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教育校本課程中的資源開發與能力提升
近年來,我校致力於開展“財商教育”,構建“商科課程體系”。“財商教育”是從我國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以及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由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系列教學與活動,旨在培養中學生健康和諧的財富觀、良好的財富品質、基本的財商知識與技能,從而為中學生今後的發展奠定基礎,有助於其職業生涯的初體驗。
一、“財商教育”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
(一)立足自身學科發展,整合基礎型課程資源
高中思想政治課因其獨特的課程性質、內容以及豐富的教學正規化,能為“財商教育”課程與基礎型課程的整合搭建很好的平臺。高一年級思想政治課《經濟常識》教材中蘊涵了較為系統的“財商教育”資源,是對中學生進行“財商教育”的極佳載體。我校立足基礎型課程,嘗試新的思路與方法,與現有教學相整合,形成具有“財商教育”特色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為了培養中學生的財商觀念與能力,我們在課程教學中嘗試為高中學生創設多種模擬金融實驗,讓學生更好地感悟真實的金融市場所存在的風險性與投機性。鑑於高中生的認知水平,我們將模擬金融實驗的內容進行相應簡化,開展方便易懂的教學實驗,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知識、體會現實,透過模擬理財樹立正確的投資觀、理財觀以及鍛鍊投資理財的相應技能。
(二)基於學校特色發展,開發拓展型課程資源
課程的生命力在於課堂。+除了挖掘與開發基礎型課程(思想政治課)的“財商教育”資源外,拓展型課程無疑是“財商教育”的另一個主要陣地。我校側重學生實踐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將鮮活的社會生活和抽象的財商知識聯絡起來,拓展“財商教育”的活動時空,豐富和最佳化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生活化、社會化的課堂教學。
1.“超級大富翁——模擬商賽”課程
該課程設定了模擬金融實驗、模擬經貿交易、模擬市場營銷、模擬商務談判、金融微講座五大模組,基於實踐這一基準,劃分多元的金融模組,培養學生的財商意識,拓寬學生的財商眼界。在此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開展了系列實踐活動。以模擬經貿交易為例,其主要教學目標為了解經貿交易規則,分析貿易資料,探析市場資源配置的供求關係以及體驗全球化經貿交易的過程,促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能更多地關注貿易活動或事件。
2.“市場營銷網路慕課”課程
我校充分利用上海市高中名校慕課平臺的課程資源,豐富學生慕課學習的個性化選擇,以“財商教育”為主線,開設了“市場營銷網路慕課”課程。該課程主要討論企業如何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獲得和留住顧客。透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初步認識、理解市場營銷的基本概念、核心問題與主要活動;結合現實生活,思考影響顧客購買決策的主要因素;分析和理解經典的營銷案例,建立對市場營銷的興趣。
在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以經典案例作為教學匯入,並以問題為線索啟發學生思考和想象,構建開放型思維的課堂,在潛移默化中把相對煩瑣、複雜的財商原理(知識)透過案例導學的方式進行教學,豐富了學生的財商意識,也有助於普及相應的市場營銷知識。以“美國的咖啡大戰”為例,教師提出兩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問題一:你知道Starbucks在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誰嗎?答案:Dunkin' Donuts。問題二:Dunkin' Donuts如何將自家咖啡打入市場,搶佔Starbucks的市場份額?學生根據問題引導,學習市場營銷的要素。除了普及相應的市場營銷知識和組織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外探究活動外,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考查學生的社會調查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透過團隊的實地調研和考察,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針對市場中某一商品進行營銷策略分析,如第一組“士力架——橫掃飢餓做回自己”研究,第二組“阿姨奶茶營銷調研報告”研究,第-組“那些年我們喝過的牛奶”研究等。
二、“財商教育”的實施提升了教師的課程領導力
(一)合理整合課程資源,提升教師課程整合力
上海二期課改提出了要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於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而言,高一、高二教材中的“實踐與探究”活動成為思想政治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三上學期課程內容調整為社會實踐調查,並將學生撰寫調查報告能力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範圍。反觀現實,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生實踐體驗內容實施狀況卻不盡如人意,由於諸多客觀原因,教師常常忽視對學生實踐體驗內容的教學。因此,有效開展學生的實踐體驗活動是目前本學科教學改革的難點。也正因如此,我校充分圍繞“財商教育”這一主線,嘗試新的思路與方法,與現有教學資源相結合,讓學生走進社會生活,透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促進學生完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我們透過教師對學生實踐體驗活動的組織、指導和管理,引領教師轉變觀念,完善教學方式,促進專業成長,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指導者和教學改革實施者。
(二)適度開發校本課程,提升教師課程開發力
校本課程以學校為課程編制主體,反映了課程的教育本土化和學校的教育特色,也反映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學生的特長和教師的特點。校本課程開發的關鍵在於教師,而教師的課程開發力是在課程開發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基於學校特色發展和教師個人專業所長,我校拓展並豐富基礎型課程的內容,致力於開設一門以實踐為基準的集多元性財商特質為一體的“財商教育”類拓展型課程,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透過該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學生們在模擬商賽的各種不同專案中進行體驗,每一個參與者都能用獨特的視角來觀察神奇的金融世界,在更廣泛的空間思考問題,用更加嚴密的邏輯闡述自己的觀點,運用更加靈活的方式解決問題,學生們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培養了領袖才能與財商意識。
(三)最佳化課程教學設計,提升教師課程實施力
為學生髮展而設計教學,這是教師必要的課程領導力。它既是教師根據學校、學生、教師自身的特點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處理的能力,又是教師結合學校特色發展和學生的需要、興趣開發校本課程的能力。
為此,教師要由被動的課程執行者轉變成主動的課程設計者,把學生的興趣、能力、經驗和需要考慮到課程設計中去,把滿足學生髮展、尊重學生差異作為課程設計的核心。如在《模擬經貿交易》-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基於“財商教育”培養的三個維度“知識”‘‘能力”和“觀念”進行相應活動模組的設計,學生透過分析相關貿易資料,初步找出市場資源配置的供求關係,以小組合作活動與探究的形式進行經貿交易的模擬活動。透過課程的逐步推進,結合學生的模擬經貿交易體驗,師生可建立線上線下的互動交流,針對相關經貿交易技巧與財商知識在平臺上進行師生互動,拉近師生間的空間距離,提高教學過程中的實效性與針對性。
(四)注重課程多元評價,提升教師課程評價力
課程評價是學校課程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學校課程發展起著導向和質量監控的作用,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環節。我校堅持在評價標準上,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從課程的目標內容、過程方法、活動成效等方面進行評價;在評價主體上堅持互動化,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的綜合評價功能,突出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評價;在評價手段上堅持多樣化,引導激勵性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倡導個性化評價;在評價方法上堅持多元化,自評、互評、師評等綜合運用,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在不斷提升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力和對自我(或他人)的教學評價力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注重對其課程領導力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