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林/牧/漁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隨著發生的留守兒童自殺事件,讓更多人不得不重視這群本該本關愛的孩子,以下是聘才網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歡迎閱讀!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篇一

1、性格陷於孤僻

農村的留守兒童,自小便與父母相隔兩地,得不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儘管身邊有爺爺奶奶的陪伴,但這與父母之愛比起來還是有明顯不同的,畢竟爺爺奶奶給不了他們想要的那種父母之愛。相對來說,兒童是很容易滿足的,只要給他們好吃的或者陪他們玩,他們就會很開心。

但是兒童也具有強烈的攀比心理,他們喜歡與其他的小朋友進行比較。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自覺沒有資本與那些父母在身邊的兒童相比,覺得自己家裡貧窮,父母才會丟下自己外出打工。留守兒童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們老覺得自己被父母拋棄了,所以他們感到無助、孤獨,這種想法使一部分留守兒童產生了極大的自卑心理,從而造就了他們孤僻的性格。

2、不善與他人進行交流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莫不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從一無所知的幼兒期到開始成長的兒童期,孩子的性格也在慢慢地養成。這個時候父母起著最為關鍵的作用,父母可以指導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等方面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可是對於留守兒童來說,他們與父母相隔千里之外,父母無法隨時密切地關注孩子的成長,這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極大的影響。留守兒童身邊沒有父母的陪伴,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自己承擔,就算受了委屈也要自己忍著,壓抑著自己的情緒,久而久之他們也就不會向父母傾訴,更不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世界。

所以,他們也就不願意與老師、同學等進行交往,大多女生會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而男生則會惹事生非,嚴重破環自己的人際關係。隨著父母在外務工時間的增多,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孩子就更不願與人進行溝通交流。

3、產生厭學心理

父母在外務工,與孩子相隔甚遠。大多數爺爺奶奶的文化水平都比較低,在學習上不能指導孩子完成作業,而父母又不能有效地監管孩子的學業,再加上孩子的自控力本來就差,使得他們會放任自己去玩遊戲、上網等,而使學業荒廢。

另外,留守兒童心理比較孤單,可能會因對父母有些想念,在課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夠專注於學習。在學習上不會的東西多了,就會感到學習壓力大,厭惡學習,進而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有的兒童會放棄學習,產生輟學的想法。

4、對日常生活敏感

留守兒童遠離父母,缺乏父母的保護,心理比較敏感。生活中一點不愉快的小事情就有可能讓他覺得自己被欺負了,在心裡就會產生仇恨心理,對他人充滿敵意。

大多數老人都比較疼愛小孩,對小孩的要求無論是否合理,都是做到儘量滿足,這助長了小孩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圍著自己轉。可是一旦遇到自己不順心的事,孩子就會無法接受,因而對他人發脾氣、怨恨他人,產生極大的逆反心理。

另外,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的有效監管加之保護自身安全的意識和能力都還很弱,人身安全也會出現問題,有的是受到他人的侵害,有的是來自兒童自己給自己帶來的傷害。

5、養成不良行為習慣

兒童期是養成良好心理習慣的關鍵時期,而父母外出務工,不能夠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有效的監管,使得一些留守兒童出現以自我為中心,違反學校紀律,對長輩的管教產生逆反等心理問題。

例如,一些兒童沉溺於網路遊戲,整天坐在電腦前玩遊戲;還有的孩子結交了一些社會上的不良朋友,誘使自己走上違法犯罪之路。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不能控制自己的憤怒、貪玩等心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

在外打拼的留守兒童的家長,即使不能經常與子女見面,也應該最少一週打一次電話,多進行情感交流,讓孩子體會到來自父母的關愛和親情。

另外,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實在太重要了。因為,它不僅關係到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而且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穩定。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篇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把孩子帶到了這個世上,所以,父母要對孩子的成長負全責。兒童在與父母的共同生活中,親情關係就會日益加深,是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與呵護使得孩子身心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需要來自父母親情的關愛與照顧。失去親情的教育是不完美的,而父母所給的親情教育是任何一個人都替代不了的。可是,父母外出務工,會使得兒童失去親情的照顧,而且隨著父母在外打工的時間增多,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會缺乏,隨之帶來父母與孩子間親情關係的疏遠。

留守兒童身上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都源於孩子內心對親情的需要。如因為種種原因而使這種對親情的需要無法滿足,就會產生心理問題。

父母親情的缺失。留守兒童最缺的`就是父母的親情。儘管身邊有爺爺奶奶陪伴,但是他們更渴望父母的關愛,而父母遠離自己,使得他們得不到父母的關心。留守兒童對家庭親情極其渴望,而他們的情感長期遭到缺失,這會給他們的心理帶來嚴重的影響,例如,大部分的留守兒童具有自私、無禮貌、沒有同情心等特點。父母不能對留守兒童的學習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得孩子的學習成績差,出現逃學、厭學的現象。只有親密的情感交流,才能培養出孩子良好的情感,才能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孩子只有在家庭的保護下,才能夠學會愛,如果缺乏父母的關愛,則留守兒童會出現心理障礙。

由於缺乏父母的管教,留守兒童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人交朋友,再加上學校管理的不到位,使得他們極易走上違法犯罪之路。留守兒童的安全意識還比較缺乏,監護人又年老體邁,無法時刻關注孩子的人身安全,這就給一些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使得留守兒童被傷害的事件常有發生。例如,留守兒童溺水、被拐賣等事件,便時常發生。

家庭生活條件困難。留守兒童大多家庭貧困,所以其父母才會選擇外出打工,尤其是那些父母雙方都出去打工的兒童,其生活狀況可想而知。但凡他們有其他的方法維持生計,能使家庭過上幸福的生活,他們也不會拋下孩子,在外辛苦地打拼。所以,相對來說,留守兒童的家庭經濟情況是不富裕的。貧窮的家庭容易使一些兒童產生自卑感,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會被他人看不起。留守兒童家庭在生活方面是特別注重節儉的,對於飲食,從不要求吃好,只求吃飽。甚至有些兒童在生病的時候,沒錢醫治,只能採取一些簡單的治療方法,或者只聽天由命、順其自然。貧困的生活條件自小就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面對現實才是留守兒童應具備的健康心理,兒童對父母外出打工應該多一些理解。父母外出務工是為了給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兒童要理解父母在外拼搏的艱辛,並以此作為自己學習的動力。但是,很多孩子在父母外出務工後,往往很難積極、專心投身於學習中,這就需要監護人多給孩子講父母外出打工的艱辛,讓孩子從心裡理解父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自信心缺乏,因為父母不在家,自己沒有依靠,在做事情的時候無可借力,往往沒有信心。留守兒童雖然改變不了現實情況,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父母不在身邊正好可以鍛鍊自己,透過獨立思考、自主操作,逐步培養起高度的自信心、自制力和高強的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