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文教學方案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本文為語文作文教學方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語文作文教學方案
一、研究背景
《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中要求到五年級結束時,小學生“能依據生活內容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別是非善惡;有經常動筆的習慣”。在教學建議中談到:寫作教學要注重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努力引導小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生活,發現生活,提高感受生活的能力;要加強小學生的寫作實踐,引導小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培養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而小學生作文的普遍現狀是:感到作文難。他們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學會怎樣作文,因為大部分小學生初學作文時通常都是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從下筆。現行使用的“二期課改”語文教材中寫作量大,缺少相應的序列性,強調“想象”、強調“想什麼寫什麼”,造成教師在指導上的缺失,對小學生寫作上的指導弱化,小學生缺乏作文的基本能力(認識事物的能力和表達事物的能力)。他們害怕作文又不得不完成教材要求的作文成為最大的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所以,要求小學生把所經歷的所見所聞所感的生活認識寫成一篇語句通順,條理清楚、重點具體、意思明確的不跑題的作文很不容易。
因此,教師透過怎樣的作文教學,來有效地引導小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值得研究。
二 研究的意義
1、課題研究能減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課業負擔;
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由於滲透了太多的功利性目的,小學生的作業量激增,學習負擔異常沉重,使得小學生們對本來就需要較多時間進行構思和修改的作文更加無暇顧及了。而作業和考試中的一些不合理要求也造成小學生作文成績不理想。教師根據作文教學中所遇到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運用切實可行的方法進行作文教學,能有效克服小學生懼怕作文的`心理,減輕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課業負擔。
2、課題研究能擺脫作文教學“高耗低效”的局面;
長期以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耗費時間和精力最多的莫過於作文指導,而實際教學效果最不理想的恰恰也是作文。反映在小學生身上,主要表現為: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較低,絕大多數小學生不具備獨立的寫作能力和表情達意的基本功,所寫作文大都是人云亦云的抄、套、編的混合品,缺乏真情實感。如果教師的作文教學既有明確、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程式,又有系統、規範的有序訓練,並考慮小學生實際,一定能在較大程度上扭轉作文教學低效的局面。
3、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小學生寫作的興趣和水平。
作文教學歷來的模式是教師命題小學生寫,教師批改小學生看,教師講評小學生聽。在整個作文過程中,教師始終處於居高臨下的支配地位,小學生則始終處於被動接受的服從地位。教學雙方心力交瘁,一方面,教師為命題搜腸刮肚,為批改埋頭苦幹,為講評口乾舌燥;另一方面,小學生寫作文抓耳撓腮,讀批語索然寡味,聽講評昏昏欲睡。其結果是作文課成為師生最頭疼的課:小學生怕寫作文,討厭寫作文;老師也怕教作文,厭倦教作文。我們要透過積極的鼓勵,有效的評價,來改變這種狀況,激發起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其自信心,創造“我寫我可以”的成就感。
三、研究設想
(一)研究物件小學六年級小學生。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該課題將緊緊圍繞《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進行研究,切實提高小學生語文作文教學的實效性。為了達到研究目標,我進行以下三方面研究:
1、研究小學生作文訓練的序列;
按“課內課外兩條線”進行作文訓練。課內訓練作文就是教師命題、提供作文素材,指導小學生遣詞造句、謀篇佈局,培養小學生作文的能力。課外作文放開小學生的手腳,讓他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喜歡什麼就反映什麼。課內課外同時進行,“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1)課內作文訓練
小學六年級:進行篇章訓練,掌握各類記敘文的基本寫法,能寫實用性的命題作文和自己感興趣的生活內容。學習修改作文,使用省略號、破折號、書名號等常用的標點符號。
(2)課外作文訓練
小學六年級:善於積累作文材料,作文有中心,有一定的內容,意思清楚,語句通順。
2、研究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
作文教學的目的,是訓練小學生的寫作技能,以適應今後的發展需要。批改,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必須運用的一種手段。葉老說:“批改固教者之要務,然須進一步想,必使小學生能自改其文,或文成達而竟不須改,乃有濟也。”批改作文,不是單純地為著改通順,使一篇作文完美,而是為了使小學生“達到自己能批改的地步”,批改的目的在於培養小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1)在小學生學寫作文初始,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堅持精批、面批的原則。教師詳細修改後,小學生進行謄寫,並思考每處為什麼這樣修改。
(2)引導小學生互評互改,共同磋商作文,先讓同學們互評互改,再由老師檢查批改情況,喚取小學生興趣和成就感。
(3)開展豐富多樣的交流活動,樹立起寫好作文的信心。
(4)鼓勵小學生向報刊投稿,調動小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3、研究課題評價問題
以促進教師作文教學水平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提高為目的,採用自評、互評等多元評價的方法對教師和小學生進行評價。
( 1)對教師的評價指標
評價教師對每個年級每個學期每個單元作文教學要求的熟悉程度;
評價教師在教學中能否調動並保持小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評價教師能否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達到最優效果。
(2)對小學生的評價指標
評價小學生對寫作有無興趣;
評價小學生觀察生活能力是否提高;
評價小學生寫作能力是否提高;
評價小學生有無欣賞他人作文的水平。
(三)研究目標
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最根本的目標在於提高教師作文教學的能力,提高小學生作文的能力。具體目標如下:
1、透過研究讓小學生養成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能及時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能用規範的書面語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據日常生活的需要,運用各種表達方式寫作。
2、透過研究,形成小學生作文有效訓練的序列,使小學生掌握各類記敘文的基本能力。
3、透過研究,總結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透過多種評價方式,有效地培養和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和水平。
4、透過研究,從教師的“批”,逐步做到教師“少批”或“不批”,使小學生達到自己能批改的地步,培養小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四)課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的思路
本課題決定以小學生髮展為目標,以教材閱讀內容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作文教學效益為核心,以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提升為重點,探索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
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在選題階段採用文獻法和調查法,在實施階段採用行動反思法和案例引領法,在總結階段採用經驗總結法和調查法。
1、行動反思法
教師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開展研究,探索和構建小學生有效作文教學模式。按照“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再計劃……”進行行動研究過程。在這過程中,教師反思作文教學過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討解決的方法,是行動研究的重要途徑。
2、案例引領法
在研究中,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透過研究者與教師,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小學生的多維互動,平等對話,達到理論引領,行為自省,互相指導,促進教師新行為的跟進,有效進行作文教學。
(五)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措施
研究步驟
第一步:建題階段(20xx、12——20xx、1)
1、分析作文教學的現狀,確定研究主題。
2、學習課程標準,明確小學六年級寫片斷、寫作文的要求。
3、選定研究人員,制定研究計劃。
第二步:實施階段(20xx、3——20xx、5)
1、制定本年級各單元的習作內容及訓練序列。
2、抓點,用典型引路,逐步推開。
3、積累“有效作文教學”的案例。
4、研究作文教學評價問題。
5、適時舉行“小學生作文教學”論壇。
第三步:總結階段(20xx、6)
1、進行有關測試和召開調查會。
2、撰寫研究報告。
3、編輯《作文集》和《課例集》。
研究措施
為確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進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擬採取以下措施進行課題研究:
1、問卷調查,瞭解現狀
2、加強管理,指導研究
3、加強交流,突出實效
①充分利用網路教研資源優勢
②加強老師與老師之間的交流
4、提煉成果,總結推廣 對好的經驗和成果要及時在全區推廣應用,提高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