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表面積的變化》評課稿
上週,我們有幸聆聽了張老師執教《表面積的變化》。這節實踐活動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並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主要是研究幾個相同的正方體(或長方體)拼起來得到的形體與原來幾個正方體(或長方體)表面積之和的關係,引導學生髮現並理解其中的變化規律,並讓學生應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整個課堂教學體現了理念新、方法活、基礎實等特點,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知識的獲得與情感的體驗同步進行,達到了有效上課的標準。教者精心設計了教學流程,教學過程脈絡清晰,層次分明。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整個教學活動是開放的,但不是放開的。學生始終是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整節課上張老師紮實的教學功底,親切自然的`教態,敏銳的思維,使整個課堂成了生生交流,師生互動的平臺,充分展示了她個人獨特的教學風采,也讓我們真正感受到數學課堂教學的神奇奧秘與無窮魅力。聽了《表面積的變化》的這課,使我有了一次學習的機會,我就教學活動設計的有效性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數學的學習過程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吸取教材和教師給出的現成結論,而是由學生親自參與的、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課堂上,張老師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主,讓學生敢想、敢說,從而主動去獲取知識。這節課從形式上吸引了學生,從學生的內心深處調動他們對學習的需求性,在正確處理活動與發展的關係,很好的體現了“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個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讓學生在活動中對話,在活動中互動,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自主建構,實現自身的主動發展。而且使學生能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和掌握,對數學產生興趣,產生情感。
2、活動與數學教學要求的關係。這節課的活動設計從發展學生思維,從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是非常到位的。
3、教學活動面向全體。在組織數學活動時,首先關注了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比較均等的參與機會。其次在活動設計上,為學有餘力的學生留下思維、創造的空間,讓他們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和認識水平去建構屬於自己的認知結構,並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