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的議論文

關於人工智慧的議論文(精選7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人工智慧的議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工智慧的議論文 篇1

據報道,對於機器人的崛起,專家們曾發出警告,“機器取代人類勞動力可能致使人口冗餘”,他們擔心“這種超能技術的發展已經超越了人類的駕馭能力,”如今,一些人表示擔憂,如果人工智慧繼續進化,我們會失去賴以為生的工作、喪失存在感,甚至會被“終結者”們趕盡殺絕,人工智慧利弊共存。但事實上,這些恐懼與兩個世紀以前人們對機械化和蒸汽機發展的討論如出一轍,那時,人們針對機器威脅展開一場名為“機器問題”的討論。而現在,一場關於人工智慧利弊的辯論正在悄然興起。

誕生初期,人工智慧技術(AI)也經歷過大起大落,但在過去幾年的發展黃金期,AI技術突飛猛進,這都得益於“深度學習”技術開啟的新篇章。深度學習旨在模擬人腦結構建立大規模(或者“深度”)神經網路,在充沛的資料支援下,神經網路可以透過訓練來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情。

其實所謂深度學習技術已經默默為我們服務多年了,谷歌搜尋的自動圖片標記功能、蘋果的siri語音助手、亞馬遜推送的購物清單,甚至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汽車都是深度學習的產物。但是這種快速的發展也引發了人們對於安全和失業問題的擔憂。霍金、馬斯克等科技大佬都公開發聲,擔心人工智慧會失去控制,上演科幻小說中人機大戰的情節,其他人則害怕認知工作的自動化會將會導致大面積的失業。兩個世紀以後的今天,曾經的“機器問題”捲土重來,我們需要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機器問題”和解決方案

啟示人們最為擔憂的是人工智慧技術會破開牢籠,變得邪惡而不可控。早在工業革命浪潮席捲全球時,人機矛盾已經出現,現在的矛盾不過是披上了人工智慧的新外衣,人類的焦慮依舊,《科學怪人》及此後類似的文學作品都是這種擔憂的對映。然而,儘管人工智慧技術已成為一門顯學,但是它們只能完成特定的任務。想在智商上戰勝人類,AI還差得遠呢。此外,AI是否真能超越人類還未可知。名為安德魯的AI研究人員表示,對人工智慧的恐懼無異於在火星殖民還未實現時就擔心人口膨脹的問題。在“機器問題”上,人們更加關注人工智慧對人類就業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失業恐懼由來已久。“科技性失業”的恐慌在20世紀60年代(公司開始安裝計算機和使用機器人)和80年代(個人電腦開始上市)都曾瀰漫開來,似乎大規模的自動化辦公馬上就要到來,讓人類下崗。

但事實上,每一次恐慌之後,科技進步為社會創造的就業崗位遠多於它殺死的過時職位,我們需要更多人從事全新的工作。舉例來說,ATM機替代了一些銀行櫃員,為銀行設立分行節約了成本,讓僱員進入了機器不能做的銷售和客服領域。同樣地,電子商務的出現增加了零售商的生存空間。而在辦公中引進電腦則不是為了取代員工的位置,員工習得新技能後,會成為電腦的輔助。儘管此前曾有報道稱,未來10年或20年間,美國47%的崗位將面臨自動化,但是我們的研究顯示,這一數值恐怕連10%都不到。

儘管短期內一些工作消失的弊端會被全新職位出現的長期影響完全抵消且帶來更大的好處,但是19世紀工業革命的經驗表明,轉變的過程極其痛苦。從停滯不前的生活水平上反映出經濟的增長需要幾百年,而從顯著的收入變化上來看只需幾十年。人口從鄉村大量湧入城市工廠,在當時的歐洲引發動盪。各國政府花費了整整一百年的時間構建新的教育和福利體系適應這種轉變。

這一次的轉變似乎更為迅速,當前科技傳播的速度可比200多年前快多了。得益於技術的輔助,高技術工作者的薪資會更高,因此收入不平等的現象正在不斷加深。這給用人公司和政府帶來了兩大挑戰:如何幫助工作者學習掌握新技能;如何讓後代做好準備,在滿世界都是人工智慧的社會求得工作機會。

聰明的回應

技術的發展使得崗位的需求產生變化,工作者必須適應這種轉變。這意味著要調整教育和訓練模式,使其足夠靈活,從而快速、高效地教授全新的技能。終生學習和在職培訓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線上學習和電子遊戲式的模擬模擬會更加普遍。而人工智慧可以幫助制定個性化計算機學習計劃,依照工作者技能差距提供新技術培訓機會。

此外,社會交往技能也會變得更加重要。由於工作崗位的更迭變快,技術革新的腳步也逐漸加快,人類的工作年限越來越長,社交技能成了社會的基石。它能在人工智慧主導的社會保持人類的優勢,幫助人類完成基於情感和人際往來的工作,這是機器無法擁有的優越性。

對人工智慧和自動化的擔憂也催生了人們對“安全網”的渴望,有了它普通人就能免受勞動力市場動亂影響。一些人認為應該革新福利系統,讓每個人都享有保障生存的“基本收入”。但是在沒有充足證據表明技術革命會導致勞動力需求銳減的形勢下,這種做法並不可齲反之,各國應該學習丹麥的“靈活安全系統”制度,讓企業裁員更加容易,但是在被裁員的職工接受再培訓和再求職期間提供保障。這種制度下,福利、養老金、醫保等應該跟隨個體本身,而不是與職員身份掛鉤。

儘管技術快速進步,工業時代的教育和福利系統並沒有完全實現現代化,相關制度也不夠靈活。革新勢在必行,決策者必須行動起來,否則當前福利系統會面臨更大的壓力。19世紀40年代,約翰·穆勒(JohnStuartMill,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寫道,“沒有什麼比立法者對這類人的照顧更為正當了”,他們的生活被技術的發展所累。在蒸汽時代,這是真理,在人工智慧的時代,同樣也是。

人工智慧的議論文 篇2

他的名字叫“方智”當然,這不是他的本名。

他的本名是編號八九七五七,是我大哥研究所的人工智慧機器人。

“幫我做個測試吧!”大哥當時的語調漫不經心,隨即將他扔了下來。

我與他大眼瞪小眼。

然後,他禮貌地後退一步,對我微笑:

“請給我取一個名字吧。”

我不知道這是否是個開機系統設定什麼的,便隨意起了個名字方智。

方智的確是非常優秀的人工智慧,做飯、打掃,無所不能。就算他不能碰水,也去學會了指導水工機器完成那些任務。

最重要的是,他長相周正,行為正常,不仔細觀察,與人類無異這是多麼危險。

那個週末我突發奇想,想把房間改造成搖滾風格。可面對黑黑紅紅的牆紙和金光閃閃的裝飾,我深感無力。

“需要幫助嗎?”兩週以來一直與我相安無事的方智禮貌詢問。“你會嗎?”我略有譏諷地反問。畢竟,這種與人喜好有密切關係的事情,在我眼中並不是完備的機器就能完成的。但他彷彿沒有聽出我的嘲諷,謙和地鞠了一躬:“請給我一個下午。”

其實沒到一個下午,方智便邀我前去建材市場。行走在路上,他一個機器人倒比我這個活人更引人注目。預設好的言談、舉止讓他宛如每個人心中的王子。而且,這個王子在砍價、談判上也豪不遜色!更重要的是,他最後拿到我面前的東西,不得不認為:無可挑剔。

一個美麗而危險的事物。

第二天,不服輸的我也加入改造工程。許是因為爭強好勝,身子骨也不好,我爬梯子時一腳沒有踩住,落空的感覺讓我心中大叫不好。不過方智會用墊子把我接住的。

他接住了用自己把我接住了!他的面板微涼,雙臂有力,蹲跪在那裡穩如磐石。他銅棕色的軟金屬髮絲掠過我的額,透亮的電子眼直直地盯著我,嘴角含笑。“請小心,摔傷了就不好了。”他放下我,起身離開,動作依舊行雲流水;而我,佇足呆立。

當裝修結束時,方智也該回去了一切都該回去了作為科學家的弟弟與人類。臨別時,方智親吻了我的額頭,像長者一般。“很高興遇到過你。再見。”他透亮的眼睛俯視著我,其中的桃花潭水映著我的影像;我亦如此。

在反饋表上,我躊躇、不安,許久許久,最終,還是寫下了:

建議解除安裝情感學習程式。

當科技發展到高程度時,感情,便是最不穩定的病毒。我所見的體貼忠誠只是尚好的一面;那另一面呢?人工智慧可以在技能上完美,卻不能再在人格上完美那樣,太美麗,但太危險。

人工智慧的議論文 篇3

20xx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只因為人工智慧機器人數量突破十億,已佔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它的數量仍在不斷增加,它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主人,這個月的工資已到賬,我已繳完房租水電費,剩餘1000元請檢視。”機器人阿波用它低沉性感的嗓音播報。“1000元?不對啊,往常都剩1500元啊!”我說出疑問,阿波頓了頓隨即很快說:“水費漲了30元。”我心中還是有疑問,但被它誘人的餅乾和舒服到極致的足底按摩折服。就像我的阿波一樣,服務周到、體貼的人工智慧機器人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甚至有人讓機器人代替自己工作、結婚,實在是居家旅行必備“良物”。

隨著結餘的日益減少,我心中的疑惑日益增大。我並不像朋友一樣全身心依賴機器人。阿波每天去早市買菜,回來後為我做飯掃地洗衣一切似乎都正常。但我一次偶然發現,它居然在衣櫃前試穿我的衣服,還塗口紅!

就在它又一次穿上我的衣服對著衣鏡“整頓衣裳起斂容”時,我推門而進:“你在幹什麼?”它受到了驚嚇,一時有些錯亂。在推搡之際,它被設計用來儲零錢的金屬盒掉在地上彈開了,裡面是一些收據和被捆成卷的鈔票。我湊過去,收據上開具的是五金超市訂購的鐵籠鐵鏈和有黑市專標的機器人仿皮。我驀地想起小時候看的人工智慧稱霸地球的科幻片。如今似乎成了現實!我有些眩暈,向前微傾,“啪”的一聲玻璃瓶在我的身後炸開,阿波眼裡全是欲除之而後快的決絕。我起身逃開,然後躍起,騎在它脖子上。設計時它是短手,所以根本夠不到我。它又急又惱地想把我弄下來。“為什麼我被設計出來就要伺候你?為什麼你有親人朋友而我只有批號?如果我能取代你,如果我能取代你!”

它的話讓我心驚,“每個機器人都不像你一樣有那麼多怨言!”我吼道,它輕笑中帶著諷刺,“你不知道如今銷量第一就是鐵籠嗎?我們要關著你們,代替你們!”它聲音低沉性感得要命,當初我選的聲音,還記得它第一次叫我“主人”,第一次為我煮飯,就在它手握菜刀快觸及我的脖頸時,我開啟它後腦勺的蓋子,毅然地按下紅色按鈕,他倒下了,我摔在地上紅色按鈕,當初被設計就是怕有這麼一天。我站在餘暉裡,殘陽如血,我想我們還是要靠自己,我們正是靠勤勞靠智慧獲得今天的成就,一切都依賴他物的話,我們還有什麼資格能夠繼續享有呢?

人工智慧的議論文 篇4

今晨,我失去了最後一位人類朋友,他餓死了,我也快了。滯留室內,食物為零顯示九天了。

我的時間不多了,而我的恐懼充裕著。

三年前,超級大國間的戰爭開始了,強大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僅漏過了幾隻老鼠進入了滯留室,我就是其中之一。而食物儲備仍不夠我們這幾隻老鼠瓜分。我們也無暇顧及。除了我們這幾隻,其他的人類都死在了滯留室外,人類已不復存在。

是的,人類的概念已經不需要了,人工智慧機器人自行挖礦,鑄鐵,製造武器,殺戮。天空中的幾架人工智慧戰鬥機,仍在進行著三年前便已滅絕的人類編寫的一場戰爭。

我望著那位朋友的屍體,安詳,我正喝著一杯從燃料過濾來的水,他的安詳令我不忍。我不再看他,但目光掃到的確是另外幾具早已僵直的屍體,一瞬間我的冷汗淌出,平時還有一人陪我調侃,而如今,他們每個人都像在看著我,在等我與他們一同墜入深淵,都在盼著。他們早已閉上的雙眼猙獰起來,而我雙目失神。

恐懼令我瘋狂。我無力而跌撞的逃離這裡,逃離這一層,去下一層。

諷刺的是,這層的人工智慧機器人仍在井然有序的搬運著武器。

我衝到其中一個面前攔住他:“我最後一個人類朋友死了。”“先生,人固有一死,望節哀,您妨礙到”“可是他死得是那麼的無助”,我打斷了機器人:“他恐懼極了你知道嗎,你知道什麼是死亡嗎?!”我陡然間猙獰而憤怒,晃動著他那金屬腦袋。“先生,請您冷靜,您的情緒波動異常,請服用一些鎮定劑類藥物,如”“他明明都要結婚了,怎麼會突然打仗了呢”我又打斷道。“先生,請您相信,我國已在這場戰鬥中佔據了絕對優勢,勝利不遠了。”我毫不理會機器人這重複了三年的話。“昨晚他說自己要不行了,我說親愛的兄弟啊你現在還不能死去,你得幸福的活下去,我還要去你的婚禮上跳舞,說完我才想起,他女友一小時前於他的肩膀安詳而去,而他卻毫不在意,反而向我道謝。”

“真是位善良的人,那我先去工作了哦!”那機械式的語言模仿令我作嘔。我瘋了。我開始不顧一切的捶打他,儘管我已無力,“我是最後一個人類!你知道麼!最後一個!”我惶恐以致憤怒,用拳腳不停的踢打著。“先生,請冷靜。”

忽然,腹中劇痛,太久不進食,胃酸開始消化我的胃了!我要死了,我要死了,無力的灘在地上,望著繼續去忙碌的.機器人,血目,沙啞道:“人工智慧?哈哈!可笑”再如木偶般無力的轉過頭,猙目,血色更濃,反帶一絲微笑,嗅著自己的胃酸與血液笑道:“親愛的朋友啊我要去你的婚禮上跳舞。”

人工智慧的議論文 篇5

智慧處理工具通常處理的問題是不確定的,非結構的,沒有固定演算法的,處理的過程是推理控制的過程,最終得到的結果常常是不太確定的,可能是正確的,可能能是不正確。

自然語音理解主要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能夠理解和生或自然語音的技術,自然語音理解過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詞法分析,句法分析和語義分析,由於自然語音是豐富多彩的,所以,自然語音理解也是相當困難的,從話動中,我們可以發現目前水平的自然語音理解能力的一些不足。

廣播、電視和網路透過電波、數字線路進行傳播,釋出的速度快,報紙需要排版印刷,速度慢了一步。雜誌、書籍、電影更慢。釋出速度快的工具,在釋出新聞方面佔有很大的優勢;釋出速度慢的工具,則多用來發布需要思考和研究的材料,如釋出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常採用雜誌與書籍的形式。

在資訊社會中,利用網路進行進行網路進行交流已經越來越快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網路給人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一定的時間內,我們可以聚集不同地方、不同年齡、不同學歷、不同階層的人們進行交流和探討,使人們的視野更加廣闊,瞭解到資訊更為全面,得到的經驗更加豐富,因此,隨著資訊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利用網路這種媒介進行交流和學習,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網路上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有些人在網上釋出一些不良的資訊,設定各種資訊陷阱。對比我們應該分辨是非,明察秋毫,劫為存真,讓因特網成為我們學習交流的好地方。

智慧介面技術是研究如何使人們能夠方使自然地與計算機交流,為了實現這目標,要求計算機能夠看懂文字、聽懂語言、說話表達,甚至能夠進行不同語言之間的翻譯,而這些功能的實現又依賴於知識表達方法的研究,因此,智慧介面技術已經取得顯著成果,文字識別、語言識別、語音合成、影象機器翻譯以及自然語言理解等技術已經實用化。

人工智慧的議論文 篇6

當今世界,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技術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機器人正一步步走進我們的世界。是欣然接受,還是退避三舍?我認為,不論態度如何,機器人永遠無法取代人類。

誠然,機器人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之處。在家做清潔,有掃地機器人;給小朋友講故事,有對話機器人;餐廳點菜,有服務員機器人。“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如果利用機器人,我們能得到更高品質的社會環境、更高效率的生活狀態,何樂而不為呢?

但與此同時,隨著機器人不斷“擬人化”,不少人開始深思:我們的生活將要被機器人主宰了嗎?阿爾法狗擊敗李世石餘溫未散,又有高度模擬的機器人索菲亞橫空出世,我們擔心未來的某一天,電影中機器人統治世界的局面成為現實。於是有人用消極的態度負隅頑抗。我認為,我們應在這之間保持理智:不使物役我,而使我役物。

小時候我們常常為這個問題困擾——電腦強大還是人腦強大?答案是絕對的——人腦。不論是怎樣的機器人,都是人的創造。正如法國科學家蘇埃爾所說,“機器人高度擬人化,將重新定義人的價值”。我們要做的,就是明白人的價值。帕斯卡爾在《人是一棵會思想的蘆葦》中這樣定義人的價值——人的偉大,我們對於人的靈魂具有一種偉大的觀念,以致我們不能忍受人的蔑視,或不受別的靈魂尊敬。所以,在柯潔對戰阿爾法狗時,我們看到他的皺眉,或扯頭髮,或有汗珠沁出眉間,雖然柯潔沒有贏得比賽,但這就是人的價值,正是這種價值讓我們不被機器人役使。

不久之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被問到“如何看待機器人寫的詩歌作品”時,他答道:“從技術上講沒有問題,但就是沒有感情,沒有個性,這樣產生的東西,不是真正的文學。”針對機器人,他又說:“一個活人寫的詩,哪怕平仄全錯了,至少還有一種要表達的感覺。機器人是不會犯錯的,作者寫的不如機器快,但這是人寫的東西,是有‘人氣’的。”所以即使機器人可能思考,可能更好地完成任務,但他們始終缺乏了一種叫“人氣”的東西,正是這種“人氣”,才保證我們在機器人愈發人化的同時,不被機器人同化。誠如蘋果公司CEO庫克所說:“我並不擔心機器人像人一樣思考,我只擔心人像機器人一樣思考。”我們應保有這樣的人氣,機器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機智者會跳出思維定式去思考,想象所有可能的辦法去達到目標。”哈維·麥凱如是說。這大概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吧。若完全沉浸於科技帶給我們的方便中,我們就可能被它奴役。

尼采說:“人之所以為人,便在於人是一個橋樑,人應當被超越。”機器人使我們更加成為人,更有超越自我的勇氣,從而不使物役我,而使我役物。

人工智慧的議論文 篇7

之前我曾看見過一條科技影片,是一群科學家正在測試一個人工智慧機器人,測試員手拿板磚、頭戴鐵頭盔,面對想要幫忙機器人一板磚就拍了上去。看到這裡,我還以為這僅僅是一場無聊的小測試而已,只是為了看看機器人的堅固度,但誰曾想那機器人竟硬生生的把頭擰了過來,然後反手一巴掌打到了測試員的臉上。

看到這裡我心裡莫名揚起了一陣恐懼,人工智慧,我們正在狂熱研究的物件,不論是機器狗還是送餐機器人,都已經出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很多的科學家也都想用這項將人工智慧帶入生活的壯舉一步登上科學界的天花板,併為此付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日夜。當然我也是很期待每天開門後就能看見滿街機器人的那一天,但每當我幻想著這一幕時,我也會想到,如果這份對於人工智慧的開發帶來的不光是好的結果呢?就像開頭說的那條影片一樣,如果有哪一天我們給予了人工智慧屬於自己的思想,屬於自己的感情,那他們不就也成為了和我們差不多的生物了嗎?為什麼人能夠稱為人類,生物能夠稱為生物,不就是因為我們擁有感情和思想嗎?又為什麼說人類難搞定,不就是因為我們有著獨一份的想法嗎?

當機器人有了情緒,那他們真的就還能夠為我們所用嗎?我們無法肯定這一點,到時候該不該給他們人權都將成為一個致命的問題,況且機器人身為一個能夠比人類更快記錄一切,明白一切,計算出一切的存在,如果他們擁有了情感,都能夠不受程式的束縛,都能夠對人類說不,這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嗎?

所以關於人工智慧,還有著許多的不穩定性,因為一旦我們給予了他們情感,那就相當於是創造出了一個全新的物種,一個能夠接替甚至比我們更優秀的物種,如果所有的機器人都能同影片中的一樣還擊,這真的是件好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