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評課稿
《賣火柴的小女孩》評課稿1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四組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這個小女孩又冷又餓,在臨死前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種種幻象。這種種幻象與她飢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徒生透過這個童話故事,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畢老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整個課堂給人的感覺非常流暢,抓住了重點段進行理解,學生體會到位。
首先,畢老師在匯入新課過程中自然流暢,結合同學們剛剛過去的新年匯入新課,“新年剛過去不久,你喜歡過新年嗎?”學生暢所欲言,以新年的幸福匯入,為下文的文中的環境描寫的學習做好鋪墊。“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丹麥,安徒生寫了一個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齊讀課題。
重視環境描寫的學習體會,畢老師先讓學生指名讀第一段,又讀第一句,引導學生體會這叫環境描寫,在讀時,畢老師引導學生“大家再細讀後面的話,看哪句話感受深,咱們讀書的時候要慢慢地讀,細細地品,實際上,文字背後給我們傳遞很多資訊。”這樣,學生不僅讀出了文字本身的.意思也就是自然環境描寫,更重要的是,畢老師引導學生體會了社會環境描寫的重要性,這樣,學生對文字的體會就越來越深刻。是呀,家裡冷,外面冷,她點燃了沒賣完的火柴。
在5——10段的處理中,畢老師採用的是老師引領學生串讀的方式來體會小女孩的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景象,我建議可以用填表格的方式來完成,可以放給學生來讀文思考;另外,對於最後小女孩的死的引導,我建議應該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是無奈而死,並不是只有死才能擺脫痛苦,應該著重體會的是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賣火柴的小女孩》評課稿2
新課程標準指出:倡導學生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今天,我有幸聽了胡老師執教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節課例。透過觀課,讓我看到了新課程的理念已在我們的課堂裡生根、發芽了。聽了這節課我想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胡老師在匯入新課時透過問學生,同學們都喜歡過年嗎?過年都幹些什麼?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透過對比,引入賣火柴的小女孩在過年時又是怎樣的命運來反襯出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從而為引領學生走進文字做好了鋪墊。
二、點撥引導,層層遞進
老師課前佈置了讓學生進行預習,掃除了字詞的障礙,透過課件出示表格,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在小組彙報後,又引導學生找出:小女孩幾次擦燃了火柴?每一次都看到了什麼?產生幻想的原因是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胡老師又充分利用課件進行點撥引導,並指導學生朗讀相關的段落,在讀中體會情感,層層遞進。從她渴望得到溫暖、幸福和疼愛中,最後總結出小女孩凍死街頭的原因是因為她渴望得到真正的幸福。
三、續寫訓練,拓展思維
透過胡老師的引導、點撥,激起了學生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最後在佈置作業時,老師讓學生續寫賣火柴的小女孩,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拓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是本節課最大的亮點。同時,板書設計清楚明瞭。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教授語文知識,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另一個時傳承文化,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在胡老師的這節課中,新課程的理念雖已充分體現,但我想談談自己的幾點不成熟的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這篇課文透過些賣火柴的小女孩被凍死街頭,從而揭穿舊社會的黑暗,讓學生體會在剝削制度下窮苦人民的悲慘生活。
這篇課文時一篇很好的情感薰陶的課例。在這節課中,老師過於注重自己的講解,而忽略了學生的朗讀。胡老師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然後讓學生朗讀在朗讀中去體會和把握情感,這樣,文字的難點就不攻自破,那麼這堂課就更加潤澤了。
二、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字時,胡老師沒有把本單元訓練的要求:
先讀進去,再想開去貫穿於教學中,從而使課堂顯得拘謹,老師不敢超越文字,對學生不敢大膽的放手,那麼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就無從談起了。
三、我認為我們的教學都應該切入學生當下的生命,在引導理解小女孩在顯示生活中有沒有幸福?
如果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幸福,再與小女孩所向往的那種幸福對比,從而反襯出她命運的悲慘,那麼就可以省去那些繁瑣的講解。
四、在教學中,一節課的四十分鐘對於學生來說時非常寶貴的,所以,老師的教學語言應該言簡意賅,乾淨利落。
總之,在這節課中,新課程的理念雖已滲入教學中,但我認為胡老師的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沒有達成的,學生沒有真正在朗讀中去準確把握情感。同時,對學生的學習關注太少。這僅是我自己的幾點粗淺的看法,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