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做做看》的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細讀故事,體會人物在故事中的心理感受,恰當朗讀人物語言和人物心理;
2、 抓住伊琳娜向郎志萬的提問,重點體會“怎麼可以提”的語氣和情感,能夠把這類反問句轉化為陳述句。
3、 明白“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的意思,從而得到啟示:當我們對事情存有懷疑的時候,要善於思考,勇於實踐,去探索結論;
4、 用多角度設想人物說話時的物件,感受,表情的方法來練習說話:“伊琳娜聽了郎志萬的話後,可能會說什麼”。
【教學重點、難點】:
1、 細讀故事,體會人物在故事中的心理感受,恰當朗讀人物語言和人物心理;
2、 抓住伊琳娜向郎志萬的提問,重點體會“怎麼可以提”的語氣和情感,能夠把這類反問句轉化為陳述句。
3、 用多角度設想人物說話時的物件,感受,表情的方法來練習說話:“伊琳娜聽了郎志萬的話後,可能會說什麼”。
【設計理念】:
學生在第一課時的學習中能夠掌握生字詞,流利朗讀課文,已經整體感知故事內容,理清故事大體思路,並能透過故事得出初步啟示:科學家的話,不一定是對的,要自己動手做做看。
在第二課時的設計中,學生以“讀,思,說”的結合為學習方法,透過細讀課文,深入感悟人物,推進對故事的深度理解,在自主,探究,互動的學習情境中達成學習目標。
教師以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重讀故事內容,提問中以“您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為主線,穿插體會人物心情,說話語氣,故事包含的啟示,引導學生初看“哄騙”和再看“哄騙”,形成情感認知對比,從而體會郎志萬的用心,促成想象人物說話的訓練。
【教學過程】:
一、開課引入: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給小朋友們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指板書),伊琳娜和幾個小朋友在這個問題面前有著不同的表現,給讀故事的人帶來思考。今天我們繼續來細細讀這個故事,看看能不能在故事中得到更多啟示。
二、 教師提問,促學生讀、思、說
看,這句話是誰問的?
(示句:您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這樣的問題指的是?
這個問題奇怪在哪裡?
(示郎志萬的問題: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麼? 請生讀)
(教師試答:這問題含有一個錯誤的結論,郎志萬卻讓小朋友思考“這是為什麼”。/問題中說“在一個盛滿水的杯子裡,放進東西,水會漫出來,可是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金魚也是一種東西,為什麼說放進金魚水就不會漫出來呢?這明顯是不合邏輯,不合理的問題。)
在當時,作為大科學家,會用怎樣的語氣來提這個問題呢?
(教師試答:郎志萬非常清楚這個問題中含有一個錯誤的結論,但他卻偏偏要問出來,把所有的小朋友都引進這個問題——因而人物的表情,語氣可以是:神秘地、故意嚴肅地、面無表情地、把假話當真的說、讓人信以為真地說……)
果然,有小朋友相信了郎志萬的'說話,看他們怎麼說的?(出示小朋友的回答內容:一個小朋友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另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引導體會心理活動:這些小朋友心裡想了什麼沒有?
(教師試答:
他們心裡想都沒想就說話了,因而說話語氣可以是“立刻搶著說”的:他們心理也許想都沒想就立刻說了。
他們心裡想:大科學家說的話,肯定沒有錯的,我得為這個提問找一個理由或者說話。因此他們或肯定地或得意地或自信得說出自己心裡想當然的結論。)
怎樣讀小朋友說的話?
(教師聽讀,預設點評:你好像很為自己馬上解決了科學家的問題感到得意;你說得這麼肯定,別人都不用再去想了;你肯定以為自己說的就是對的……)
伊琳娜的表現與這些小朋友有什麼不同?
預設學生只關注這一點:她自己動手做做看。
引導準確讀懂課文:伊琳娜在動手之前,是經過自己思考(聽從建議)的。思考是解決問題的開始,這一點非常重要。
(出示相關文段: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她回到家裡問媽媽。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伊琳娜找來一條金魚,把它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杯子裡。)
伊琳娜試過後,得出什麼結論?
出示課文插圖與文中句子: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這句話是伊琳娜說出口的話嗎?
(教師試答:是心理活動的生動描寫,雖然沒說出口,但卻是一個讓伊琳娜恨不得馬上大聲說出來的結論,板書“結論”)
擷取插圖中伊琳娜表情,放大表情,引導看圖說話,體會心情
(瞪大眼睛,張大嘴巴,即目瞪口呆,體會伊琳娜心情:吃驚、沒想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教師看圖說話示例:伊琳娜目瞪口呆,她非常吃驚!伊琳娜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也吃驚地張著,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怎樣讀這句心裡話?(引導體會心理活動與對話語言不同的讀法)
在事實面前,伊琳娜越想越生氣,以至於她把郎志萬的這種行為說成“哄騙”。板書“哄騙“
哄騙是什麼?
哄騙人對嗎?
看來,在伊琳娜心裡,她一定是這樣認為的:
您不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示該句,讀)
可是第二天一大早,她是這樣對郎志萬說的嗎?
對比兩句話,發現異同。
引導體會,讀好“怎麼可以提”:
(教師試答:您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一看“這樣的問題”:問題中本來就含有錯誤的結論;
二看“哄騙”:哄騙的行為讓人生氣,憤怒,不滿,難受……(板書這些關鍵詞)再說,小朋友需要正確地認識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而郎志萬卻向小朋友提這樣的問題,實在不應該。
這三層原因導致伊琳娜強烈的情感——怎麼可以提?板書“怎麼可以提”)
體會讀,點評不同的情緒。
句式訓練:“怎麼可以”——“不可以”反問句與陳述句的句式轉化口頭練習
郎志萬看著這樣可愛而聰明的孩子,忍不住哈哈大笑,我們來讀一讀他的回答。(示: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現在你明白了什麼?
我們再來看看郎志萬的哄騙,你覺得這個哄騙現在看來……(善意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相機板書)
伊琳娜聽了郎志萬的話,可能會說什麼呢?
生彙報,聽辨學生髮言有否從多角度學習“想象人物說話”
如果學生多從單一角度說話,教師給予方法體會說話的多元化。
(教師引導:可以想象人物說話的不同物件,感受,表情來嘗試從不同角度練習說話。)
教師提供開頭語降低說話難度,以及規範學生說話
伊琳娜終於明白郎志萬的用心,她恍然大悟地說:“原來您……”
伊琳娜十分感謝郎志萬的“哄騙”,她也笑著說:“……”
伊琳娜面向其他小朋友,她認真地說:“……”(不能光……還要……)
伊琳娜低下頭來,她不好意思地說:“……”(看來,我昨天……)
伊琳娜回想著整件事情,她對自己堅定地說:“……”(只有……才……)
學生自由選擇角度練說,師巡視,選生展示。
三 結課:總結學習內容
1.細讀課文,可以很真切地體會人物的心裡感受,恰當朗讀人物說話內容;
2.“怎麼可以……呢?”這種說法可以表達強烈的情感,可以用“不可以……”的說法來轉換。
3.想象人物說話,多想想可能和誰說話,說話時心裡感受,臉上表情,這樣可以從不同角度想象人物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