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裡,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也有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也是一個弱勢群體——— 留守兒童,成為一衷煺遍的社會現象。而這一現象的產生同時也導致了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從此缺失親情的撫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有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有 1.2億農民工常年於城市工作,由此產生近XX萬少年兒童留守家中。而據中華全國總工會最新統計,我國現有農民工已增至1.5億,隨著國家快速的城市化程序,更多的農村盈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留守兒童的資料也將與日俱增。
調查時間:
20xx年7月16日-20xx年8月16日
調查物件:
廣東省xx縣中小學學校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以及關聯物件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訪談以及當地參考資料
社會實踐調查經過
一、“留守兒童”現狀
調查資料顯示,該縣在中小學就讀的“留守兒童”共8839人,佔全縣中小學生數(人)的14.9%。其中,在中學就讀的佔全縣中小學學生數(人)的12.96%,共有2663人;在小學就讀的佔全縣小學學生數(人)的15.95%,共有6176人。其中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的`留守兒童佔絕大部分,佔90%;而由親朋好友照顧的佔10%。留守兒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長方面存在的問題正日益凸顯,這是由於留守兒童缺少正常家庭教育,這一現象有待引起全社會的密切關注和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1、在讀未成年人中,留守兒童佔很大部分。隨著經濟的快速收展,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難以滿足村民生活需求,越來越多的村民將目光瞄向城市,湧向城市,希望創造更好的生活。因此,在該縣讀書的同學中隨機抽取了50名同學進行調查,其中有21名是留守兒童,佔42%。這說明留守兒童佔的比例還是相當高的。此外,“隔代監護”,也就是由(外)祖父母監護的留守兒童佔13人,佔61.90%。
2、留守兒童普遍學習環境差,學習成績偏低。
由於學校教育設施簡陋,師資力量不足,以及師生缺乏溝通,教師教育方式不當,留守兒童中有28.14%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自己解決或根本不理會。根據XX年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成績在中等以下的同學當中,留守兒童佔了54.14%,在0~60分之間佔28.95%,60~75分之間佔 21.19%。
3、留守兒童心理現狀。
普遍欠良好。當問及是否“願意和老師說心裡話嗎?”這類問題時,據統計回答是“否”的留守兒童佔38.45%,還有很多小孩心理成熟緩慢,在問到“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時,被問及到為什麼不想當科學家、老師諸類問題時,都回答家裡不好不現實,相當部分對自己缺乏自信,覺得自己將會一事無成,沒有擁有值得別人稱道的地方,甚至少數同學在被調查問到“被人欺負時怎麼辦?”時回答“忍氣吞聲”,另外還有65.23%都以為生活現狀很苦惱。
4、留守兒童自我約束力較弱。
由於缺乏監護,以及孩子自我約束力不強,心理意識和行為作風得不到及時的、有效的糾正,導致在學習、紀律、意識形態上都存在著偏差,透過對其監護人以及鄰居的訪談中瞭解到,很多留守兒童都不喜歡聽監護人教導,在學校也經常紀律違規,經常發生打架鬥毆現象,甚至還出現了偷盜等一系列問題。
二、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1、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普遍偏低。父母外入,由於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節,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和進取心,作業未能按時完成,或者應付了事,造成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因為缺少家庭教育,不少留守兒童產生了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留守兒童一旦在某個環節跟不上,往往越學越糟,厭倦學習、不求上進。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教學質量。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秀的不到20%,65%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甚至有些留守兒童上課紀律性差,出現逃學現象。
當然,也有少數留守兒童有著許多同齡孩子較少具有的優秀品質。比如:獨立性、自理能力強,意志品質堅定,更懂事和體貼別人。這些孩子能夠把對父母的思念變成一種學習動力,有較強烈的學習慾望,成績優異,各方面表現良好。但是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的,卻也提示我們,對留守兒童來說,成長和生活環境需要辯證的。
2、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差。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不講衛生、挑食挑穿、亂花錢,這是典型的自我控造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不聽監護人的(代表人)教導,頂碰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規章造度,不服從管理,撒謊騙人,小偷小摸,抽菸、飲酒、打架、罵人……….. 成為了“問題少年”。如**小學二年級學生唐**的父母外入打工多年,一直由爺爺監護,但老人對教育孩子已經力不從心。由於長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環境裡,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他在家裡不聽代表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老師反映他不是做壞事,就是紀律散漫,常有遲到、曠課、逃學、扯謊、打架等現象收生;三年級學生謝**,由於家庭困難,父母到廣東打工,他跟母親生活在一起。但由於父親不在他身邊,他不但不聽母親話,花錢大手大腳,而且經常頂撞老師,違反學校校規校紀。
3、教育產品留守兒童心理存在偏差,少數留守兒童出現心理妨礙。根據留守兒童年齡特徵,他們正是處於感情、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或一週歲後,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和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情感空缺,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透過對部分留守兒童的問卷調查:留守兒童十分想念父母的佔90%。有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一次,有的留守兒童父母好幾年回來一次,有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絡。留守兒童有的情緒消沉,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是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噪。**小學二年級學生羅**父母雙雙外出打工,原本就內向的她在學校就更不愛說話了,上課常常發呆,不願意回答老師的提問,集體活動也不願意參加,經常獨自一人躲在角落;有已個叫李**的男生,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自己一個人生活,經常獨來獨往。不與同學、老師交流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