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建築/建材/工程/家居

高職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高職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摘要: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是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本門課程由於知識點多,邏輯性較差,教學效果不佳。為了培養能適應企業、行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凸顯職業教育的特徵,有必要對現在的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本文主要是在對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進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基礎上,探討該課程改革的思路。

關鍵詞:高職;建築材料與檢測;教學改革;創新

0前言

現代高職教育是圍繞“培養具備必要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實踐能力,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標進行人才培養的,人才培養應與社會需求對接。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開設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對建築材料的效能和應用等相關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同時具備對建築材料效能檢測能力。是後續建築結構、建築施工技術、工程監理等專業課的學習基礎,也是培養綜合實踐技能的基礎,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至關重要。多數高職院校對該課程的教學沒有完全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特點與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要求,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為了能讓學生提升動手能力,提升其職業素養和技能,更好的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進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高職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教學的要求和特點

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基於數學、物理、化學及力學等課程,作為土建類專業多數專業課(如建築結構、建築施工技術、建築工程專案管理等)的前導課。在當代建築材料發展的大方向下,開設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熟料掌握工程常用材料效能及質量檢驗等基本知識,能在實際工程實踐中正確選用建築材料,同時為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該門課程涉及多學科、涵蓋面廣,綜合性、實踐性都很強,各知識點相互獨立,學習起來有一點難度。而學好本門課程,不僅能使專業課程的學習事半功倍,還能拓寬今後就業面和提升工作適應性。

1.1高職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教學要求

高職高專院校的課程設定應建立在對企業的崗位知識和能力需求調研的前提下,根據一線施工與管理崗位的要求制定課程教學目標,整合課程知識點和能力點,形成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課程教學應力求淡化理論知識的難度與深度,增強其針對性和應用性。為滿足學生就業和個性發展的需求,教學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理論知識達到“必須”、“夠用”的基礎上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的教學目標:掌握建築行業中常用建築材料的技術性能;掌握建築材料的檢測方法和檢測標準,能對建築材料進行檢測並出具檢測報告,為工程合格性評定及質量控制提供依據;強化專業實踐基本訓練,具備提出問題並能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1.2高職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教學特點

建築材料與檢測是一門介於建築工程學科和材料學科之間的課程,內容冗繁,涵蓋了眾多材料品種,且系統性差。主要是對各類建築材料進行定性、半定量分析,總結它們的技術性質,缺乏邏輯性和一定的理論推導。加之與工程相關的實踐經驗及試驗資料採用經驗公式等方式進行總結敘述,欠缺一定的邏輯推理,導致該課程邏輯性、嚴密性和整體性均較差。加大了本課程學習難度,增加了學生學習挫敗感,學習效果不佳。

2高職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2.1課程標準不統一

部分高職院校對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沒有形成統一認識,沒有制定統一的課程標準,且仍沿用舊教材,內容狹窄跟不上建築材料的發展,且缺乏對“四新”的闡述。在課程設定上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比例沒有凸顯職業教育的特點,特別是實踐課的開設,單純只是理論課的附屬課,開課率及開課學時基本未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2.2課程設計方案不合理

在建築類相關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的課時設定一般都32或者48課時,也就是平均每週3個學時。其中實驗實訓課程佔8或者12。對於整個課程設計的學時分配來說,實驗實訓學時較少,並且理論與實踐課程界限過於明顯。

2.3教學手段單一

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教師授課方法仍採取“填鴨式”、“滿堂灌”,這使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由於課堂教學本身的限制,缺乏相應的實訓裝置,很難做到理論聯絡實際,從而影響教學效果,也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2.4考核方式單一

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考核方式多以閉卷考試的方式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沒有重視實踐考核及過程考核,以分數決定學習效果並不是高職教育的初衷。

3高職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教學改革方法

3.1統一課程標準

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應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主導制定教學目標。課程標準應最佳化重組教學內容、突出重點。該課程教學內容主要有:結構類材料,如水泥、混凝土、鋼材等;牆體類材料,如石材、各類砌塊等;功能性材料,如裝飾材料、防水材料等。由於高職土建類專業主要面臨的就業崗位是一線施工員和材料員,因此結構材料的正確選用非常重要,所以課程標準的制定應根據崗位需求,加大結構類材料的學習及實踐,並把實踐課的考核作為最終評價的重要依據。

3.2最佳化課程設計

課程內容應綜合化、突出重點,使學生透過學習把握本門課程的大方向,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增強就業適用性,培養創新能力。教學設計應明確課程目標,由直觀事實引入,實現在理論夠用的前提下加大實踐課的比重,重視實訓室的建設,使每個學生都能動手,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3.3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

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學生透過聽課、演示、試驗、參觀等手段,掌握知識並形成專業技能。據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特點,教師授課應以市場為導向,以適應當下建築材料的效能特點和施工工藝。該課程在高職院校開課中還普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試驗實踐教師與學生比例嚴重失衡;二是實驗器材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這使很多學生在實踐教學時不能親自實踐,只能觀看和記錄,整個課程的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最佳化教學內容,使其具有科學價值和實踐價值。同時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有針對性地選取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根據任務、情景採用教學手段,如案例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行動導向教學法一種或多種方式相結合的形式。透過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掌握理論知識,增強動手能力,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做準備。

3.4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模式

要實現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改革,以適應崗位能力和要求,應注重學生的職業能力考核,考核評價應實現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以課堂提問、學生作業、技能競賽及考試情況綜合評價學習成績。應注重考核學生動手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積極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用於學習和實踐,採取全方位綜合評定。

4結語

建築材料與檢測課程是土建類專業基礎性課程,在課程體系中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並且改革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專案任務為載體,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實踐能力為目標,使學生真正對常用建築材料從感性認識深化到理性認識,為今後的職業生涯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寶春.高職高專建築材料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職教論壇,2004,(12)

[2]裴皓.淺談高職建築材料課程的教學方法[J].科技資訊,2008,(31)

[3]張紅兵,周小芳.對高職建築材料檢測教學的改革與思考[J].福建建材,2011,(7)

[4]楊雪冬,吳志鵬.“建築材料”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職業與教育,20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