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過端午節的習俗
在蜀鄉,端午節是除春節之外的最重要節日。他們習慣上稱端午節為端陽節,而且一般要過兩次,農曆五月初五為小端陽,五月十五為大端陽。小端陽名字雖然 “小”,但一般是正節,比起大端陽更正式、更講究。
四川辣粽
說到最辣的粽子,哪個地方的人最愛吃辣,就自然而然想到四川的粽子了。四川人喜歡吃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製作講究、工藝複雜,口味獨特,是四川千古流傳的名點小吃之一。四川的椒鹽豆粽別具特色,先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麵、川鹽及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再以大火煮三個小時,煮熟後再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黃。四川的'辣椒燻魚粽,因為當地多山高林密空氣溼度大,人們愛用紅椒加上煙燻魚包粽子,吃完一個粽子會辣出一身汗。四川的辣棕一般用竹葉包,如沒有竹葉,葦葉也行。每邊三片葦葉,折成鬥形。包好了,和拳頭差不多大。接下來煮粽子,加冷水,大火燒滾,再用小火燜,讓粽子留在裡面自然冷卻就做好了。吃起來外焦裡嫩,頗具風味。美食駐地:如果有機會去四川,是一定要去當地嚐嚐這種特殊口味的辣棕哦!
四川人過端午
四川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
端午節吃粽子外,還會有鹽蛋,各式動物形態的點心(其實是花捲、餃子),及喝雄黃酒。那是將雄黃與白酒混合的乳濁液,孩子們喝後會感到嗓子特別難受,但大人們還是要小孩們喝一口,說是可以避邪;然後在孩子的額頭上、臉頰及耳朵下點上雄黃酒,酒揮發後便呈黃色花臉貝兒。大人們說這可避蟲蛇,今後蚊子、幹黃鱔(蛇)就不敢咬你了。其實雄黃的化學名是三硫化二砷,雖可以入藥,但因砷是有毒元素,喝雄黃酒不是一個好習俗。
關於掛菖蒲和陳艾,四川民間認為是避邪防治病的傳統習俗。端午節的傍晚,父母都會用菖蒲和陳艾熬一鍋水,用來給孩子們洗澡,避免以後生瘡和被蚊蟲叮咬;陳艾則一直掛在那裡風乾,以後作藥用。以前農村缺醫少藥,凡發痧肚疼,嚼一些陳艾幹葉子治病很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