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第二課時評課稿
《貓》是被譽為語言大師的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課文主要抓住貓的性格,透過一個個事例,寫出了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將一幅幅鮮活的生活畫面呈現於我們眼前。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貓》第二課時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貓》第二課時評課稿 篇1
本課是《貓》第二課時,教師選擇了學習體會"淘氣可愛"這部分內容教學,意在引導學生重點體悟和練習選擇具體事例表達的方法,切口小,重點突出。
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透過朗讀體會、交流感悟,體會作者選取具體事例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注重啟發式教學,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一方面讀寫結合,指導學生體會寫法、遷移運用,很好的落實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理念。
建議:在寫法的領悟上,除了引導體會作者選擇具體事例表達思想感情,還應引導學生體會抓住特點選材的方法。在教學內容上,針對20分鐘的小課和本節課表達訓練的內容安排,可以捨去複習字詞的內容,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本課的重點內容上,在遷移運用部分在訓練紮實些。另外,在聯絡遷移運用的環節宜聯絡學生實際,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喜歡的動物選擇事例介紹,這樣更有利於開啟學生的思路,讓學生有話可說,更突出教學效果。
《貓》第二課時評課稿 篇2
《貓》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的語言把大貓的古怪性格和小貓的淘氣可愛描述的栩栩如生。字裡行間裡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聽完劉娟老師的課之後感觸頗多也受益頗多,以下是幾點感受。
1、在教學中努力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在劉曼曼老師的課堂上,老師開頭說貓是大家熟悉的朋友,並讓同學們觀看生動、形象的貓的動畫,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再後面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給予了學生自學的空間,以問題形式引導學生自己找到答案一步步深入理解,並對此加以鼓勵,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信心。
2、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在學習大貓性格古怪這一段時,教師抓住整個特點,提問為何古怪,以大問題引出“老實、貪玩、盡職、膽小、勇猛”等其他具體性格特點。在說明大貓盡職整個特點時又抓住了“屏息凝視”這個詞來引導學生理解,並指名學生做動作來表演,更為直觀的使學生一點就通,十分巧妙。
3、在教學中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價值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學要運用多種方式讀書,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而在這節課中,為了幫助學生體會老舍先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教師設計了自由讀、默讀、瀏覽、指名讀、邊理解邊讀、有體會的讀等各種形式的讀書,使學生邊讀邊悟,最後深切體會了老舍先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
4、利用圖片、想象、播放動畫等方式幫助學生體會了老舍的愛貓之情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劉曼曼老師設計製作的多媒體十分的精緻,無論是圖片還是上的課文內容分解都設計的非常細緻,可以說在細節上做到的很好。這種靈活的使用多媒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使學生能更輕鬆更快樂的學到知識可以說是寓教於樂。
5、 整節課聽來,劉老師的課十分的精彩
但也有一些方面是我想要與她討論討論斟酌斟酌的。旁觀整節課的課堂,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並沒有特別高。在教師以貓的古怪為大框架的提問,再以一個個小問題引發討論與思考的時候,給予學生的引導依舊有些過於簡單抽象,使得課堂上發言的只有少數一部分人。有些學生並沒有真正融入進這種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來。在這種情況下,設計提問與提問過程中必要的引導語是否需要再多一些。以上便是我的評課。
《貓》第二課時評課稿 篇3
《貓》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透過觀察貓的神態、動作、傾聽貓的叫聲、把貓的性格及小貓的可愛形象描述得栩栩如聲,因此,我覺得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
1、找關鍵句,準確把握主要內容
李老師指名學生在初讀全文的基礎上,對課文第一大段進行思考“作者介紹了貓的什麼特點”,大部分學生很容易找到能概括這個問題答案的詞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接著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貓的性格古怪。再從這部分的中心句入手,引導學生用找近義詞的方法,幫助理解“實在”“古怪”兩個詞語。這之間,學生便積累並運用了不少詞語。然後順勢利導,透過“它的主人是怎麼形容它的古怪的?”這樣整體感知的問題,進一步引導學生走進課文,走進作者,在與文字的對話中逐步感悟、理解,從而逐步準確地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即貓的性格特點。
2、品語言,悟情感
本文作者用樸實無華而又生動傳神的語言、貼切形象的比喻和擬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寫出了貓的種種惹人喜愛的神態舉止,表達了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李老師在本課教學中能著力引導學生透過品詞析句,體悟情感、學習語言。如,李老師在第一段教學中,緊緊抓住“任憑,也”這個關聯詞,透過調動學生進行去詞比較、感情朗讀進行引讀,讓學生沉浸在文字情境中反覆品讀、體味,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後的情感,使學生為之動心。這是一個語文教師的語文敏感,教師就是運用這種“敏感”引領學生觸控語言文字的溫度,走進作者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
李老師的課亮點還有很多,比如李老師採用指名讀、引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再如,李老師的板書美觀,教態從容,充滿激情等都體現了一個語文教師的功底與素養,都值得我們去認真學習。
《貓》第二課時評課稿 篇4
我有幸聽了x執教的《貓》一課,x老師關注文字寫作特色,層層深入,步步激趣,教學目標表述清晰明瞭,一看目標我們也猜出這堂課將怎麼完成她的教學。
一、步驟細化,做到實施有效
x老師教學第一自然段,先利用劃總起句,接著討論交流、抓重點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古怪特點:老實、貪玩、盡職等看似矛盾體的特點表現,然後有感情朗讀指導,最後填空指導背誦,層層推進,步步落實。步驟細化,一層層教師引導輕鬆、學生也學得輕鬆有效。
二、細節學習,提高準確度
課上,把握細節教學,提高準確度。董老師為了讓學生正確區分學習掌握多音字的辨別。
建議就是希望她今後準備更充分些、多解讀文字、深挖特色、把文字資源充分利用。如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構段方式,用具體事實描寫的方法寫小動物某一方面的特點。這一環節是否改為瀏覽貓的“淘氣”部分,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構段方式,初步嘗試用具體事實描寫的方法寫貓淘氣的特點,以此降低學習難度,也進行了言語實踐。利用沒學“淘氣”部分,利用好該資源,提高文字整體的密度,這是對語文課程資源的優選和重構,極大激發課堂教學的張力,也是語文教育生命力的表現。還希望抓住每次展現的機會,盡力去做好一件事,如果準備不充分,先不上,因為大家也期待你展示最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