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健康

商丘的飲食文化

商丘的飲食文化

商丘作為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亦是中華古老飲食文化的薈萃之地,商丘烹飪匯古今於一爐,地方特色各類名吃有千餘種之多。品嚐頗具古風的菜餚和小吃也就成了許多遊客來商丘的目的之一。

商丘是中華烹飪鼻祖伊尹的誕生地。幾千年了,也許當年作為烹飪鼻祖伊尹所創立的烹飪技藝和菜餚在別處已經失傳了,今天也只有在它的原創它的原創地商丘還可以吃到,還可以品味到來自遠古的滋味。商丘菜法乎自然,用料真實,原汁原味,有色香味濃之譽,無華而不實之嫌。所用器皿也是大盤子、大碗,看上去大開眼界,吃起來大氣磅礴,與現今市面上風行的某些華而不實、矯揉造作的餐飲烹飪之風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別。

其中比較有特色的、足以盡顯中原傳統烹飪技藝的菜餚有砂鍋羊肉、子衣燉甲魚、烏雞燉子衣、垛子羊肉、蟲草燉葫蘆雞腿、炸八寶葫蘆鴨、蔥燒梅花參、翡翠魚肚、三秋烤河鰻、三秋酸辣湯等。還有開花燒餅、蔥油餅、胡辣湯、油茶等一些特色小吃也是遠近聞名,令人回味無窮。

蝦子燒素:是明清時古城歸德的'一道名菜。製作方法是:用溫油將麵筋炸透,撕成塊狀,然後加入蝦子、香菇、銀耳、雞鴨湯,用文火煨湯收汁。蝦子燒素香、味、形俱佳,具有濃厚的豫東風味——色重、香濃、湯厚、火透。

啥(sha)湯:以肥嫩羊肉、牛肉、雞絲為主要原料,配以 大麥仁及多種作料。製作方法:頭天晚上將白條雞、牛羊肉洗淨放入甑(將木桶套在鍋上)內,改文火煮熟,次日早上將煮好的湯澆開勾芡,食用時放入小磨香油、胡椒,撒上韭黃或蒜苗花,喝起來不腥不羶、原汁原味。

商丘水激饃:相傳創於明代。製作方法是將硬麵饅頭切成寸許長、指頭般粗細的饃錠兒,幹後放入40度左右的熱水中浸透,再放入滾油中炸成金黃色,撈出後放入糖汁中,成品色澤鮮豔,香甜可口。因糖汁中有水,饃炸好後要放在水裡激一下,所以叫“水激饃”。

冉家糟魚:清乾隆年間列為貢品。五香糟魚選擇夏邑城湖鯽魚為原料,整魚不去鱗片,剖腹去內臟,經醃製、油炸、放入多種佐料精工燜制而成。其香味濃郁而醇正,骨酥刺爛形不變,為宴席佐餐佳品。

魏莊麻糖:是梁園區雙八鎮的傳統特產。迄今已有200多年生產歷史,以甜、香、松、脆四大特點而久負盛名。麻糖粗細均勻,芝麻沾滿不露皮,兩端封口不通氣,不粘牙,食之酥脆,香甜適口。

景家麻片:曾被清朝康熙皇帝列為貢品。景家麻片選料精良,製作精細。採用上等精粉、小磨香油、白糖及其它優質原料製作而成。麻片雪亮透明,香甜酥脆,食之爽口,老少咸宜。

雞爪麻花:因形似雞爪而得名,產於柘城縣安平鎮。清朝雍正年間曾被列為貢品。雞爪麻花成品嫩黃、油光透亮、 香脆酥焦、風味獨特。存放半月仍酥脆如故;浸放在開水裡十幾分鍾,仍香酥不減。據當地百姓稱,折下雞爪麻花一股可當紙枚點燃,一根雞爪麻花可照明走一里路。

虞城黑京果:又名大蜜京,清朝嘉靖年間曾被列為貢品。虞城黑京果以江米、白糖、蜂蜜、香油、桂花等為原料,江米經粉碎、發酵,加入配料,油炸製成黑京果。具有酥甜可口、入口即化、甜而不厭、香而不膩的特點。

麻花莊麻花: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清朝初期, 張氏家族於民權縣鎮南一公里定居,以炸麻花為生,因其麻花製作精細,有酥、香、脆的獨特風味,乾隆年間被列為貢品,並將張氏居住之地取名為"麻花莊"。

賈寨豆腐乾:已有 200 多年生產歷史,清末曾被列為貢品。產品以優質黃豆作乾料,輔料有草果、涼姜、桂皮、丁香等 10 餘種。加工時成塊的豆腐擠壓出水,放入雞湯鍋裡蒸煮而成。豆腐乾為正方形薄塊,色澤黑紅,五香味濃,是佐餐下酒的佳品。

大有豐醬菜:創於明末清初,其著名產品松月牌白糖豆腐乳,色澤金黃微赤,腐塊勻稱整齊,質地細膩,香氣濃郁,軟硬適中,不腐不爛,鹹淡適口,味道鮮美,在河南省同類產品中被評為第一名,並被評為部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