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6資料收集與整理》評課稿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靠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有效方式。
吳老師的這節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用發展的眼光來設計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探究中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遠比讓學生直接但卻被動地獲取現成知識結論要更加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學生的觀察、猜想、探索和創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開發和鍛鍊。
這節課最大的亮點是吳老師突破常規的資料收集與整理的上課方式,而是利用奧運會的獎牌比較,透過學生讀表格,獲得資訊,讓學生體會資料是會說話的,從而自然引出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的必要性及價值,並由奧運會談到學校運動會,制訂班服,從班服的選擇到班服的尺寸統計,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伴隨著一個知識點的落實,最後又以奧運會的獎牌對比方案的設計達到知識的鞏固效果,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可以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見解,傾聽同學的想法,不斷調整自己的方案,經歷資料整理的過程,最後吳老師還讓小組代表把自己的方案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出來,提高了學生的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學會了合作交流。這節課透過學生的展示不難看出確實是一節高效的課堂,練習充分,充分體現了課堂結構上是“學”與“練”的結合體;吳老師更是利用一個個情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與集體榮譽感的教育,使數學的三維目標正在得以實現。
我們的學生大多數只會被動地聽而不能提出問題、發表見解。而吳老師設計的一個個問題激發的正是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思維。在這種問題的推動下,學生必然展開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活動,以求得到多種答案。例如,在班服尺寸的確定中,如何對一個班級學生的身高資料進行整理,學生提出先按男女分類,再按身高排序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來整理資料,最後教師引導學生衣服的尺碼標準,對資料進行進一步的歸納提升。在整堂課的設計與教學中,吳老師始終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考慮學生的後續發展為指導思想,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中。
本節課吳老師努力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和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努力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條件和活動空間,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為一個不斷感受、體驗、探索、交流和應用數學的過程。始終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本節課中重點環節的教學,充分反映出學生學和教師導的過程,教師邊導邊教,真正體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了敢想、敢說、敢做的精神,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一堂經典的滲透統計思想的示範課,值得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