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機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一、企業中人的工作動機
動機是推動人從事某種事業或進行某項活動的念頭。動機是一種內部心裡過程,不能直接觀察,但是可以透過任務選擇、努力程度、堅持性和言語表示等行為進行推斷。動機是一種內部動力,是行為的根本原因。動機的根源來自於人類的需求。因此,工作動機是人源自需求而進行工作的動力,是為了得到自己所缺的事物而進行的活動。
根據事物的形態人們把人的需求分為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兩類。在企業中,人的工作動機也不外乎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需求。
1.物質需求的內容
第一,衣食住行方面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是人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這方面得不到保障人就不能正常生活。在經濟社會中,人們解決溫飽問題的途徑就是透過工作獲得生活所必需的基本開支。第二,維持健康和保障安全的一般物質需求。除了必要的衣食住行外,人們還需要治療疾病、增加營養來維持健康,需要避免侵害來保障安全,這也需要增加開支,透過物質手段來獲取。第三,積累未來發展的物質需求。在我國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制度中,人們需要為未來的發展奠定物質基礎。第四,社會潮流及攀比、享樂的高階物質需求。由於地區發展水平、個人工作能力差異等原因形成的收入差距使人們生活質量出現明顯差別,由此形成潮流、攀比等客觀現象,產生了高階物質需求。
2.精神需求的內容
人的精神需求非常豐富,大致可以歸結十項內容。一是他人給予的基本情感需要,如親情、愛情和友情等。二是自己獲得的.擺脫空虛、追求快樂的需要。三是歸屬需要,即個人在希望在群體中活動的心理感受。四是被他人和社會認可的需要,這是由人的社會性屬性決定的。五是權利需求,人在社會中生活,需要追求個人的權利,如言論權、保護正當受益不受侵害的權利等。六是榮譽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說明了人們追求超越他人的心理,得到他人的讚美、組織的表揚都是追求榮譽的表現。七是受到尊重的需要,每個人都希望被人認可,更希望被他人尊崇和敬重,尊重可以來自於工作、成就、榮譽等。八是實現願望的需求,願望是未來可能實現的一種預期,可能實現且希望實現,這就是需求。九是責任的需求,包括贍養父母、不負個人生命、撫養下一代、回報社會與國家等。十是體現個人人生價值的需求,人生幾十年真正有價值的事情是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實現個人價值的需要。
二、工作動機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工作動機是企業裡每個個體的心理活動,人力資源管理則是一種組織功能與行為,聯絡二者關係的橋樑是“規範的個體行為”,因此企業管理者必須深入研究工作動機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這個課題。
我們首先理解“規範的個體行為”的涵義。對員工來說,按照勞動合同,只要依企業規章制度進行勞動就可以獲得相應報酬來滿足需求,這就是工作動機產生的結果;對企業來說,按照合同,只要給予員工一定的報酬就可以獲得勞動力創造的相應價值,這是企業招聘員工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利用一定的手段、方法或措施使員工提高努力程度和勞動效率,企業就可以獲得更大的價值,這是企業所期望的,因此產生了激勵。
激勵是指組織透過設計適當的外部獎酬形式和工作環境,以一定的行為規範和懲罰性措施,藉助資訊溝通,來激發、引導、保持和歸化組織成員的行為,以有效的實現組織及其成員個人目標的系統活動。
企業要對員工進行激勵,就必須瞭解清楚人的工作動機,這樣才能在管理中進行有效激勵。針對人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工作動機,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激勵措施,使人最大程度發揮其潛能,從而使組織效能最大化,同時滿足了員工個人的需求,這是一種雙贏的良好結果。
三、企業管理中的有效激勵
透過長期的觀察與研究,筆者根據工作需要及工作動機分把人分為三種群體。第一類是事業型的人,他們更加註重前途、榮譽、成績與貢獻多少,而不很在乎物質方面;第二類是生活型的人,他們要麼尋求滿足溫飽,要麼追求安逸與舒適,卻並不看重貢獻和成就;第三類是介於前兩者之間的中間狀態,是事業生活並重型的人,他們既追求舒適生活也要保持事業上的狀態,但都不如前兩者來得強烈,也並不明顯偏向某一方。
針對這三種群體,企業應該分別制定激勵辦法,不可一概而論。事業型的人在企業中就是高階知識分子和高層管理者,應當以榮譽、提職和嘉獎等方法為首選;生活型的人主要是的中層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相應的激勵方法以物質激勵為主,如合適的獎品和一定的獎金。事業生活並重型的人包括企業部分高層經營者、中層知識分子和中層經營管理者,既要給予適當的物質激勵也要給予一定的精神激勵。當前,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還不能滿足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所以一段時期內企業的激勵措施主要還停留在物質層面,但是由於過重的物質激勵有很大弊端,因此在以物質激勵為基礎的情況下應特別注重精神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