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如何備考高三生物
畢業班的系統複習是為了融合知識點之間的聯絡,強化對知識點的綜合應用能力,。在高三複習迎考過程中,任課教師給畢業班的系統複習是為了融合知識點之間的聯絡,強化對知識點的綜合應用能力,但是複習的效果卻因人而異。那麼怎樣才能提高複習的效率呢,筆者認為在教學活動中老師首先應該做到下面這點:
給學生成功的愉悅,幫學生樹立自信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有多次成功的情感體驗,就會產生學習的愉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設法給學生以成功的滿足。課堂提問,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問題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和興趣,影響課堂效率。問題過易,學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戰性,即使答對,也無成功感,同樣也會影響課堂效率。因此,教師在設定問題、提出問題時要全面瞭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和保持濃厚的興趣。高三的學生壓力非常大,特別是象我們這樣的學校學生的素質不高,基礎知識不紮實,若沒有給他們一點信心,那我們所教就全功盡棄了,所以要從心理上先去戰勝他們,這是心理戰術這一點很重要。有了信心我們才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做到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上,不僅要將新知識、同化到已有的概念和知識系統中而且要利用新知識新概念去改造舊知識舊概念。
例如《生物的生殖與發育》中學到了減數分裂的知識,在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後期,同源染色體分開,隨機地移往細胞兩極,而不同對同源染色體之間是自由組合的。而在後來的《遺傳和變異》中學到基因的分離規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到Fl進行減數分裂時,等位基因也是隨機地移向不同的細胞,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產生自由組合。如果僅讓學生閱讀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的行為,那他們聯想到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的行為就比較困難。這時,教師可給予以下提示:A、等位基因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B、同源染色體的行為與等位基因的行為類似;C、非同源染色體的行為與非等位基因的行為類似。在這種提示下,學生便可以順利的形成聯想,把與分離規律、自由組合規律相關的減數分裂知識順利提取出來,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絡,建構新的知識結構及意義。
又如,對生物多樣性原因的認識:在高中生物中有三處提及生物多樣性原因,其一,第一章中指出,蛋白質結構的多樣性決定生物的多樣性;其二,第五章中指出,DNA分子結構的多樣性決定生物的多樣性;其三,第六章中指出,以自然選擇為中心的生物進化學說,能夠科學的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樣性。雖然在這三處均對生物多樣性的原因有不同的描述,但實際上書本是從不同側面和層次上來描述多樣性原因的,我們應該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而DNA分子結構多樣性則是生物多樣性的根本原因,因為DNA控制蛋白質的生物合成,DNA多樣性決定蛋白質多樣性。而生物進化學說對生物多樣性的解釋實際與神物遺傳物質結構多樣性是一致的。這樣,不僅能把DNA的多樣性引起生物多樣性同化到蛋白質多樣性引起的生物多樣性中,而且使得我們對生物多樣性的原因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第二、解決問題時,不死套公式,而是融會貫通,善於多渠道,用簡捷的方法解決問題
在學生只有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具體的情境中,才能得以活化和遷移。因此,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要求學生使用正式的略語、定義和教師以前提供的解釋;鼓勵學生在新的情境中應用或擴充套件概念和技能;提醒學生注意不同的解釋,將已知資料的證據介紹給學生。如問學生你已經知道些什麼?為什麼你認為。而學生則在新的類似的情境中應用新的略語、定義、解釋和相關的技能;運用以前的資訊提出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方案,做出決定,設計實驗;從證據中推匯出合理的結論;記錄觀察的過程和結果;同學間相互檢查對方的理解情況。因此,教師要樹立為遷移而教的意識,要繼續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創設多種廣泛應用的新情境,使學生的認知結構進一步整體化、靈活化、深刻化、具體化,從而幫助學生建構對世界的新的認識,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且在學科內綜合起來。
例如,細胞與生物的新陳代謝的綜合:細胞的完整性是新陳代謝正常進行的基本條件,新陳代謝主要在細胞內進行,細胞內的物質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發生轉變,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體現者。生物的生殖和發育與遺傳和變異的綜合:遺傳與變異是透過生殖來體現的,營養生殖是透過有絲分裂產生體細胞的,子代的基因型與親代相同,故後代能保持親本的性狀,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減數分裂產生配子的過程中發生了基因重組,產生了不同的基因型,子代出現了更大的變異。由於減數分裂在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導致了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因此,減數分裂是遺傳基本規律的細胞學基礎。個體發育的遺傳基礎是核酸,DNA所攜帶的遺傳資訊決定個體發育的方向和全過程,個體發育過程就是特定基因有序地活化和表達的過程。有些習題看似複雜,但只要把複雜的問題分解為區域性,逐一研究區域性的問題,最後再把區域性問題的結果綜合在一起,問題就可以解決了。像兩對以上相對性狀的遺傳看似複雜,但只要兩對以上的等位基因是獨立分配的,就可以把複雜的遺傳現象分解為一對一對的相對性狀來研究,即用分離規律來研究,在把每一對相對性狀的問題研究清楚後,再把它綜合起來,達到問題的最終解決。
第三,就是研究高考,確保複習的針對性,提高複習效率
現在高考主要測試的是考生已有的潛在的學習能力,而生物科試題著重在測試學生對中學生物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掌握情況和所應具有的觀察能力,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認真研究2007年高考生物試題,給我們的啟示是必須迴歸學科知識基礎,重視學科內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絡,掌握運用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
例如:遺傳基本規律是高考的最重要的考點之一,幾乎年年必考,尤其是基因分離定律,基因自由組合定律,伴性遺傳人類遺傳病與優生是新高考的熱點,高考考查大多在理解和應用能力層面上,主要的題型包括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闡釋,基因型和表現型的推測和判斷,有關機率計算,遺傳系譜的分析,相關的遺傳試驗等。我們知道對於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是來自基礎知識的深化,基礎知識掌握了,理解透了才有可能去應用,所以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確保複習的針對性,以提高複習效率。
總之,在複習過程中,我們始終應該遵循如下原則: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水平;最大限度地減少記憶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學生的體力消耗;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最大限度地塑造學生知識結構;最終,最大限度地增進學生能力和提高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