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貴的沉默》第二課時評課稿範文
《可貴的沉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閱讀課文。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
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情感的課文,官老師能夠著眼文字語言,著眼學生語言習得與發展,從中品悟文章情感。這可以看出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整個教學過程中官老師以議代講,和諧交流。沉默中使得學生領悟出最為可貴的東西:不能只會接受愛,享受爸爸媽媽給我們的愛,更應該懂得關心父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他們帶來快樂。這節課中學生感悟沉默,要先讓學生透過文字看清自己,只有這樣才達到感悟的真正目的。
“豪華落盡見真淳,鉛華洗卻見本真。”真正的好課都是簡潔、樸實的,主要教學流程往往也就只有幾步,而最為執教者所看重的`,則是預設的每一個教學目標能否真正有效地加以落實。一開始,官老師簡潔自然的導課很快把學生帶入了當時的課堂,走進文字,再透過“熱鬧”和“沉默”這兩幅插圖的鮮明對照中,自然地讓學生緊緊圍繞文字,感受當時人物的複雜的內心世界。為了能拉近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表現來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要回報父母的愛,使教學目標落實到位。同時,注意前後的聯絡,沉默前的熱鬧與沉默後的熱鬧有什麼區別,從這區別中看出這沉默的可貴。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整堂課,老師緊緊抓住了這幾個切入點,把沉默中的可貴感悟到位。
當然,也有些不盡人意之處。
作品的情感伴情節而生,情節發展推動情感的深入。然而,情節畢竟只是作品的大框架,只是學生感知的課文大意。唯有走入字裡行間,才能品悟真實而細膩的情感。這節課,官老師在引領學生走進文字、品讀感悟時,雖然形式多樣,但挖掘和指導的深度不夠,一些地方目的也不明確,甚至沒有切入語言文字的品味,致使學生體會不深,解疑也顯得猜測多了點。在情感提升環節,採用小組合作方式談體會看法花時多,卻收效不大,學生的體驗並沒有提升,情感認識並沒有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