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永正老師示範課有感
俗話說:“編筐窩簍,貴在收口。”但卻有不少教師對一節課的結尾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往往採取千篇一律、草草結束的辦法。諸如:“我們今天學習了……”、“透過學習本文我們懂得了……”、“希望同學們以後……”,或手指板書“你今天知道了……”等。這些結尾聽了叫人感到枯燥乏味。最近我聽了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教學《全神貫注》一文,結尾很精彩,頓覺耳目一新。
於老師在課尾時是這樣設計的:
師:正因為羅丹的這種工作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斯蒂芬·茨威格,所以才有這一句名言:“那一天下午,我在羅丹工作室裡學到的,比我多年在學校裡學到的還要多。”(課首於老師把這句話送給學生們,課尾於老師手指這句話,讓學生齊讀)但名言也不都是名人所作,老百姓也可以寫名言。比如:“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我想同學們讀了這篇課文也能寫出各自的名言。老師也寫了一句:“幹什麼事都要一絲不苟,全神貫注。”現在大家有什麼感想,也可以用名言的形式表達出來,最後的落款寫上未來的XXX。
於是,學生們低下頭寫起來……不一會兒,小手如林,老師指名回答。
生:我們以後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貫注。——未來的宇航員XXX
生:我以後作文寫好後也要像羅丹那樣,先用布蓋起來,然後再反覆修改。——未來的作家XXX
生:四個小學生,頂個於永正(上課時於老師曾與四名學生比賽朗讀),因為我們知道了全神貫注。——未來的畫家XXX
生:課上得好,全靠全神貫注來當家。——未來的`特級教師XXX
(下面聽課教師報以長時間的熱烈掌聲)
這樣的結尾,不僅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調動了他們的想象力,使他們的思維既不脫離教材主要內容,有超越創新的一面;課堂上,學生們人人動腦,爭創佳句,我口說我感,我筆抒我心,從而打破了單一的思維定勢,呈現出思維的多元態勢,很值得我們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