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課文五柳先生傳的語文教學方案

關於課文五柳先生傳的語文教學方案

《五柳先生傳》複習

一、原文填空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讀書,_________________;每有會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醉而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蔽風日;短褐穿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日:黔婁之妻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言茲若人之儔乎?________________,以樂其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葛天氏之民歟?

二、文學常識

《五柳先生傳》選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名________,自號_________,諡號__________,_______(時代)著名_________,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重點字詞釋義

不知何許人:不知何許人:

亦不詳其姓字:亦不詳其姓字:

因以為號焉:因以為號焉:

每有會意:每有會意:

親舊知其如此:親舊知其如此:

《聲聲慢》教案

【學習目標】

1、瞭解詞人的生平及作品風格。(知人論世)

2、結合詞句,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方面解讀詞人愁情。

3、探尋詞人苦悶、複雜的精神世界,準確把握“愁”之內涵。

【教學重難點】學習目標2、3。

【學法指導】自主學習(誦讀研讀賞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師點撥

【課時安排】1課時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約1151年),南宋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人(今屬山東濟南人)。父親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丈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丈夫共同致力於書畫金苦石的蒐集整理。靖康之變,北方淪陷,丈夫輾轉下江南,後趙明誠病死,她過著悲苦孤獨的晚年生活。晚年的李清照無兒無女,孑身一人,始終居無定所,飽嘗了顛沛之苦,亡國之恨,喪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後在杭州悽然死去,確切死期竟無人知曉,足見清照晚年之孤獨淒涼。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用三個短語來概括她的一生:

少年繁華中經喪亂晚年淒涼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她的創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南渡前:描寫少女、少婦時期的生活閒愁、離愁--清麗婉轉。

南渡後:反映戰亂痛苦生活,感時傷懷,懷舊思鄉,表現思夫、思國、思鄉濃愁、哀愁--沉鬱淒涼

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曾不吝情去留:曾不吝情去留:

環堵蕭然:環堵蕭然:

短褐穿結:短褐穿結:

簞瓢屢空:簞瓢屢空:

簞瓢屢空:晏如也:

以此自終:以此自終:

不慼慼於貧賤:以此自終:

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若人之儔:若人之儔:

銜觴賦詩:銜觴賦詩:

以樂其志:以樂其志:

【詞類活用】

不詳其姓字:

親舊知其如此:

以樂其志:

【一詞多義】

許:

以:

之:

言:

其:

【理解性默寫】

1.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提到五柳先生的三大愛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作者以古賢自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引用黔婁之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達自己的志向。

5.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暗示他是一位隱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翻譯】

1.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2.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3.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4.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5.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課文理解】

1.概括課文各段的主要內容。

2.文章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