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領域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藝術領域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藝術領域心得體會1
帶著期望,帶著夢想,我們如約相聚在北京。參加20xx年小學美術骨幹教師集中培訓。在此之前,我一直工作在美術教育的一線。在十天的學習參觀中,聆聽專家們的由淺入深、生動詳盡的講座,不僅使我對學校美術教育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讓我的思想、觀念、心靈都受到了一次觸動、提升、洗禮和昇華。此次培訓雖然時間很短,但安排的緊湊有序,學習內容豐富,講授精彩紛呈,觀摩大開眼界。下面我就談談培訓學習中的一些感悟,與大家共勉。
一、專家講座,高屋建瓴。
聽取馬憲平教授的課,讓我認識教育要回歸原點。作為美術教師,對學生所實施的不只是專業美術教育,更多的是生活美術教育,在教學中,淡化美術知識和技能技巧的同時,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能力。不僅如此,美術教學還要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應當把教學融入到孩子們的生活中,把他們特有的遊戲生活、身邊的校園環境、家庭和社會生活變成習作的豐富源泉。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感官去觀察生活,用畫筆去記錄生活,使他們從中品嚐到生活和繪畫的樂趣。只有追求兒童的需求,營造兒童學習的興趣,體驗到美術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聯絡,才能使孩子們真正的愛上美術課。並且美術並不是單純的學科,它與音樂、體育、語文、數學等為一體,是一門綜合科很強的課程。不僅如此,在鞏平教授的課上讓我懂得創新思維方法有發散思維,逆向思維,聯想思維。這些思維都要由原生態東西,一層一層聯想,這樣的創意是無限的。還有廢舊,鄉土,簡易材料的開發和利用。所以上好一堂美術課要求我們美術教師不僅要有精深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還要有廣博的文化素質,專研創新精神,這樣才能把美術課上好。二、交流研討,共同提高。
在與學員互動交流研討中,我們都會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體會。每一個話題都會引發學員們的熱議,每天都有不小的收穫。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見,使我有了更寬闊的視野,掌握更高的教學技能。因此研討交流充實了我,讓我獲得了進步。我將把自己學到的、感悟到的應用於實踐,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使教學效果更上新臺階。
三、感悟沉澱,歷練提高。
十天的學習雖然辛苦勞累,但是讓我獲得了快樂。我懂得了只有不斷地為自己充電,才能適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現在的一桶水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我們要給孩子們注入源頭活水,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記錄下來。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動中研究,這將是我今後所追求的目標。國培雖然是短暫的,但學習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是長久的,我將把我學到的知識和感受,融入到今後的工作中,用新思路、新觀念、新方法投入教學中去,在反思中所獲,在反思中成功,積極發揮在新課程實施中的引領作用,使美術課的教學獲得新的生機。
藝術領域心得體會2
《指南》的誕生讓我們的幼教工作又有了一盞指引前進的明燈,最近我認真學習了《指南》對其中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都進行了細緻的研讀,並結合我自己的工作實踐,在對比中尋找差異,反思我的教育存在哪些不足。現以“藝術”領域為例,以我執教的小班幼兒為參照,在對照中反思我的“藝術”教育。
《指南》中強調“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為追求‘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造的萌芽。”我的理解是:每個孩子都有豐富的想象力,能用語言大膽地表達出來,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把他的心中所想繪畫出來,這畢竟需要有一定的繪畫基礎。我們不訓練孩子們的繪畫技能,但也不能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讓孩子去創作,創作要以繪畫基礎為奠基。當然,孩子們的創作是淺層次的,不能對孩子要求過多。想要提高孩子的繪畫基礎,不一定要教師施加給他,我想可以讓孩子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繪畫讀本,畫一畫自己喜歡的人物、小動物和植物。這是他自發的一種對於美的理解,孩子會有一種親身體驗:這本書上畫的東西是我喜歡的美的東西。這樣,既不會出現千篇一律的作品,又讓孩子有能力去創作。當然,提高孩子繪畫能力的辦法還有許多,每位老師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方式方法。
最後,“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這是《指南》在教育建議中的一點。比如,讓幼兒接觸“各種形式的音樂作品”、“帶幼兒觀看或參與傳統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如皮影戲、剪紙和捏麵人等”,有條件的情況下去劇院、美術館和博物館等。在這方面,平時我們做得也很欠缺。特別是音樂作品的接觸方面,接觸多的就是一些簡單的歌曲,甚至連舞蹈、打擊樂等也比較少見,更談不上其他形式的音樂作品了,比如一些經典音樂、戲劇等。在美術作品中,更多的也是蠟筆畫、顏料畫的學習與嘗試,對於剪紙等其他形式的'接觸也很少。平時我們會自己找理由,認為孩子的經驗如此,或者從教師自身出發,這幾種常見的藝術形式有利於組織集體教學。我們為什麼不從孩子的發展考慮,為什麼脫離了我們教育的主體和宗旨呢?比如小班,也許讓孩子們真正領會,或者學會一些離已有生活經驗較遠的古典藝術等,會比較困難,但是我們可以讓孩子先接觸,耳濡目染一下,為以後的學習鋪墊,拓展孩子們學習的廣度。其實基本上每個地方都有地方風俗,在歷史久遠的蘇州地區,民間藝術等更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雖然《指南》中提出,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帶孩子欣賞文藝表演和藝術作品,而我想說的是,“條件”是可以創造的,我們可以動員我們的家長朋友,帶領孩子們去欣賞,並且請個別經常出去的孩子帶著自己的影片、照片等給其他孩子介紹,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包括網路、電視等,服務我們的孩子。
在對照中我發現,還有很多地方我在平時的工作中做得還不夠,比如“不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用適宜自己表現的方式去模仿或創作,成人不做過多要求”,等等。不過有了《指南》的引領,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認真研讀並具體實施,力爭讓孩子們獲得科學、全面的發展!
藝術領域心得體會3
20xx年初中美術“國培”活動即將圓滿結束,這次網上培訓使我極大的增長了教育教學知識,拓寬了美術學科的教學教學視野,加強了美術教師的專業素養,一句話,我的感想是:獲益菲淺。為了今後工作不斷進步,參加這次培訓是“國培計劃”可以說機會難得。培訓的內容很多,也很雜,主要以學習初中美術教材和教學方法的研究,也是對教學過程的研究為主,多是知名專家、教授、優秀教師介紹經驗、講授理論知識等。內容涉及到師德、新課程理念、案例分析、教學方法、心理健康等方面。學習後使我受益匪淺。下面,就培訓學習中的一些感悟談談我的認識,與大家共勉。特將本次收穫總結如下:
一、教師要有崇高的師德。
教書育人,師德是前提。作為教師,教書育人是天職,“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種職業的聖神使命則要求我們必須具備崇高的職業道德。很難想象,一個不愛崗敬業的教師會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因此,作為我們教師,尤其是美術學科的教師,一方面要由崇高的師德,要愛崗敬業,同時,還要不斷積極探索,努力學習新形式下的教育教學理念,利用美術學科的優勢,將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貫徹其中。
二、要有創新意識,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美術教育教學應充分發揮其學科優勢,努力使課程內容表現形勢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三、學會揚長避短“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當前,農村初中的美術學科的教育教學活動沒有得到很好的開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還是應試教育的“指揮棒”效應。美術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美術教學條件也不理想,作為美術教師,我們不能怨天尤人,而應該揚長避短,發揮所長,努力增強其學科的影響力。
四、“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要加強美術學科教師的交流與活動。透過專家的授課、教師間的交流學習,尤其是聆聽了專家教授的影片解答,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很苦惱的問題則迎刃而解。對美術學科教育教學的自信心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總之,本次“國培”,讓我對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有了新的認識,對美術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有了明確的解答,對自身今後該努力的方向有了清晰的認識,我決心在今後教育教學中會認真貫徹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努力做一名優秀的美術教師。
藝術領域心得體會4
教育部頒佈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旨在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下面談一談我學習《指南》藝術領域後的一些想法。
一、《指南》指明藝術教育的實施方向與方法
《指南》中藝術領域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感受與欣賞,二是表現與創造。每一部分用兩個要點來闡述。在每個要點裡再根據幼兒的三個年齡段設定了“學習與發展目標”,告訴我們三個年齡段幼兒藝術教育大致可以達到什麼樣的發展水平,而達到這樣的水平我們可以根據教育建議採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這些詳細、具體的內容,為我們一線幼兒教師指明瞭藝術教育具體的實施方向與方法。教師知道可以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有哪些藝術方面的合理期望,這樣實施藝術教育活動時就更加得心應手,同時也能與家長進行更為科學的互動,幫助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
二、在生活中萌發幼兒美的感受和體驗
《指南》藝術領域“感受與欣賞”部分的目標提出,“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教育建議中指出:“和幼兒一起發現美的事物的特徵,感受和欣賞美。”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有句名言:“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當今繁華奇妙的大幹世界裡,美無處不在,關鍵是培養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因此,教師和家長要創造條件讓幼兒透過參觀、旅行、散步等方式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接觸山水、田野、公園、校園、動物、商店、街道、展覽館、民間藝術、節日活動、民俗文化活動等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以及體會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引導幼兒尋找美的事物的特徵,並用自己的語言、動作等描述它們美的方面,如顏色、形狀、形態等,學會用心靈去發現美、感受美和欣賞美。
三、要點剖析
1、關鍵詞:藝術感受
藝術感受是指幼兒被周圍環境或生活中的事物或藝術作品所吸引,從感知出發,以想象為主要方式,以感情的激發為主要特質的一種藝術能力。注意力集中在審美物件上,用各種感官探究物件的審美特徵,表達自己的審美想象與理解,投入審美情感,藝術表現和創造
2、我的考慮
(1)理解幼兒藝術學習的基本特點
(2)觀察並解讀幼兒的藝術學習
(3)思考並實施支援性的教育策略
(4)反思教育行為的有效性
3、我的思考
(1)這個藝術活動的內容是幼兒喜歡的嗎?
(2)這個藝術活的方式是幼兒喜愛的嗎?
(3)幼兒經常選擇、參與藝術區域活動嗎?
(4)活動中幼兒是否專注於探索工具材料嗎?
《指南》的學習讓我意識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來,我們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一切從有利於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反思我們過去的做法,刪減不利於孩子發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他們的需求,給孩子真正需要的關愛,向孩子們學習,創設符合孩子發展需要的課程、環境、區域,讓課程迴歸幼兒的經驗,提供孩子操作的機會,讓孩子透過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來獲得經驗,讓幼兒自主參與,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探索,成為生活、學習、遊戲的主人。
藝術領域心得體會5
本次的網路培訓,讓我對《指南》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真正體會到《指南》的精神,講座中生動有趣的案例,豐富的知識理論,讓我對自己的工作進行了反思,對自己的思想、精神追求進行反思。尤其是對《指南》中藝術領域的解說,讓我不得不對自己進行反思。
《指南》中指出:“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由此可見,藝術的關鍵在於教師“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幼兒“感受和發現美”,以及“表現和創造美”。那麼,教師如何創設?創設怎樣的條件和機會?這是教師需要著重從自身方面來思考的。
利用幼兒好探索的心理,引導幼兒透過操作、觀察、討論等途徑去發現,探索音樂的內在規律;引導幼兒自己開動腦筋,動手操作,從中發現問題,並且尋找答案,學會學習。在音樂活動中老師除了音樂形式的遊戲化,還可以在教學具準備上體現遊戲的特點。在歌曲的新授中我們常常為幼兒準備一些生動有趣的圖片、教具等引起幼兒的學習慾望。
我們要尊重幼兒自發的表達和表現,對幼兒的自由塗鴉行為要給予認同,而不需要教師教的,要求的。我們還要提供空間、時間、材料和藝術品,讓幼兒有機會自發模仿、自由塗畫。讓幼兒表達對事物的感受,用幼兒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來。當幼兒創作完成後,要給予他們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老師要了解並傾聽幼兒藝術表現的想法或感受,領會並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不要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對幼兒個性化的繪畫表達方式,我們要支援、鼓勵,用幼兒的眼光去感受。對幼兒的作品不輕易給予否定的評價。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將在《指南》的引領下,有效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在實踐中認真貫徹和落實《指南》精神!
藝術領域心得體會6
藝術領域的培訓結束了,透過李老師的講授,使我深刻的意識到了藝術領域的側重點,回想之前在組織音樂教學和美術教學的時候,往往在意的怎麼才能讓孩子掌握某個技能,而忽略了幼兒內心的情感變化,結合對綱要和指南的研讀,讓我從重新明確了藝術教育的要點,我想從以下兩個方面談一談我對藝術領域的新認識:
一、感受與欣賞
《指南》中指出:“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和創造美。”由此可見,藝術的關鍵在於我們老師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才有助於孩子們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環境以及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最近,我為孩子們蒐集了多種藝術作品,並將音樂活動貫穿於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分別在晨間、盥洗、午睡、午點、離園等時間段讓幼兒進行感受與欣賞,並尊重幼兒的獨特感受,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
二、表現與創造
《指南》中指出,“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和創造美”,幼兒是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我們強加給他們的,想想這一關鍵點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確實被我們忽略了,為此我整理了對幼兒“表達美”的支援性策略,不應該再要求幼兒畫沒有感知過的事物,不再用範畫演示的方法來教畫,要注重每個孩子思維的擴散性,瞭解並傾聽孩子們藝術表現的想法或感受,不再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標準來評價孩子。
做為一名年輕教師,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怎樣的活動才是孩子們的活動,怎樣的方式才能讓孩子更為真實、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是我在今後的實踐工作中需要探索的,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努力的學習,加強自己的專業素養,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