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石灰吟獲獎課堂實錄

石灰吟獲獎課堂實錄

《石灰吟》是首七言絕句詠物詩,作者以石灰自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石灰吟獲獎課堂實錄,歡迎閱讀。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首古詩,是詠物詩。【板書:石灰吟 墨梅】

請同學們小聲地讀一讀。

生:(自讀兩首古詩)

師:同學們對石灰瞭解嗎?說說看。

生:石頭燒成的一種灰。

師:(追問)什麼顏色?

生:(不確定)是灰色。

師:石灰是灰色?看看天花板。石頭燒成灰的顏色是什麼?

(介紹)在古代,人們用它來粉刷牆面,是一種極其平常而又極其有用的東西。再看這個“吟”字,什麼意思呢?

生:這個是古代表示詩的一種形式。

師:一種形式,準確一點說叫一種體裁。往往含有一種什麼樣的意思?

生:讚頌的意思。

師:請坐下。有沒有接觸過“吟”的古詩?古詩中有“吟”字的。

生:《暮江吟》白居易。

師:(引吟)一道殘陽鋪水中,

生:(接誦)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師:暮江吟是在讚頌日落時分江上的美景。還有什麼“吟”?

生:(思考 沉默)

師:(提示)慈母手中線,

生:(齊聲)遊子吟。

師:今天我們學的《石灰吟》是在歌頌——

生:石灰。

師:那這個《墨梅》指的是什麼?

生:據我瞭解,大概是王冕他喜歡畫梅,用那個毛筆蘸上墨水在那邊畫梅。

師:(概括)簡而言之,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這是一首題畫詩。

師:好,咱們經過預習了,能不能提醒大家,這兩首詩哪些地方容易讀錯的?

生:我想提醒大家《石灰吟》中第二行的“粉骨碎身”。我們很容易讀成“粉身碎骨”。

師:恩,意思差不多,但是我們要看清楚。能不能一起讀一下?

生:(帶讀)粉骨碎身全不怕。

師:還有嗎?

生:《墨梅》的第一個字“吾”讀wú。

師:領大家讀一下。

生:(齊讀)吾家洗硯池頭樹。

師:請你來說。

生:我們《古詩誦讀》上也有這兩首詩,第一首它是“粉身碎骨渾不怕”。還有《墨梅》的第二句是“朵朵花開淡墨痕”。第三句是“不要人誇顏色好。”

師:嗯。(鼓勵)繼續。

生:(搖頭)

師:(提醒)還有一處不大一樣的。

生:“只留清氣滿乾坤”。書上寫得是留下的“留”,這裡寫得是流動的“流”。

師:補充一下,古詩在流傳當中,因為它雕版印刷的原因,它的版本可能不大一樣,我們教材上的這兩首詩,尤其是第二首《墨梅》詩,是從王冕的圖上拿來的,最為標準的。就像剛才那個同學講的,為什麼這裡用三點水的“流”而不用留下的“留”?我們一會兒再來討論。

自己能夠正確的把詩讀下來嗎?

生:能。

師:自己練一下,好嗎?

生:(自讀古詩)

師:我請同學來正確的把這詩讀一遍給大家聽,誰願意來試試?聲音要宏亮一些。

生1:(讀《石灰吟》 較平淡)

師:正確吧?再請一個同學,聲音再宏亮一些。

生2:(讀《石灰吟》 稍有感情)

師:你讀得更好一些,大家聽出來沒有?(向大家)他讀得更有一種節奏感。再聽一遍。(向生2)你再讀一遍。

生2:(再讀《石灰吟》)

師:(向生3)你聽出來沒有?說說看。

生3:(評)他的節奏感表現在4/3停。

師:4/3停。七個字的古詩,往往是4/3停,是不是?(向生1)你其實讀得也有節奏,只不過不是很明顯,你能再讀一遍嗎?

生1:(重讀《石灰吟》)

師:(向大家)是不是好多啦?好,像他這樣讀,你們來一遍。

生:(齊讀《石灰吟》 把握4/3停的節奏)

師:我給大家提個建議,看最後一句,應該讀得慢一點。因為在提醒別人詩要結束了,注意回味。最後兩句這樣讀,(師範讀)“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再試試。

生:(再讀《石灰吟》 注意最後放慢讀)

師:這就讀出詩的韻味兒來了。好,第二首,就按照第一首這種方式自己來練一下,吟誦一下。

生:(齊讀《墨梅》)

師:誰來吟誦一下第二首?注意,老師這裡用的是吟誦,抑揚頓挫,讀出詩的韻味來。

生:(吟《墨梅》)

師:(範讀指導)最後一句放慢點:“只流清氣滿乾坤。”

生:(照讀)“只流清氣滿乾坤。”

師:讀得很好,給她一點掌聲。

生:(拍手)

師:下面,我就問一問大家,有沒有在預習當中不大懂的詞,拿不準的?古詩和現代漢語畢竟有所區別,意思拿不準是正常的。請你來說。

生4:“只流清氣滿乾坤”的“乾坤”是什麼意思啊?

師:“乾坤”,誰幫她解決?

生5:世界。

師:這是什麼?“天”就是乾,“地”就是坤,天地之間,就是整個世界。還有嗎?(向生4,你提問的,所以我建議你把這個詞的意思寫在書上。)既然不懂,就要我們記下來。

生6:“若等閒。”

師:想一想,學過《長征》的。

生7:像沒什麼事的意思。

師:你想起長征沒有?哪一句?

生7:“萬水千山若等閒。”

師:所以像沒什麼事一樣,也就是說,把它當做平常事,就叫做“若等閒”。提問的同學,也請你記下來,好嗎?還有嗎?

生8:我在《古詩文誦讀》上面看到了“只留清氣”的“留”是留下的“留”,而這邊是流水的“流”,為什麼呢?

師:古詩文誦讀的“留”這個字和現在我們課本上的“流”。【板書:留 流】學完以後,我們一起來研究。那麼這首詩的意思呢,比較淺顯。把關鍵詞搞清楚就沒有太大的問題了。我們先看《石灰吟》這首詩。吟有讚頌的意思,吟誦的意思。那麼作者在這裡,是在吟誦石灰的什麼呢?(提示)抓住關鍵的詞語、關鍵的句子。

生:我從作者寫的“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清白”看出來他在讚頌石灰的清白。

師:清白,關鍵詞“清白“。把它寫在這。【板書:清白】

師:你有什麼不同意見,還是補充?你說。

生:我是關注到了“全不怕”。從“粉骨碎身全不怕”看出它(石灰)不怕自己粉身碎骨,要把清白留人間。

師:全不怕的目的是要怎麼樣?要留清白。所以它還是一個關鍵的詞語,這種詞叫做詩眼。好,你說。

生:我覺得一共就是八個字,一個是堅強不屈,還有一個是潔身自好。

師:你是說石灰的精神是嗎?你不瞭解石灰的一生,你對它的精神就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你們覺得石灰能把清白留在人間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嗎?

生:(紛說)不是。

師:是件很容易的事嗎?

生:從詩的1、2兩句分別有“千錘萬擊”和“烈火焚燒”,這兩句我看出來是很不容易的。

師:“千錘萬擊”、“烈火焚燒”這兩步驟就行了嘛?就變成石灰了?還有一個詞,找出來沒有?一起告訴我。

生:(齊聲)“粉骨碎身”。

師:【課件出示詞語: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粉骨碎身”。我們一起來讀這幾個詞,(引讀)“千錘萬擊”,預備——齊。

生:(齊聲讀)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

師:石灰怎樣才能留下清白呢?

【出示圖片】石灰石生長在深山之中,質地堅硬,要工匠經過千萬次的錘擊才能把它敲成碎片,

【出示圖片】敲成這樣的碎片。這樣就是石灰了嗎?不夠。要把它投入到石灰窯當中烈火焚燒幾天幾夜,石灰石被燒成了白色。這樣就是石灰了?還不夠。

【出示圖片】最終要把它投到水中讓它沸騰起來,讓它變成粉末狀。就是詩中所說的粉骨碎身,這樣才變成石灰,這樣才能被世人所用,粉刷牆壁,留下清白在人間。

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有什麼感受?

生:我覺得石灰它的一生非常得不容易,首先它被工匠用千萬次的錘擊才變成石塊,這已經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了,但是它只完成了一生中四分之一,四分之一就已經這麼痛苦了,其次還要把它扔到石灰窯裡頭去焚燒,其實燒的時候它也是很痛苦的,像假如我們開水燙到手啊,只燙了一個小口就會疼上好幾天,那把它放在石灰窯裡面燒幾天幾夜,肯定是一個很難熬很難忍的過程。那現在它已經變成了白色的石塊,它還不能用,還要經過高溫燒熱讓它沸騰,這個時候被水泡過它就會變成粉末,可見它是從非常的熱再到非常的冷,它要經歷一個巨大的過程,可見它非常的痛苦,它的一生很不容易。

師:這個過程相當的痛苦。是不是?這位同學講得非常好,她在感受石灰,這種感受叫做感同身受。只有這樣,把自己當成石灰,才能理解它。這三個詞語我們再來讀一讀。(引讀)“千錘萬擊”,預備——齊。

生:(齊聲讀)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

師:那石灰為什麼要忍受這樣的磨難?它要做什麼?

生:我覺得它這樣做是為了給那些古人留下這種精彩的……

師:(質疑)它自己變成人了?石灰本身的作用就是什麼?看看最後一句。

生:要把清白留在人間。

師:就是給千家萬戶粉刷牆壁,就是要把清白留在人間。所以面對這些磨難,石灰的態度是什麼?

生:若等閒。

師:若等閒!

生:全不怕。

師:全不怕!面對千萬次狠命地錘擊,石灰怎麼樣?若等閒!面對烈火焚燒,石灰怎麼樣?全不怕!(引讀)粉骨碎身——

生:全不怕。

師:只是要留下清白在人間。多麼堅強的精神!現在你還明白作者吟誦石灰什麼,明白了吧?要留清白在人間。清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作者在吟誦石灰什麼?

生:(思考)

師:僅僅在吟誦它留個清白?那頭三句呢?豈不是變得沒有必要了嗎?

生:我覺得這首詩吟誦石灰面對困難面對痛苦不懈努力的精神。

師:堅強。面對所有的磨難都要堅強應對,達到清白留在人間的目的。是不是啊?大家現在清楚了,明白沒有?詠物詩,詠石灰,于謙僅僅是為了讚頌石灰的這種精神嗎?他想表達什麼?你說。

生:他是在讚美石灰的這種精神,其實也是在讚頌他自己那種剛正不阿、堅決不同流合汙的那種精神。

師:表達自己不同流合汙,剛正不阿。再來說一說。

生:(沉默)

師:(提示)找準關鍵字眼。石灰要留清白,于謙,一個人要怎麼樣呢?你說。

生:他是在託物言志。他要寫這首詩來激勵自己說,我自己也要向石灰那樣,面對巨大的磨難我也不怕,我一定要……(思索能表達的詞彙)

師:(提示 補充)清清白白的。

生:(接說)就算死了也要把我的清白留在人間。

師:要清白的做人。是不是這樣?哦,他在表達這個情感。現在我們再讀這首詩的時候,應該跟原來不一樣了。你現在知道他在讚美石灰的精神,也是在表達自己的一種志向,是不是?來,自己讀一下。

生:(自讀《石灰吟》)

師:誰來讀一讀?要突出石灰的磨難,突出它的堅強,突出作者的一種志向。試一試,請你,行嗎?我給你配了音樂,看我的手勢。【播放配樂】

生:(搶讀)于謙,《石灰吟》。

師:停。【重放配樂】準備。

生:(跟樂)《石灰吟》,于謙,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師:停。(範讀)“千錘萬擊”,磨難,“烈火焚燒”,你覺得你讀出來沒有啊?再一遍。我叫你讀你再讀啊。【配樂】你先醞釀一下情緒,要讀出石灰的磨難,讀出它的堅強。

生:《石灰吟》,于謙,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師:你已經很努力了,你來聽我讀,好吧?我讀一句你讀一句,好嗎?

生:(點頭)

師:好,我為什麼要強調千錘萬擊,因為我想到石灰要經受這種磨難,是不是,好,聽。(範讀)“千錘萬擊出深山”

生:(跟讀)千錘萬擊出深山。

師:好,有進步。第二句,想象一下這種畫面,(範讀)“烈火焚燒若等閒。”

生:(跟讀)烈火焚燒若等閒。

師:好。(範讀)“粉身碎骨全不怕。”

生:(跟讀)粉身碎骨全不怕。

師:(範讀)“要留清白在人間。”

生:(跟讀)要留清白在人間。

師:(向大家)是不是有進步啊?給他一點掌聲。

生:(拍手)

師:再請一個同學,讀詩讀出感覺來。請你。【配樂】

生:(有感情地讀《石灰吟》)

師:讀得好吧?掌聲鼓勵。

生:(拍手)

師:大家一起來。(引讀)千錘萬擊,預備——齊。

生:(齊聲讀)

師:所以這首詩作者在吟誦石灰,也在抒發自己的一種志向。我們看第二首《墨梅》。《墨梅》全詩當中雖然沒有一個“吟”,但是它也在吟誦墨梅。我們知道,王冕被稱為是畫梅的聖手,一生當中最愛畫的就是這種墨梅,至今他的真跡還珍藏在故宮的博物院裡。今天我給大家看一看,【出示墨梅圖】這就是墨梅。欣賞一下,你看,墨梅給你什麼樣的感覺?說說自己的感覺。

生:我覺得看起來它的顏色淡淡的,不像我們平時所看的梅花是粉紅色的、白色的特別漂亮。它只是平平淡淡的灰色和黑色。

師:(點評)她在比較顏色。生活當中我們見到的梅花顏色是豔麗的,而這水墨畫中,梅的顏色是淡淡的。美不美啊?

生:是一種淡雅的感覺,很舒服。

師:就是一種很淡雅的感覺。這是一種美,只不過這種美不俗氣,是一種脫俗的美。誰能把這種淡雅的.感覺讀出來?頭兩句自己練一練,讀出淡雅的感覺來。

生:(自讀《墨梅》前兩句)

師:能吟出梅花這種淡雅的感覺嗎?試試看,誰來試試?

生:(讀《墨梅》)

師:(評)很淡,但有點低沉。誰來試?淡雅。

生:(讀《墨梅》)

師:有點感覺了。像他這樣讀,我們一起來,(引讀)

生:(齊讀《墨梅》)

師:淡雅的,是吧。那麼這首詩,也在吟誦墨梅,你說他在吟誦墨梅的什麼呢?看出來了嗎?找找關鍵字。

生:我覺得“淡墨痕”可以看出來梅花的顏色很普通。

師:普通,非常的普通。還有呢?

生:它不像玫瑰一樣的妖豔。

師:除了這幅圖,它顏色很淡雅,想一想,還有什麼?

生:“只流清氣”可以看出它有一種清香的感覺。

師:有一種清香的感覺。雖然很淡雅,淡墨痕,但是它卻留下清氣滿乾坤。那清香之氣,充滿天地之間。大家想過沒有,他僅僅是在吟誦墨梅嗎?在讚美墨梅這種不要別人誇,把清香留在乾坤之中的精神嗎?有沒有表達他自己的一種什麼心聲?這個“清氣”的“清”,有一種什麼意思在裡面?

生:有一種清潔、高尚的意思在裡面。

師:清潔、高尚、高潔,是不是?有一種這種感覺。在古代這個字當中啊,不光是清濁的清的解釋,往往有一種清高、有一種清廉,有一種高潔的意思,所以王冕是借這個清氣來抒發自己的為人處事的一種志向。他要做一個清高的人,不追求名利的人。是這個意思,還能感覺出來啊?他這種思想跟我們平時生活稍微有點距離,我們一起來讀讀,(引讀)

生:(齊讀)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師:好,這兩首詩的意思,包括它所吟誦的墨梅和石灰吟的什麼,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我們都清楚了。最後,黑板上還留下的這兩個字,【手指“留”與“流”】古詩文誦讀的版本的“留”,而我們課本上這個“流”,你覺得哪個liu更合適呢?沒有唯一答案,我想聽聽大家想法。誰更好?

生:我覺得還是書上這個“流”好,因為第一個“留”它只是留在人間。

師:請注意,咱們這第一首的“留”,留的是什麼?

生:清白。

師:這個“流”,流的是什麼?

生:清氣。

師:清香是吧。繼續說。

生:第二個“流”是把這種清香流傳在人間。

師:流清氣,流清香之氣。

生:充滿這種清香之氣。

師:表達不是很清楚,是吧。你再想一想,一個是留清白,用這個“留”,一個是流清氣、清香,用這個“流”,你來說說你的感受。

生:我覺得還是用第二個“流”比較好。因為第二個“流”給人一種流傳下來的、傳開了的感覺。就像把這種清氣流傳到整個人間,流到很多地方。

師:這個“流”三點水,給人感覺是流淌,是流溢。這種香氣流淌在人間。你看清白我們是看得見的,是一種顏色,而這個清氣、清香之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他用這個詞,是流淌在人間。是不是這樣說,更具有一種美感,更有一種詩意。而且我覺得它是題畫詩,用了這個“流”字,畫面變得富有動感,是不是這樣?這是我的看法,也不一定對。我們以後可以再來探討。我覺得這個“流”字更生動一些,更形象一些。好,今天我們學習了兩首詠物詩,發現它們在寫法上有共同的特點,是什麼?

生:借物喻人。

師:【板書】借物喻人,或者說叫託物言志。借石灰、借墨梅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和人生理想。這是兩首詩的共同特點。古代的詠物詩有千千萬萬。歷史記載,光全唐就有六七千首詠物詩,但獨獨這兩首,流傳最為廣泛,尤其最後兩句“要留清白在人間”、“只流清氣滿乾坤”,這兩句應該說是老少皆知。除了詩寫得好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課件出示王冕資料】我們看王冕的生平,不願巴結權貴,也不願追求功名,後人是這樣評價王冕的: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一樣清高,一樣孤芳自賞。

【課件出示于謙資料】再看于謙的生平。知道什麼叫“天下冤之”嗎?就是天下人都為他感到冤枉。抄家時,幾位官員都掩面哭泣。作為朝廷從一品的大官,三十多年做官的于謙,家裡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有人這樣評價他:他身居高位,卻清廉正直,在他幾十年的官場生涯中,沒有貪過汙受過賄,雖然生活並不寬裕,他從未濫用手中的權利,在貧寒中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操守。

師:想到這詩為什麼能流傳這麼久的原因了沒有?

生:我覺得這些百姓都很愛戴他,他的這種精神。

師:跟他的詩有什麼關係呢?

生:他這詩第一是他自己寫的,第二是和他的精神非常符合,

師:非常符合什麼精神呢?

生:符合那種清白、剛正不阿的精神,任何評價都要高於這首詩。

師:十幾歲的時候,于謙寫下來要做一個清白之人的詠物詩《石灰吟》,他一輩子都是按照《石灰吟》給自己定下的標準努力。王冕也是一樣,雖然學富五車,但是遠離名利,跟墨梅中的清氣又是相符的。兩人身份不一樣,請大家注意,一個是在朝為官,他的志向是像石灰一樣,為民造福,留下清白;一個是平民百姓,他的志向是孤芳自賞,遠離名利。可貴的是,這倆人終其一生都將石灰和墨梅用來勉勵自己,經受了多少磨難,經過了多少考驗,最後終完成了自己的志向。這叫——言行一致。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字如其人,文如其人。這裡我們可以說,詩如其人。所以老百姓特別喜歡吟誦這兩首詩,因為吟誦詩就好像在吟誦這兩位了不起的詩人。好,那麼中國的傳統就是託物言志,透過詠物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我們生活當中都熟悉的松,【出示松圖】看到這個,你想到哪個詩啦?

生:陳毅的《雪壓青松》。

師:陳毅的。(引讀)

生:“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師:再看這個【出示梅圖】

生:“凌寒獨自開。“

師:歲寒三友“松、梅、竹“。【出示竹圖】

生: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師:你看,中國人特別偏愛這些事物,並不是說這些事物的外在很美,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他們欣賞它們所代表的一種品格,他們願意透過託物言志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一種理想和志向,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特殊的文化傳統。含蓄的表達自己的理想。所以今後如果大家再看到這一類的作品,希望大家能想得更多,要想到它不僅僅是一種植物,應該別有一番滋味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