歌,師生共評。

指名讀,體會詩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齡,你該怎樣讀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

四、總結

詩人從西部邊疆的自然風光寫起,以守邊將士的豪邁氣概結尾,情景交融,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作業:

1、認認寫寫,正確識字

2、背誦並默寫《從軍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塞下曲》。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昨天學習了《從軍行》,誰來展示背誦情況。(指名背誦古詩《從軍行》)

2、指名說說第一首古詩所描寫的內容。

3、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戰爭時期的古詩。

4、板書:塞下曲。

二、初讀古詩:

1、檢查學生讀書情況。自讀,掃清障礙,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字典讀準字音。

反覆讀,讀正確,讀熟,為理解古詩掃清障礙。

2、展開朗讀比賽。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解題。《塞下曲》“塞”是邊界的意思。《塞下曲》是邊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種歌曲名稱,內容大都描寫邊疆的戰鬥生活。盧綸:曾經參過軍,他寫的描寫軍隊生活的詩歌,內容充實,富有生氣。盧綸的《塞下曲》組詩六首,這裡選的是第二首。

2、找出重點字詞,結合課後註釋理解或請教老師、同學。

草驚風

引弓

白羽

3、有誰願意講講它們的意思?

4、教師進行總結:

草驚風:草忽然被風吹動。

引弓:拉弓準備射箭。沒:插。

5、串講詩句的意思。

6、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小結。

7、思考:《塞下曲》描寫了一位怎樣的將軍?是從哪些詩句中看出來的?

四、總結

1、這首古詩寫了一個怎樣的將軍?

2、你要對這位將軍說什麼?

五、作業:

1、背誦並默寫《塞下曲》。

2、用自己的話說說《塞下曲》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