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小學作文教學誤區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於寫作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淺談農村小學作文教學誤區,希望對你有幫助,僅供參考。
誤區一:為求寫作速成的“背誦模式”
身處農村的小學生從小活動範圍有限,學生視野不開闊,對外面世界的瞭解並不像城市孩子,而農村的小學教師還有一大批是從前的社請教師轉正過來的,他們其中好多都沒有受過嚴格的師範教育,雖說已具備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在新一論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學方法依然顯出無法適應的跡象,比如,為了讓孩子能在考試之中得一個比較好的成績,不昔花大量時間讓學生們背誦《同步作文》《作文大全》等裡的範文,致使形成比較彆扭的習作,比如:
媽媽,我想對您說:為什麼別人都有星期天,我卻沒有,每當我熬下星期五已經累得不行了,可您卻給了我最大的壓力,星期六不讓我玩,就讓我做作業,可是作業做的時間長了,也會讓我厭煩。
……
有一次,學校組織春遊,你卻不讓我去,後來我給我的幾個朋友說了,是他們說服了你,你才讓我去春遊。
在路上我們蹦蹦跳跳的走著,我們玩了一會兒,就又到其他地方去,可您就是不讓我去。
我就覺得很後悔,人家來了,說那兒的山多美水多美,當時我卻為什麼不能去,在回家的路上我們搭了個公共汽車,我突然間看見了一片白菜,我高呼起來,好大的白菜呀!有的同學聽見了哈哈大笑起來,罵我傻瓜,人家說那是花菜,頓時我臉通紅,像布不一樣。
媽媽,請你還我星期八,為什麼別人有星期天,我卻沒有,我真的很悲哀,為什麼哥哥可以去玩,我不可以,我每天放學,您就讓我做作業,我想擁有一個星期天為什麼那麼難?
——習作《我真想有一個星期八》
這篇作文題目與其為《我真想有一個星期八》,還不如命為《媽媽,我想對您說》更為恰當。文不對題,卻強拉硬拽,很顯然在進入考場前小作者已經準備了一篇作文。這樣的作文教學存在的弊端在於:(1)在沒有教會學生如何對待優秀範文的情況前,這種教法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時間結構,徒增學生的學習負擔。(2)破壞了正確認識作文乃至正確學習語文的觀念,使語文的學習變得枯燥而沒有生氣。(3)雖然說我們可以在範文當中積累好詞好句,但若教師對這篇範文的構思不加以引導,學生在考試作文中將生硬組織,甚至笑話百出。(4)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這種做法嚴重的影響了作文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導向,在這類習作中,作者之所寫乃他人的感情,自我已不復存在。
誤區二:考試作文之中的片面字數要求
我們翻開一篇失敗的考場作文,往往看到的是字跡密密麻麻,寫了幾頁,細讀之下不知所云,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有些段落東拼西湊,無法銜接,互無關聯。細想之下,很是不解:既然所寫內容與題目要求無關,學生為何還要寫這些內容?既然所寫段落互無關聯,為什麼還要費那麼大腦筋東拼西湊?在一次家長座談會上,一位家長說起孩子的語文試卷時道:“我們家孩子的作文一個字也沒寫,難怪語文只考了40分,考試作文閱卷老師只看開頭和結尾,中間寫的越多分數就越高……。”後來才知道,持這種觀點的人並不限於某些家長,我們很多一線教師和學生都抱著這種態度對待考場作文,這也就不難解釋前面提到的一些考場作文的情況了。作文教學陷入“篇幅”誤區,忽視學生思維的培養,考場作文真正變成了勞而無功的體力活。
誤區三:一步欲登天,方知作文難
很多一線教師都感嘆作文難教,特別是在農村小學,老師們常說:有些學生你不管怎麼樣想辦法,他就是寫不出一篇完整的作文來。殊不知,“寫一篇完整的作文”本身就是對小學生作文的錯誤要求,的確,一個三年級學生有時連一件完整的事情都難以用話語說清楚,更何況讓他述於筆端。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片面要求學生多寫,忽視了教學的循序漸進原則,導致學生越寫越不愛寫,因為後一篇作文是建立在前一篇在作文的失敗心態上來寫的,沒有成功感的寫作,成了學生心頭的一種障礙。
誤區四:浮泛的寫作輔導課
在好多偏遠的農村小學,寫作輔導課往往流於形式。在一堂寫作輔導課上,老師讀一篇上次作文中的優秀範文,接著另外佈置一篇作文,再讀一篇剛剛佈置的要求下的範文,然後就讓學生開始作文。這樣的作文輔導課,只是流於形式的範文閱讀課,教師沒有站在作者的角度談一談範文是如何構思的,小作者細膩的心理就體現在作文當中,但參與這堂課的學生卻渾然不知,我們可以從這篇範文中引發那些思考,還可以在那些角度再行文拓展,範文中有沒有不足之處等等,在這趟習作輔導課全沒有體現。
誤區五:寫作材料的“生米”現象
“春天的時候,白楊樹的葉子好綠好綠,那棵大白楊樹在我爺爺家門前,葉子大大的。
夏天的時候,大白楊樹的葉子是綠綠的,看起來好美好漂亮,過了些日子,白楊樹的葉子依然是綠綠的,而且越來越多。
……
白楊樹就像北方的農民,我愛白楊樹!”
——習作《家鄉的白楊樹》
關於寫作材料的重要性問題,很多人都會想到這一句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材料,寫作就是一句空話,上面的這篇習作是典型的沒有材料可寫、小作者平時積累不多且觀察不夠仔細的一類,小作者一次又一次的寫白楊樹的“綠”但白楊樹畢竟不是松樹, 反覆的寫白楊樹的“綠”卻不是為了突出它的這個特徵,導致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作者並沒有觀察到白楊樹的其它特徵,一如“高大”“挺拔”“筆直”“實用價值”等,而作者卻在文尾拿來《白楊禮讚》中的感情,在這篇習作中顯得很生疏,讀之,如揭開盛有“生米”的鍋就吃起來一樣感到生硬。在教學寫作的過程中,缺少對學生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影響到他們的寫作習慣,而且也達不到啟迪兒童智慧的目的。
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五組語文園地習作部分是這樣安排的:“長城、頤和園、秦兵馬俑……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我國的“世界遺產”,我們來寫寫介紹“世界遺產”的導遊詞……”,對於農村學生,對於世界遺產的瞭解僅限於課本和課堂老師的穿插的閱讀材料,沒有材料,如何作文?這時候學生才明白“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道理。
見於以上五個作文教學中的誤區,筆者做了一下幾個方面的反思,以期有益於農村教學一線的老師。
反思一:合理使用《同步作文》
應合理使用《同步作文》《優秀作文》等書籍,學生在讀一篇好的範文前,教師應指導學生認識它的寫作角度,即切入點,其次想一想範文的構思,並要求學生要養成寫作前先列提綱的好習慣,最後才考慮和學習這篇範文中的好詞好句。在初學寫作階段,也不妨將範文結構放在其次,讀完範文後讓學生想一想所寫事情是否有趣、是否真實,自己有沒有類似的經歷、體會、想法等,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培養學生作文的興趣。
反思二:寧可少些,也不空寫
考場作文與自由作文、課堂作文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考場作文除了要按題目要求寫之外,還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考查學生的寫作基本功、提取資訊和組織材料的能力。作文教學是一個真正體現教師“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一節成功的作文教學課,必然要從細微之處觸動學生的心靈,也要在宏觀對一篇習作進行把握,這即是作文的構思。在沒有真情實感,沒有在頭腦中形成至少粗略的構思前,切莫急著下筆,寧可少些,也不空寫,作文猶如做人,要誠實,只有真摯的情感,才能感動讀者,教育家趙謙翔說:“作文源於做人,復歸於做人,此即以人為本。”
反思三: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循序漸進培養思維
在小學三年級,可僅指導學生寫片段,寫一句話作文;四、五年級可適當學著描寫、狀物,寫一棵樹、一個人等,這時候學學生注意力的形成尤為重要,引導學生換個角度觀察景物;六年級可學著描述一件事,交代清事情的起落、發展即可,可適當穿插細節描寫,用一兩個常見的修辭手法,舉行一次春遊,寫下他們在春遊中的所見所想。丁有寬說:“高年級要求學生觀察景物能懂得寄情於靜,情景交融,展開想象;觀察人物能抓住特徵,分析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質”。[2]在習作輔導課上,教師要多一些鼓勵幫助,少一些批評,使學生的`寫作信心培養起來,他們會愛上寫作、樂於寫作。
反思四:形式多樣的寫作輔導課
在範文誦讀中,抓住閃光點,啟發學生,比如有篇題為《童年趣事》的習作,寫有一天小作者一個人在家看電視劇《白蛇傳》,看到電視上白娘娘的打扮,給自己偷偷的“化妝”的事,其閃光點就是作文選材有趣味性,真實生動地表達作者“自我”;教師的寫作輔導課可選擇成功與失敗作文相互比較的形式,在讀範文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比較兩篇習作的優劣;寫作輔導課也可在戶外去上,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的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寫作輔導課也可以設計一次活動,為校園除草,在山上植樹,觀看一次電影,讓學生討論從中獲得的啟發,並把它們寫下來。
反思五:去什麼地方找下鍋的米
當學生苦於寫作沒有材料可用的時候,老師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我們的學生思維不夠開闊,學生往往經歷了不少事情卻記住的很少,他們往往並不自發地、主動地對某件事情追根究底,除非那是一件足以引起他們好奇心的事。“然而,遠非各種活動都是引人入勝、津津有味、饒有趣味的,因而並非都能自動引起兒童的積極動機。”當諸如《童年趣事》《最難忘的一件事》這樣的作文題目出現時,他們很快會完成一篇習作,完成後才突然發現,所寫的這件事並不是作者心裡最有趣的,也不是最難忘的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筆者認為原因首先是學生急於下筆,其次是沒有在那件最難忘的事情中提取最有價值的啟發,在頭腦中沒有形成牢固的聯絡。“在這種情況下,應當發揮作用的是意志動機——自我命令,自我促進,自我開導……”[4]寫作教學,最重要的是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我們可以按照這樣的方法設計進行寫作訓練:(1)呈現一個簡單的物體,一頂草帽,一幅畫,一支筆,一雙鞋等,讓學生思維法散開來,想到什麼就寫什麼。(2)五、六年級可以設計讓學生有順序的寫一寫“我們的校園”“我的家鄉”等。(3)從真實的記憶、學習的積累、交往的困惑、深刻的閱讀中獲得材料,先思考,直到作文的結構已在心中時再下筆,即做到胸有成竹,再落墨於紙。
小學作文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口頭到筆頭,從句到篇的過程,小學作文教學對語文老師來說是一種挑戰,在偏遠農村,小學語文老師只有在認真、仔細、紮實的教學中不斷反思,才能逐漸形成成熟的作文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