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聲樂套曲的藝術特徵解析
本文是由小編上傳的:談德彪西聲樂套曲《被遺忘的抒情歌曲》的藝術特徵解析。
藝術歌曲創作領域最富有個性的作曲家當屬印象音樂代表人物德彪西,在其創作的各個時期均貫穿著藝術歌曲作品,並且這些散發著迷人光彩的歌曲作品均深刻的吐露出作曲家本人典型的、鮮明的藝術氣質與音樂特徵。德彪西一生共創作藝術歌曲六十餘首,在這些藝術歌曲中作曲家尤其對象徵主義的法國詩歌青睞有加,並且開創了以散文詩譜曲的全新風格。
一、德彪西藝術歌曲特徵
首先,德彪西的藝術歌曲幾乎全採用法語詩歌譜曲,其中音樂與詩詞結合的自然流暢。由於法語重音發音不明顯,因而德彪西利用這種獨特的語音語調,將其賦予獨特的音樂感,再輔以詩歌的韻律,營造出神秘的幻想、瑰麗的畫面、詩意的情趣。
其次,由於德彪西非常強調藝術歌曲中語言的音韻,因而其對於詩歌的選擇獨具匠心,這使得他創作的藝術歌曲的旋律線條能夠隨著歌詞的變化而延展出婀娜多姿的形態。資料顯示,德彪西自小便受到20 世紀新詩歌浪潮的影響,並且於許多象徵派詩人交往密切,並經常參加文學沙龍,這些均使德彪西不僅展現出對文學的濃厚興趣,而且象徵派朦朧淡雅的詩歌風格方面造詣頗深。尤其是在法國詩歌方面,德彪西是一位有獨特見地的鑑賞家。這些對詩歌的理解與感悟形成期藝術歌曲創作的獨特魅力。
再者,德彪西的印象主義風格也非常突出的表現在他的藝術歌曲中,作曲家非常注重藝術歌曲的鋼琴聲部的織體勾勒,即鋼琴聲部具有與人聲同樣重要的地位,織體層時而濃密時而淡薄,有效的渲染人聲,鋼琴聲部的和聲運用變化多彩,新穎的和聲使整首藝術歌曲氣氛濃郁細膩。這種色彩性和聲的使用,調式的豐富變化,使德彪西迅速成為法國藝術歌曲的代表人物,也成為20 世紀藝術歌曲的革新者。
二、聲樂套曲《被遺忘的抒情歌曲》的音樂分析
音樂學界給予德彪西的定位是一位印象主義作曲家,其印象主義音樂風格的許多特徵更加鮮明的體現在他的聲樂作品中,因而也被定義為是藝術歌曲創作中最富有個性的作曲家。
在德彪西開創的這種將詩歌與散文融合的創作風格中,朦朧的、幻想的、縹緲的意境在作曲家1888 年創作的聲樂套曲《被遺忘的抒情歌曲》中得到淋漓盡致的抒寫。
這套聲樂套曲是德彪西選用法國著名詩人魏爾倫的詩歌進行創作的,共由六首作品構成,前後歷時9 年時間完成。筆者認為,這部作品呈現出作曲家這一階段最鮮明、最成熟的作曲技法與個人風格。在這套聲樂作品中,能夠看到作曲家對教會調式、五聲調式、法國吟唱調的使用。同時,作品中處處散發著其最為代表性的平行和聲、全音階,以及非常鋼琴化的織體寫作方式。這些凝練在《被遺忘的抒情歌曲》中的音樂語言推動德彪西音樂走向更加成熟的風格。德彪西選用魏爾倫的詩集《無言的浪漫曲》中《被遺忘的小詠歎調》的第一首詩歌作為其《被遺忘的抒情歌曲》中。
第一首藝術歌曲《憧憬》的歌詞。這首詩歌描繪的是一位詩人與大自然的互動,其中微風、樹葉、流水等景物都化身為詩人對愛情的憧憬。歌曲第一句便唱到這是哀怨憂傷的憧憬,這是痴情貪戀的疲倦,由此便能夠看出憂傷是整首作品的基調,詩人對愛情既渴望又厭倦的情感伴隨著半音化的旋律不停的飄散。這首作品由於材料對比,音樂情緒對比鮮明,因而其結構判定為並列單三部曲式,A 段為3-18 小節,B 段為20-34 小節,C 段為37-48 小節。各段落間由間奏分割,第一樂段音樂安寧平靜,後兩樂段情緒遞進增長,三個段落各不相同。
第二首《心中淚》是德彪西水類作品風格的表現。這主要體現在鋼琴織體層的多聲部之間連綿不斷,尤其是高音聲部的音型宛如雨滴一般不停的流淌,織體型貫穿整首作品。這雨滴般的觸感表達出作曲家從詩歌中感悟到的濃濃哀傷。這首作品結構頗具特點,作曲家設計A、B、B的並列單二部曲式結構。第二主題(23 小節)的材料由引子中鋼琴低音聲部的材料發展而來,這些手法都鮮明的體現出德彪西器樂化的創作思維。
第三首《樹影》充分的展現出德彪西突出調式調性的變化,採用多變和聲語言的印象主義手法。作品中閃現著大膽的轉調方式令人耳目一新,詩歌中壓抑、孤獨的情感得到迷幻聲音的充分渲染。其中,在鋼琴織體層中,德彪西在低音聲部做減__五度處理,進一步加強和絃色彩而淡化和絃功能。為突出音樂的不穩定性與整體音響陰鬱的色彩,德彪西在第一小節便使用主七和絃、大六度的倚音,進一步淡化#c 小調。另外,這首作品為一部曲式結構,在音樂行進過程中呈現出平行樂段的特徵。
第四首《木馬》是聲樂套曲《被遺忘的抒情歌曲》中音樂情緒最為親切的一首藝術歌曲。這首歌曲的歌詞源自魏爾蘭的《比利時風景》。德彪西不僅在作品中運用大量的純五度音程跳躍渲染音樂作品的幽默感,而且根據內容設計作品結構為迴旋曲式。這種A、B、A1、C、A2、D 的結構與歌詞中的轉呀、轉呀生動結合,每次主部出現的調性豐富變換,分別呈現為:E、bE、G、E 的調性佈局。從德彪西設計的插部中能夠看到音樂所塑造的音樂情緒與主部形成鮮明對比,孩子的玩耍、老人的安詳、小偷的穿梭等等一些列的形象不僅是透過歌詞表現。在鋼琴織體層,琶音音型、平行和絃相互交織鋪墊出形象各異的情緒。在旋轉木馬悠揚的變化中,音樂逐漸停止,幽默味十足。
第五首《綠》是這套聲樂套曲中筆者最為鍾愛的一首。作品承載感情、訴說愛情,詩歌作者用綠色比擬,勾勒出愛情的清新,意欲出懷抱的溫暖。詩人對愛人的堅貞情感在這首再現三部曲式結構的《綠》中得到充分顯現。為描繪出魏爾倫詩歌中朦朧詩意的溫柔情感,德彪西運用純樸片段式的旋律,音程間平穩流淌。始於引子的平行和絃與人聲旋律相互柔和動靜對比。音樂中極弱力度的展示,和聲節奏的變化,和絃色彩的濃淡一步步勾勒出詩人炙熱而又晦澀的內心情感,愛情的生命力便這樣蠢蠢欲動繁衍生息。同時,樂曲調性變換豐富,A 段中bG 自然大調、全音階、六聲音階的設計,B 段中鮮明的五聲性調式,都使作品散發出迷人的魅力。雖然在調式調性上德彪西呈現鮮明,但是和聲處理卻使用大量色彩性屬七和絃及多種變和絃的連線。這些創作手法使音樂動靜相宜,韻律交織。
再者,德彪西關於藝術歌曲鋼琴伴奏聲部的精妙設計在《綠》這首作品中也得到全面的體現,毫不誇張的說其鋼琴伴奏是一首完美的鋼琴小品。尤其是其對於力度逐漸增長的'設計,對於節奏旋律三拍子的進行與鋼琴聲部八分音符二連音的縱向並置,均使聽者感到曼妙輕柔的歌聲如泣如訴,連綿不斷的情緒使人心潮澎湃。
第六首《憂鬱》是聲樂套曲《被遺忘的抒情歌曲》中的最後一曲終曲。音樂情緒由題目而來,詩人與作曲家將憂傷的情感全面釋放。作品呈現出單二部曲式的特徵,A 段材料以下行音高進行為主,貼合題目情緒。B 段中,人聲旋律融入上下跳動的音高線條,逐漸將音樂做推進,鋼琴織體層配合這種推進的是採用切分節奏、三連音節奏型。後,全曲忽然收攏,在歌詞象聲詞嘆息中無奈的結束。
三、聲樂套曲《被遺忘的抒情歌曲》的印象主義特徵
聲樂套曲《被遺忘的抒情歌曲》雖屬德彪西早期作品,但是其中受晚期浪漫音樂音響的痕跡已經逐漸褪去,印象主義音樂的特徵更加鮮明的顯露。與一般形式的傳統藝術歌曲相對比,德彪西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徵給聽者最為直接的感受是其朗誦式的、零碎的旋律片段,難易給人留下深刻的聽覺記憶。因為德彪西的旋律是自然的流量,不強調重音,不誇裝不做作的詮釋便是德彪西音樂最為動人之處。
德彪西藝術歌曲要求人聲音色細膩,唱者情感豐富,與鋼琴之間無縫的交織才能夠歐感受作曲家音樂中的印象主義魅力。新穎的節奏、獨特的織體、多彩的和聲,人聲的半音化,這些便是德彪西藝術歌曲中最為寶貴之處。德彪西藝術歌曲的旋律並不是非常規整,更像是說話般的輕柔流淌,但是旋律的片段性、零散性卻自然綿長。同時,作曲家常常設計人聲高音區力度的有效控制,這種上行的漸弱更需要內心情感的超脫才能領悟。德彪西的藝術歌曲追求詩意朦朧的音樂風格,充滿夢幻、強調抒情。
瑰麗多彩的想象力使這位藝術家登上印象主義音樂創始人的寶座。德彪西印象主義風格的多種特徵均在這部聲樂套曲《被遺忘的小詠歎調》中得到顯現,因而這部作品可以看做是德彪西印象主義風格形成的代表作。同時,也是這部聲樂套曲奠定了其作為法國藝術歌曲代表人物的奠基人地位。
本人認為,由於德彪西聲樂去的器樂化,鋼琴織體的豐富性,學習與研究這套聲樂作品對於把握法國藝術歌曲的整體風格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