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公輸》課堂教學實錄

《公輸》課堂教學實錄

一、介紹墨子,引入課文

師:這個故事大約發生在戰國的初期,這是一個亂世。諸侯們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慾,彼此間不斷地發動大規模的兼併戰爭,弄得民不聊生,墨子深切地同情老百姓的遭遇,並四處為他們奔走呼號。今天這篇課文所講的這個故事就發生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上一堂課我們疏通了文句,今天我們將進一步深入地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先來把課文一起讀一遍,力求讀得自然一些,流暢一些。 (生齊讀課文。)

二、研讀課文2—5自然段,理解“吾義固不殺人

師:把第一句話再讀一遍。 (生讀。)

師:楚國發動這場戰爭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生1:為了擴大自己的土地。文中寫道:“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

師:你能透過語言文字看清楚這場戰爭的性質,很好。公輸盤就在幫助楚王積極地準備這場血腥的侵略戰爭。然而表面上,他是怎麼標榜自己為人的?誰能用文中的一句話說說?

生2:“吾義固不殺人”。

師:這個“義”是什麼意思?

生3:崇尚仁義。

師:很好。這個“固”呢?

生4:從來。

師:對!“固”,從來。說明我崇尚仁義,從來都不殺人,我是堅守這樣一個做人的原則的。讀這句話的時候,“義”和“固”要加強語氣,突出公輸盤那種一本正經的口氣。前文墨子說“北方有侮臣者,願藉子殺之”和“請獻十金”,就是為了引公輸盤說這句“吾義固不殺人”。因此,讀墨子的話,要注意用一種懇請的語氣。公輸盤是從不悅到斷然拒絕,所以他的語氣一本正經中還略帶有一種怒氣,請同學們讀讀第2到第5自然段,注意讀好人物的語氣。 (生讀2-5自然段。)

三、研讀第6自然段與第7自然段,感悟墨子的論辯藝術及兼愛非攻的思想

師:墨子引誘公輸盤說出了“吾義固不殺人”。圍繞這句話,我們來思考三個問題。 (課件展示。)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聯絡課文,我們想一想:

①墨子是如何指出他講這句話的虛偽性的?

②五句“不可謂”又駁斥了公輸盤哪些可能的狡辯理由?

③聯絡第1自然段,比較墨子所做的與公輸盤所說的,你感受到了什麼?邊默讀邊思考,把你的感悟批註在書上。 (生默讀、思考、批註;四人小組討論。師巡視指導。)

1.感悟墨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論辯藝術。

師:下面我們一同來研究一下這三個問題。先看第一個,墨子引誘公輸盤說出“吾義固不殺人”,但是,他是怎麼指出公輸盤講這句話的虛偽性的?

生1:從這一句話,“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攻宋”就是要去攻打宋國,那麼受害的就肯定是百姓了,但是公輸盤又說“吾義固不殺人”,那就和他的行為形成了矛盾。

師:對!你的發言抓住一個“攻”字,一針見血地指出公輸盤行為和語言之間產生了矛盾,他講這句話是虛偽的。有沒有補充的?

生2:“宋無罪而攻之”,說明宋國是沒有罪的。“無罪而攻之”是不符合道義的。 師:對,講得好。你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讀讀看,從“吾從北方聞子為梯”讀到“宋何罪之有”,體會一下墨子的質問口氣。 (生2讀。生齊讀。)

2.感悟墨子“先發制人,全面出擊”的論辯藝術。

師:對,質問得非常有力!但是墨子也考慮到公輸盤會提出很多狡辯的理由,從五句“不可謂”來看,他實際上駁斥了公輸盤哪些可能的狡辯理由?

生3:墨子說“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他預計公輸盤可能會說,打這場戰爭對我們楚國有利,我們楚國的土地又可以多那麼多,但是實際上這場戰爭是對楚國沒有利的,因為楚國土地很多,人民很少,如果發動這場戰爭,那是得不償失的,弊大於利,所以墨子就說“不可謂智”,封殺了公輸盤的一個狡辯理由。

師:你的思路非常清晰,首先假想到公輸盤的一個狡辯理由,而且抓住了文中的“殺所不足”和“爭所有餘”,指出了這場戰爭是得不償失的!我覺得你剛才有一個詞還用得不太確切,不是“封殺”,換一個詞更準確一點。

生4:反駁。

師:“反駁”比較好,或者“駁斥”,行不行?你能把這句話給大家讀讀嗎?讀時,“殺”、“爭”、“智”要加強語氣。 (生讀。師指導生齊讀。) 師:還可能會抓住他什麼狡辯理由?

生5:公輸盤可能會說,宋國是有罪的,我們是代表正義去攻打它。墨子說“宋無罪而攻之”堵住了公輸盤的狡辯理由。

師:對,抓住一個“無罪”堵住他發動戰爭的藉口。 生6:墨子反駁說:“知而不爭,不可謂忠。”墨子料到,公輸盤可能會說:楚王重金聘請我,我必須忠誠於楚王。

師:對。墨子是怎麼反駁他的?

生7:“知而不爭,不可謂忠。”你知道楚國地大,但是人少,這是得不償失的一場戰爭,而且從道義上來說,是不仁義的戰爭,卻不告訴楚王,還要去攻打,這不是忠於楚王的表現。 師:好!指出了這場戰爭的性質和得不償失的結果,這就讓他沒有辦法推卸戰爭的責任。

生8:“爭而不得,不可謂強。”公輸盤會狡辯說:我向楚王勸說過,但是楚王不聽。然後墨子就可以說,“爭而不得,不可謂強”。你雖然勸說過楚王,但是楚王不聽,就說明你沒有堅持自己做人的原則。

師:對,你剛才強調沒有堅守自己做人的原則,聯絡前面的話,他正好跟公輸盤這句話中的哪一個字照應起來了? 生8:“固”。因為他說自己從來不殺人,然而實際上是在做殺人的勾當。

師:我在你的發言中再加一句話,不僅沒有勸說成功,甚至還在幫助楚王做什麼?

生8:造雲梯。

師:我們一開始就讀到,“為楚造雲梯之械”。公輸盤,你是一個剛強的人嗎?你堅守做人的原則嗎?

生8:沒有。

師:請坐,這個發言,把“強”字和前面的“固”字聯絡起來,很好!最後你注意到公輸盤一個什麼狡辯理由?

生9:“義不殺少而殺眾”。就是說公輸盤會裝糊塗,說自己不知道殺一個人與攻宋是一回事。 師:對。“不”“知類”就是不懂類推的道理。事實上,殺一個人和攻宋是一回事。這樣就讓公輸盤更加無言以對。把剛才幾個同學的發言整合起來,就會發現,墨子行十日十夜,這一路,他有足夠的思考時間,預計到了公輸盤可能的一些狡辯理由,所以他用了五句“不可謂”,先發制人。下面我想請一個同學和我一起分角色來讀這段話,我說公輸盤狡辯的理由,這位同學用書上的話來駁斥我,語氣要有力。“吾義固不殺人”,然而這場戰爭能給我們楚國帶來巨大的利益。

生10:“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

師:宋國有罪,我們的討伐是正義的。

生10:“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

師:我必須忠於楚王。

生10:“知而不爭,不可謂忠。”

師:我說了,楚王不聽。

生10:“爭而不得,不可謂強。”

師:我不知道殺一個人和攻宋是一回事。

生10:“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師:非常好,駁斥得很有力!我們一起讀。像剛才一樣,我來說公輸盤的狡辯理由,大家用書上的話來駁斥我,語氣要有力! (師生配合讀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很好。把五句“不可謂”連起來,會發現公輸盤始終都沒有插話的可能,墨子是重重否定,層層進逼,一氣呵成,最後逼得公輸盤理屈詞窮。我們把這五句“不可謂”連起來讀讀,感受一下語言的氣勢。 (生齊讀。)

師:讀到這兒,同學們,我們還原整個思維過程會發現:墨子先引誘公輸盤說出了“吾義固不殺人”。接下來,指出他行為和觀點上的矛盾。然後先發制人,堵住了他可能的狡辯理由。但更讓人佩服的是,他在整個駁斥過程中,態度非常謙恭,“起,再拜”,用詞尖銳但又很有分寸,尊稱對方為“子”,說話時用“請”。透過語言文字,我們能夠真正感受到墨子高超的辯論藝術。我們把第2到第7自然段連起來讀一下,感受一下這個辯論的過程。 (生齊讀2-7自然段。)

3.研讀第1自然段,感悟墨子兼愛、非攻的思想。

師:好。聯絡第1自然段,比較墨子所做的與公輸盤所說的,你感受到了什麼?誰來說說看?

生1:從墨子“行十日十夜”可以看出墨子崇尚仁義是表現在行動上,而公輸盤說“吾義固不殺人”只是停留在嘴上。

師:你把兩個人物進行了比較。文中寫“行十日十夜”,為什麼要強調“十日”呢?

生2:“十日”說明路途遙遠、耗時很長。

師:文中已寫“行十日”,為什麼還要加上“十夜”?

生3:“行十日十夜”說明他一直在走,走得很急,因為前文說,“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這個“將”字說明,戰爭迫在眉睫,百姓危在旦夕,他沒有睡覺,他走得很急,為救宋國百姓,不辭辛勞。

師:好。“行十日十夜”足見墨子心繫宋國百姓之安危,不辭辛勞,日夜兼程。後人所說的“墨突不黔”、“墨子無暖席”,正是反映了這種精神境界。但老師在讀文章的時候,也思考到了一個問題,寫了“十日”、“十夜”,為什麼還要強調一個“行”字?

生4:可以看出墨子當時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只能透過走路這種方式到達楚國。

師:你體會到“行”的意思是走路,說明墨子的身份是平民。很好,若將他的身份與所做的事情相聯絡,你又體會到了什麼?

生5:墨子只是一介平民,但能擔負起阻止戰爭的責任,很了不得。

師:這種精神境界真讓人感到了不得!同學們要注意,好的作品,惜墨如金。所以我們在閱讀文字的時候,對語言文字的咀嚼要細一點,“十日”、“十日十夜”、“行十日十夜”,我們一字一字地咀嚼,聯絡上下文,再跟公輸盤的言行進行比較,就可以看出墨子這人了不起!老師還想問一下,你們讀文章時,注意到一個細節沒有?把“行十日十夜”和“起於齊”聯絡起來,你有點啟發嗎?寫文章的人為什麼還要強調他是從齊國出發的呢?

生6:我覺得,這就說明,楚國攻打宋國,跟墨子沒有關係,沒有傷害到墨子的利益。但是他為宋國人著想,所以從齊國出發,到楚國去,勸說公輸盤和楚王。他這樣做是無私的。 師:講得很好啊。有沒有補充的?

生7:這場戰爭是不會關係到墨子自己的利益的,但是他能為其他國家的百姓著想,能看出他的愛是博大的.。

師:講得好。這兩位同學讀文章讀得很細,而且很善於思考。從“起於齊”三個字的背後能感受到墨子的思想境界,這種境界叫什麼呢?可能同學們還不能用一個詞來概括。這個詞,濃縮了墨家的一個主要思想——兼愛。什麼意思?知道嗎?

生8:就是所有東西都要愛。

師:還不夠準確。

生9:就是要平等地愛天下所有的百姓。

師:你的發言中“平等”這個詞用得很好。關鍵在於“兼”字的理解。“兼”這個字,它原來的古代字形是這樣的(邊板書邊解釋):這是一根禾苗,這是第二根禾苗,這是一隻手。“兼”的原義是,一隻手握著兩根禾苗,引申為整體的、平等的、沒有差別的。兼愛就是一種普遍的、平等的愛,它並不因為血緣關係有親疏遠近之分,也不因為人的身份有高低貴賤之分,是沒有功利心的,是真正的大愛!而這種愛表現在具體的行為上,就是非攻。兼愛和非攻是墨家的主要思想。透過這篇課文,透過“起於齊,行十日十夜”我們能夠咀嚼出來。一段看似平淡的敘述語言,如果細細地嚼,結合墨子的人物身份,並且和公輸盤一作比較,我們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墨子的精神境界是那麼高!我們來讀一讀第1自然段。 (生齊讀。)

四、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師:這堂課,我們透過語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墨子高超的論辯藝術和兼愛、非攻的思想,在文中,我們也似乎看到了一個極具有平民情懷的思想家。最後,我們把全文一起讀一遍,記住,在我們民族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這樣一個了不起的賢聖人。 (生齊讀全文。)

師:最後留兩個作業。

(1)上網查資料,解釋兩句話:①“墨突不黔。”②“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2)有興趣的同學藉助註釋與譯文閱讀《公輸》的後半部分或閱讀魯迅寫的一篇小說《非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