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成長檔案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
一、幼兒“檔案”的含義及其建立
我們日常所說的個人檔案,一般是指一個人的學習、工作經歷或歷史記載的書面材料,證明一個人學習、工作的歷程或經歷,它的意義在於記載歷史。這裡所說的幼兒“檔案”,主要是幼兒自己從事各種活動的成果,目的不在於記載幼兒的成長過程,而是把“檔案”製作與積累的過程作為一種課程資源來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幼兒“檔案”建立、製作和使用的過程,就是一種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幼兒“檔案”建立過程。
(一)準備工作
假設你是首次建立幼兒“檔案”,那麼準備工作是重要的和不可缺的。首先,和孩子們討論有關“檔案”的問題。因為在製作“檔案”之前,教師需要對幼兒進行一些解釋,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並使他們對製作“檔案”過程中使用的材料、樣式和整個程式有一個理解。在談話和討論的過程中,主要包括向孩子們解釋什麼是“檔案”?它有什麼用?為什麼每個人都要有一個?比如可以問:“把你的作品按照時間順序放在一起,以後把它們拿出來一起看一看是不是很有意思?”等等。然後,給每個孩子進行提問的時間,讓每個孩子提問,徵求孩子們對建立這一重要的個人“檔案”的意見和想法。
(二)初步建檔
準備就緒後,接下來便可以正式開始製作“檔案”中的“檔案”或材料。這裡所說的“檔案”主要是指幼兒的作品或可以不同的形式儲存的活動的成果。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包括“檔案”的時間、內容,如什麼時間在什麼地方讓孩子們準備他們自己的“檔案”。千萬要注意,不要像作業或者上課那樣每個人都做同樣的事情,而是讓孩子們自願選擇他們最感興趣的,如繪畫、製作等,每個人都可以是不同的,這樣才能體現“檔案”的個體性。為了幫助孩子們完成上述工作,時間、空間、材料、工具、裝置的準備是必要的。由於是第一次製作“檔案”材料,當然還是簡單一些為好。這些都準備妥當後,就可以讓幼兒各自制作自己的“檔案”了。
進一步考慮的是,這些“檔案”放在哪兒?教師可以用檔案袋、購物袋分別裝每個人的“檔案”,不管選擇哪一種袋子,應儘可能地大一些,能夠裝得下許多作品或“檔案”而不至於把它們折起來。袋子要結實,要經得起教師和幼兒不斷的提拿取放。
上述這些工作完成後,接下來就是要求幼兒把自己已經完成的作品標明日期,準備“入檔”。為了使幼兒形成強烈的所有權意識,要把“檔案袋”發給他們,允許和鼓勵幼兒對其“檔案袋”進行具有個性化的裝飾。最後,在“檔案”放入袋子之前,不要忘記提醒孩子們在袋子上標明自己的姓名、“檔案”的起始時間等。
幼兒“檔案”的整個建立過程就這樣完成了,是不是很麻煩?但的確是很有意義的。這一活動過程就是很有意義的教學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是主動、富有創造性地活動的。他們會毫無保留地發揮自己的能力,表現自己的才幹。更為重要的是,每個幼兒“檔案袋”裡的東西會隨著時間而不斷地豐富起來,“檔案袋”裡的東西就是幼兒活動的一部分成果,而這“不斷豐富起來”的過程,就是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幼兒“檔案”中“檔案”的形式,除了可以直接放入袋子的“書面”作品以外,有些東西(如手工作品、歌舞等)是不能而且也是無法直接放入袋子裡的。如果教師認為幼兒的“檔案”中需要這些資料,那麼只好對其進行“技術處理”了。可以將幼兒的手工作品、舞蹈、遊戲、動作、小實驗等拍成照片(標明日期),把幼兒的語言、歌唱等錄音,然後把這些照片、磁帶放入幼兒的“檔案袋”中。
二、幼兒“檔案”的意義
(一)幼兒“檔案”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資源和素材
幼兒“檔案”可以提供幫助教師設計對幼兒進行指導的依據。我們認為,教師制定活動計劃以及使計劃得以實施的重要依據之一,就是幼兒各方面的發展狀況和水平。幼兒“檔案”可以為教師描繪出每個幼兒的發展狀況,教師透過對幼兒“檔案”的記載和查閱,能夠更好地擬定基於幼兒具體發展狀況的教育計劃,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成長。
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選擇教育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方面不應侷限於幼兒園所規定的“教材”。教師以建立“檔案”的形式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是一種積極挖掘課程資源的創造性活動。製作“檔案”中需要的“材料”活動本身,就是幼兒積極的活動過程。在這種活動中,教師是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幼兒是活動的主體,他們透過繪畫、剪貼、摺紙等手工操作活動,表達自己對活動內容的理解。
在一些幼兒園,許多活動室都不定期地展出幼兒活動的作品(或作業),當幼兒又有新作品或者教師想更換原有的展品時,對幼兒原有作品的處理便遇到了問題。有些教師讓幼兒把自己的作品帶回家,但時間一長,不是損壞就是被扔棄:有的教師把幼兒作品替換下來後放在活動室裡適當的地方,但以後又不得不另作處理,園長之友《幼兒“檔案”的建立與使用》。如果把這些作品放入幼兒各自的“檔案袋”,可能成為日後活動的重要素材。比如,根據活動需要,教師讓幼兒拿出自己認為以前畫得最好的圖畫,並啟發幼兒;“如果現在再來畫,你會不會有新的想法?”“現在畫以前的題目,會不會比以前畫得更好?”“小朋友把自己的和別人的交換一下,認真看一看別人的畫,如果讓你來畫,你會不會比別人畫得更好?”等等。可見,幼兒“檔案”裡的材料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資源,它們比教師的範例更豐富和具有多樣性。
(二)幼兒“檔案”是教師瞭解和掌握幼兒發展狀況的重要依據
教師對幼兒的瞭解一般都是透過對幼兒活動過程的觀察以及對幼兒活動的成果評估為依據的,幼兒“檔案”對於解釋幼兒在各發展領域的成長情況具有一定的意義。所以,教師在瞭解和掌握幼兒發展狀況時,需要參考和依據幼兒各種不同的具體作品,幼兒“檔案”便為教師提供了豐富參考資料。但是,並非幼兒所有參加或從事的活動都能產生具體的、使教師能夠掌握並直接放入“檔案袋”的成果,比如,當一個孩子(通常是值日生)在為午飯準備餐具(如碗、勺子、杯子)時,他可能正在運用—一對應點數的技能。這是一種情景,而不是具體的作品,包括幼兒的講述、唱歌等都是如此。我們可以透過照片、錄音、軼事記錄的形式把它們記載下來,放在個人的“檔案”裡,以此來說明這個孩子在這些領域的發展。
幼兒“檔案”為教師提供了幼兒隨著時間而發生的發展變化的資訊。透過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幼兒成長髮展的各種資料,可以使教師掌握幼兒發展的狀況。在建立和收集幼兒“檔案”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從中瞭解到幼兒的個體特徵、思維特點、所取得的成就、能力以及弱點。更重要的是,透過“檔案”的整個建立過程,你能夠記得每一個孩子,認識到並培養起自己對他們的愛。
(三)幼兒“檔案”是幼兒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發展的重要途徑
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是幼兒自我認知發展的重要標誌。幼兒的自我認知是在與他人相互作用尤其是與同伴的共同活動中發展的,同時,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也是自我反思能力發展的表現。“檔案”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共同活動和反思自我的機會與條件。
首先,“檔案”活動是幼兒之間既相對獨立又能夠互相交流與合作的活動,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享有相當的.自主權和選擇權,他們既沉湎於活動的過程,又對活動的結果有很強的目的性。更重要的是,在幼兒看來,這種活動與“上課”不一樣,對待活動的情緒、興趣、態度也會有所不同。在活動中,教師的建議、幫助與支援,同伴之間的合作與評價可能會隨時出現,有助於幼兒的人際認知和自我認知。
其次,由於幼兒“檔案”主要是幼兒自己參與提供的各種“文獻材料”,即幼兒參與了“檔案”的建立過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能夠表現自己的能力並理解他們自己的需要。這樣,又能反過來幫助幼兒更好地瞭解自己,樹立他們自己在學習上的信心、成就感和責任感。當然,幼兒同樣也能夠享受到在對他們過去的作品和現在的作品進行比較時的樂趣。
再次,在他們對“檔案”中自己以前的和現在的材料(如圖畫、數字操作、積木建築的照片)進行比較時,可能會發現自己現在和過去的差異。教師可以透過提問和建議的形式,幫助幼兒認識到自己的進步,這將是非常生動和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
最後,幼兒在“檔案”活動中可以透過對不同時期“檔案”材料的比較和查閱,喚起幼兒對幼兒園美好生活的幸福回憶,培養幼兒正確對待生活的態度。因為幼兒“檔案”主要是把生活中一些重要的活動和事件透過幼兒的活動成果的形式保留了下來,有些材料可能會給幼兒今後的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
(四)幼兒“檔案”是幫助家長了解幼兒發展、認識幼兒教育、建立經常性的家園聯絡的有效活動
首先,家長可以透過幼兒“檔案”來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和進步,並以此為依據對幼兒在家庭中的生活進行指導。其次,家長透過參與幼兒“檔案”的製作和補充,可以進一步瞭解和關心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促使家長對幼兒教育和幼兒成長的關注。
幼兒“檔案”的製作,既不是教師一個人可以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個人獨立進行的。在“檔案”活動中,既有幼兒之間、幼兒與教師之間的共同活動,也包括幼兒與家長之間的共同活動,是多種教育資源綜合利用的過程。幼兒“檔案”活動過程是一種交往方式。在這種對“檔案”中的材料連續不斷的製作、新增的過程中,促進了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往,也促進了教師與家長的合作與溝通。另外,幼兒“檔案”可以作為家園工作的重要材料。在家園活動中,家長關心的不僅是幼兒園的具體工作,他們更關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和成長情況。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召開家長會,邀請所有家長及個別幼兒參加,用幼兒“檔案”來生動地描繪幼兒在園的努力、發展和成就。在教師的家長工作計劃中,可以把“幼兒發展檔案展”列入其中,當家長或家庭其他成員來園參加家長會時,請他們參觀,一起享受其中的快樂。
(五)幼兒“檔案”是對幼兒評價的有益資料
關於幼兒發展的評價,我們常常採用標準化測驗來進行。但是,作為幼兒教育的專業人員,我們都知道,標準化測驗的手段如智力測驗、能力測驗、成就測驗等,不是評價幼兒發展的最佳途徑。幼兒發展變化迅速,用靜態的方法對其進行評價,得到的往往是一種某一方面狀態的“標籤”。另一方面,現代幼兒教育觀認為,幼兒教育活動的計劃、組織和實施,應以幼兒發展的實際水平作為其重要的依據,而這種依據主要是教育者透過對幼兒在各種活動中的表現的直接觀察以及對幼兒在活動中所創造的各種成果的判斷來了解和獲得的。雖然目前幼兒園都有關於每個幼兒成長髮育的“檔案”記錄,但大都侷限於幼兒成長的生理發育指數,只能為教師和家長提供幼兒生理發育方面的資訊,不足以全面反映幼兒的發展水平。
三、幼兒“檔案”的主要內容及其來源
作為幼兒“檔案”,應該能夠全面反映每個幼兒的發展情況,所以“檔案”中所包含和涉及的內容、材料應是全面而豐富的,同時,這些材料的來源也是多方面的。具體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及其來源:
(一)反映幼兒具體生長髮育的材料:
這部分材料主要反映幼兒身體各方面的生長髮育情況,如身長、體重、視力、牙齒、動作、血色素等方面的指數。其來源主要是幼兒園對幼兒進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身體健康狀況測查以及上一級的幼兒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對該園幼兒進行的健康狀況抽查的資料。
(二)反映幼兒智力發展的材料:
這部分材料主要反映幼兒智慧的發展水平,它是對幼兒進行的各種智力測驗的記錄。應該說明,這些材料來自於專門的、標準化的智力測驗,因此並不是很多。另外,正如本文開頭所述,標準化的測驗、評估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單憑這些材料是不能斷然對幼兒的智力發展做出結論的,必須與其他材料一起使用和說明。
(三)反映幼兒操作能力的材料:
在教師組織的各種活動中,要求幼兒動手操作的活動最多,因此,幼兒“檔案”中的這部分材料是最容易收集的。教師可以把幼兒不同時期的操作活動(如插塑、積塑、小型積木、自制玩具等)的作品有選擇地進行拍照,然後歸入每個幼兒的“檔案”。
(四)反映幼兒語言發展的材料:
由於口語具有即時性,幼兒說出的話,如果不能有效地記錄下來,就很難對不同時期幼兒的口語發展作出比較和評價。教師可以利用錄音磁帶,記錄幼兒的講述、背誦、同伴交談以及對問題的回答等一切能夠反映幼兒語言發展的資料。
(五)反映幼兒認知發展的材料:
涉及幼兒認知發展的材料實在是太多了,那麼教師在這方面的選擇也就更容易一些。要著重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資料,如幼兒對數、物體形狀、時間和空間關係的認知,幼兒戶外的自然探究活動等可以代表幼兒科學認知的資料;體現幼兒值日、同伴之間合作。互助與協商的活動等可以代表幼兒的社會性和社會認知發展的資料。
(六)反映幼兒藝術活動的材料:
這方面的資料比較具體,主要包括幼兒在不同時期的美工活動作品如繪畫、紙工、泥工等作品;歌唱、跳舞以及對幼兒文學作品的再現活動的資料等。
總之,幼兒個人“檔案”內容應該儘可能全面,既可以來自於幼兒活動的作品,也可以來自於教師對幼兒的觀察記錄,還可以來自於家長和各種反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