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初中美術教學
引導語:採用學生喜愛的靈活多樣 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愉快中學到知識,本人多年來一直從事初中美術教學工 作,圍繞著美術課的愉快教學,在實踐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討和嘗試。 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淺談農村初中美術教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初中美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美術教育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對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幾年來我們國家也非常重視美術教育,許多學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學成果。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有人曾對某一農村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進行調查,並得出了以下資料:從孩子會用筆到幼兒園期間,孩子喜歡畫畫的佔調查人數的' 99%;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三年級下降到90%;再到五年級下降到70%;到了初中出現嚴重的分化,有對美術有興趣的只能達到60%;幾年的義務教育,怎麼使我們的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下降了如此地步呢?
經過調查分析認為有如下因素。一、學校外因素,家庭的誤導:在孩子入學前,多數家長以孩子會畫畫等藝術才能而給予鼓勵和誇獎,入學後則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衡量孩子,這就使孩子錯誤的認為學習成績是主要的,興趣愛好是次要的,於是本來的天性被慢慢扼殺。家庭構成社會,於是就形成了這樣的社會環境:畫畫是玩,學習成績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發展和認知事物的關係,只要求孩子文化課成績好,忽略了對孩子各種能力、興趣的培養,強制其學習尚不感興趣的文化知識,這樣就扼殺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二、學校內部因素:在長期應試教育的約束下,學校多注重學生成績和學校的升學率,很多學校不開設美術課或者是虛設美術課。現在雖然有很大轉變,但許多學校的教育意識沒有轉變,許多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沒改變,上美術課時,因缺乏資料,或圖省事,只教學生臨摹作品,課堂氣氛低沉,講課呆板,是使學生失去興趣的重要原因。這些都侷限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興趣培養。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麼該如何來培養農村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創造能力?學校外部因素是大環境,我們很難改變,但是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改變內因,轉變教學觀念,從課堂抓起,培養其興趣。
首先,我們應該多瞭解學生,尊重學生的思維表現特點。美術是學生認識世界過程中的一種表現,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會受到鼓舞。教師就要在課堂上引導好學生,激發其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現在上美術課的主要問題是相關教材資料缺乏裝置不齊。特別是欣賞課,書上的圖片畢竟有限而且比較小,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就不能激發學生的美感。教師生硬的讓學生只是去畫畫,因此運用現有的教學裝置來補充就非常有必要。透過自己找些資料,如掛圖、畫冊、錄象、幻燈、光碟等,讓學生觀看欣賞。透過聲音、影象、音樂刺激學生,激發學生興趣。透過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只有透過大量作品欣賞,教學示範,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不斷的藝術薰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
因為農村教學條件的限制和教師水平的差異,使農村的美術教育參差不齊,美術教師的個人意識也有差異,我們的美術課並不是把學生培養成畫家、美術家,也不是為了應付一節課或者認為是簡單的哄孩子玩。在課堂教學當中,也不能以太高的準則來評價學生。而是看在畫中是否真實反映了學生的內心感受,是否有獨特性、新穎的表現。要多給予肯定的表揚,少有居高臨下的指責。觀念的轉變是教學的指導思想,首先教師不能有副科意識,美術是不重要的課程等意識。
只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從自身出發,瞭解學生,轉變觀念,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工具,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不增加他們的負擔,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