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觀察物體的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67頁例1和”做一做”,練習十五的第1題。
教材簡析:
《觀察物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的一個獨立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後、左右等位置關係的知識後來學習的,要求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只有把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並讓學生能判斷出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得到的形狀,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後學習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圖形等知識打好基礎,作好準備。
教學物件分析:
低年級學生活潑愛動,求知慾強,樂於表現自我,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現在的思維中具體形象思維成份比較多,教學中要加強直觀教學,並使學生透過看一看、說一說、擺一擺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習興趣,理解掌握知識,建立空間觀念,使所學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要全面地瞭解一個物體各個面的特徵,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
(2)使學生能正確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能確定看到某一形狀所處的位置和角度。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過程,體驗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透過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
(1)對看到的物體相似的面形狀的不同特徵的認識和區分。
(2)使學生明確要全面地瞭解一個物體各個面的特徵,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初步體會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
教學關鍵:使學生透過觀察實踐活動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能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綜合,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並能在頭腦中進行“虛擬的移位”,即假設自己站在某一位置,會看到什麼形狀。
策略與方法
引導學生運用觀察——思維——表達為一體的探究性學習方式,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現規律,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處在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中。
課前準備:課件 、投影,茶壺、玩具小汽車等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匯入新知
師:“同學們照過相嗎?”“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幾張照片,想看看是什麼嗎?”(想)
教師用課件出示本校校園從不同角度拍攝的照片。
學生看了將會很快說出是我們的校園。
師:這些照片相同嗎?(不相同)
師:拍攝的都是我們的校園,怎麼看到的照片會不一樣呢?
學生可能說出:
(1)因為拍攝的地方不一樣。
(2)因為拍攝時站的地方不一樣。
(3)因為看校園的角度不一樣。……
師小結並板書課題:對,因為是從不同的角度拍到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師板書課題: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看校園的照片,利用了學生好奇心理,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其生機盎然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看到的樣子不一樣,並自然地匯入了新課。
二、觀察實踐,探究體驗,理解掌握
1. 本位觀察。
讓各小組把茶壺放在課桌上,(茶壺的正面、側面、背面分別對著前、後、左、右四面的同學。)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你看到了這個茶壺的哪一面,是什麼樣子?和小組同學說一說”(課件出示茶壺正面、側面、背面圖)
讓學生全班交流,師:“你們看到了什麼?和螢幕上哪幅圖是一樣的。”學生可能說出:
(1)我看到了正面的壺嘴,和第二幅圖是一樣的。
(2)我看到了側面,和第一幅圖是一樣的。
(3)我看到了背面,是壺把兒,和第三幅圖是一樣的。
(4)我也看到了側面,不過和剛才那個同學看到的側面不一樣,和第四幅圖是一樣的。
……
師問:“剛才有同學說看到的兩個側面不一樣,這兩個側面哪裡不一樣了。”
學生仔細觀察思考後,可能說出:壺嘴和壺把兒的方向不一樣,剛好相反。(設計意圖:透過教師提問和學生討論交流,使他們注意觀察到的容易混淆的兩個側面形狀的不同,即壺嘴和壺把兒方向不同。這樣就幫助學生克服了認知上的困難,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請看到茶壺正面的同學舉手。看到這個側面(指圖)的舉手,看到那個側面(指圖)的舉手。沒有舉手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哪一面?”
設計意圖:在以上過程中,透過本位觀察、表述看到的物體的'樣子等活動,讓學生體驗觀察物體的方法。
2、換位觀察。
讓學生按順時針方向分別轉動到另外三個位置進行觀察,直到回到原位為止。說說每次看到的形狀和剛才看到的是否一樣?(分組交流)
教師適時讓學生全班交流,學生可能說出:
(1)不一樣,我剛才看到了茶壺的側面,現在看到了正面,和第二幅圖是一樣的。
(2)我剛才看到了茶壺的後面,現在看到了茶壺的側面。
……
師:“為什麼大家後來看到的和開始不一樣呢?”“這說明了什麼呢?”
學生可能說出:(1)因為坐的位置不一樣。(2)因為我們看的面跟開始時不同了。(3)因為我們觀察的角度不同了,所以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不同了。……
每個同學說完後,教師都要問問其他同學:“剛才同學說得對不對,好不好?”(讓學生自己進行評價,不單獨是老師說了算,體現了評價的民主性,達到激勵學生創新進取的目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不同的想法,說得不對也沒有關係。(古語云:“親其師,則信其道。”這樣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才能讓學生在身心高度放鬆的狀態下,自由地發表見解,展開討論。)
透過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小結,使學生明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設計意圖:透過換位觀察,加深了學生自身的感受,使他們親身體驗到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透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辨析觀察。
找觀察位置。教師指著某一幅圖,讓學生說說在什麼位置可以看到這一個面。並請坐在這個位置的同學站起來,說說是不是可以看到這個面。誰說對了,其他同學為他鼓掌。
設計意圖:使學生能確定看到某一形狀所處的位置和角度。
4、觀察要全面。
電腦顯示膝上型電腦的背面,師說:“請你猜一猜,這是什麼物體?”
學生可能舉手回答:
(1)洗衣機。(2)冰箱。(3)膝上型電腦。(4)化妝盒。
……
學生積極舉手,充分發言後,師說:“這只是一個物體,可你們卻猜了那麼多,誰能想一個好方法,讓我們知道它究竟是什麼物體呢?”
學生思考後,可能和小組同學討論,並說出:
(1)讓我們看看它別的面。
(2)老師,你能把它轉動一下嗎?
師說:“好,就按同學們說的,把它轉動一下。(電腦顯示動畫)現在請你說說這是什麼物體?”
學生又可能說出:(1)鏡子。(2)化妝盒。(9)膝上型電腦。
……
師:“意見還是不一致,怎麼辦?”
學生可能會說出:再轉動一下。
電腦顯示動畫,轉到正面時,有的學生可能就會很高興地說:膝上型電腦。
師:“猜對的同學呀很高興,沒有猜對的也沒關係,因為你們已經動腦去想了,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注意什麼?”
學生可能說出:
(1)觀察物體時要全面地看。
(2)要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物體。
(3)要仔細、認真地觀察。
……
師:“同學剛才說的都很好,我們要正確、完全地瞭解一個物體的特徵,就要從不同角度、認真、仔細地去觀察。”
設計意圖:設定懸念,讓學生猜一猜,緊緊抓住了學生好奇的特點,學生在猜測的過程中思維異常活躍,從而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看問題要全面”。在學生知道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基礎上,又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要全面地瞭解一個物體各個面的特徵,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
三、實踐應用,鞏固深化,創新發展
1. 教科書第67頁的例1
投影出示例1的情景圖,請學生仔細觀察,想一想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是誰看到的就在下面標出誰的名字。之後,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2. 引導學生完成第67頁的“做一做”。
這摞數學課本的側面、正面、背面分別是哪個小朋友看到的?讓學生連一連。
意圖:透過這些學生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基本練習,使學生提高練習興趣,並紮實鞏固所學知識,做到寓教於樂。
3、拓展練習。
師拿出一輛玩具小汽車,放在桌子上,問:“老師想看到你們看到的那一面,你有什麼好方法嗎?”
學生可能說出:
(1)把小汽車轉動一下就可以看到?
(2)老師,你到我們這邊的位置就可以了。
(3)老師,你把頭伸到這邊不就可以了嗎?
(4)看到你看到的面,想一想我們看到的面,因為它們基本是一樣的,只是兩個側面的方向不一樣。
師:同學們的方法都好,可現在老師要看到你們那一面,哪一種方法更好些?
學生可能說出:把小汽車轉動一下這種方法就好。
師:有不同的意見嗎?(學生可能沒有)
師:那如果這是一輛真正的汽車,哪一種方法更好些?
學生可能說出:換個位置觀察。
其餘的同學可能都點頭說同意。
師:那我們在生活中觀察物體時,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觀察方法。
設計意圖: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需要一個長期培養訓練的過程。這裡教師透過選擇典型的題例,創設情境,啟用思維,既誘導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又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發展了空間觀念。
4、作業:教科書練習十五的第1題。
四、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意圖:引導學生自己整理總結所學知識,形成清晰系統的認識。
板書設計:
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
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要全面地瞭解一個物體各個面的特徵,要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
教學設計中體現的主要的教學思想:
1. 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巧妙設計,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2. 遵循學生的心理規律,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3. 努力實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採取觀察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正確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4. 設計了不同層次、形式多樣的練習,既有利於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又有利於提高學生練習興趣,拓展其思維,並提高其綜合應用能力。
觀察物體 來自數學網的精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