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物體》的評課稿
欣賞之處:
1、教學流程清晰。從擺一擺、看一看到畫一畫,指一指,說一說,比一比,接著歸納小結,鞏固提高。
2、教師準備充分,從課件製作到正方體實物(12個),再到正方形圖片(20張)。
3、能夠在具體實物中讓學生觀察、操作、比較、歸納,讓學生經歷了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
4、教師注重方法指導。體現在觀察的動作、方位、順序等方面。
5、注重數學思維訓練。體現在動手擺不同的圖形,觀察圖形中顏色的變化,以及練習中學生再次搭建圖形等。
6、教師透過課件演示讓學生感受到圖形的變化之美,並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親數學行為。
相關建議:
1、學生的學具應有所準備,豐富的學具才能讓學生整體參與。
3、教師應更多的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敢說、會說,有條理的表述,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地給與合理性、積極性的評價。
4、觀察的結論雖比較難,但教師應給予學生時間,讓學生充分觀察、比較、討論,從而得出結論。
5、畫圖是重要環節,教師應指導並作出評價。
夏林成:《觀察物體》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要透過觀察和比較,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觀察經驗,深化對實物與檢視關係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
袁文老師在教學時能緊扣教學目標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正方體木塊),注重了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比如,讓學生上臺擺正方體,讓每個學生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小正方體,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這一操作活動,充分為學生提供了很大的探索空間。學生要考慮從什麼方向觀察,物體的主要特徵是什麼,怎麼才能把這些特徵表現出來。這看似簡單的過程,卻是一種有價值的數學活動,能較好的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張洪燕:《觀察物體》一課的教學中,袁老師始終以高度的`熱情,激起學生積極的求知慾,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透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
建議:1、老師上課很親切,一直面帶微笑,但激情不夠,語言沒有節奏感
2、觀察時教師最好能指導學生要有一個順序,我們觀察物體一般是從正面到側面再到上面。
總之,這是一節很精彩的課,非常感謝給我這麼好的一次學習機會!
李亮:週三是我們教研活動日,這次所評的數學課,是袁老師和公開課,三年級下冊的《觀察物體》,
《觀察物體》這節課,袁老師能夠較好的抓住教材的重點,層次鮮明的設計教學過程,利用實物、圖片、課件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可以說是比較成功的一節課。
美中不足的是,這節課學生對學具的準備不充分,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能夠讓孩子們準備好學具,擺放在桌子上,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可能孩子們更能深刻的體會:“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形狀也不同。”
閔應賢:聽了袁文老師的觀察物體一課,簡單談談我聽後的感想。袁文老師課前準備的很充分,語言有親和力,和學生溝通的很順暢。學生學習的氛圍很濃厚,學生在自主學習,獨立探索方面做的很主動,效果也很好。袁文老師大膽放手,適當指導,是我值得學習的地方。我的建議是,袁文老師在一些細節上可以更好的處理。例如:觀察物體的姿勢是平視,應該親自演示一下較為妥當;總結性的板書不夠完整和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